闫恩虎:宽容是一项人类成就,更是一项人类事业

——读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宽容》(Tolerance)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9 次 更新时间:2015-05-26 14:28

闫恩虎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39岁以《人类的故事》一书扬名世界,被誉为“伟大的文化普及者”。房龙多才多艺,文化素养极高,他著作的插图都是自己画的。他是少数能真正从历史研究中发现智慧的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希特勒及其纳粹对文明世界的威胁,1938年,他出版《我们的奋斗——对希特勒所著(我的奋斗)的回答》,与纳粹展开论战。《宽容》一书1925年初版,1940年再版(加入后记),是当代一直畅销且影响颇深的人文名著,作者文笔犀利睿智又不失深刻典雅,以独特的文学性历史叙事展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是一部人类思想解放史。

这本书写的是欧洲历史上信仰与宗教的排外与裂变演化,说明了“不宽容”的残酷及其注定的自残结局,但正如作者书中痛感:“虽然人类一代代的遭受挫折,却总是不会吸取教训”。(p404)本书也从另一方面讲述了宽容制度产生的艰难历程。虽然书中主要写欧洲希腊文明对野蛮人、基督教对异教徒的不宽容的残酷演变,包括种族屠杀与奴役、罗马神明信仰对基督教的迫害、十字军远征、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对异端的迫害、宗教裁判所的荒谬与残忍等等。但弘扬的却是美国精神。因为美国是欧洲这口池塘开出的荷花,虽然根上满是欧洲的污泥,但散发的却是新的芬芳!“既然我们在新大陆建立了自由共和国,就不需要循规蹈矩,走欧洲祖先的老路,可以自由选择我们的观点”。(p179)美国是第一个出现《宽容法》的地方,“在1649年4月刚获知查理一世被处刑的消息后,在塞西尔·卡尔弗特的直接倡导下,《宽容法》就成立了。其中有一段很出色的话:‘由于宗教对思想的高压统治常常会在其所能企及的范围内产生不良的后果,为了本省(马里兰)份政权的稳定,也为了保护居民之间的关爱和团结,现在决定,任何人都不得以宗教或宗教信仰为名,对本省所有信仰耶稣和人进行干涉、骚扰和迫害’”。(p326-327)也是“在法律上成为了第一个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他们的首领基本上全是新思想的代表,全是有能力和有头脑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宽容思想都是建立在羊皮宣言的基础上,更不用说新的独立民族了”。(p400)

人类相比较于其它动物,是唯一能够主动走出先天生存依赖而融和发展的。部族之间不再杀俘虏、族群之间通婚、多个民族共在一个国家……。这就是宽容,因此,可以说宽容是一项人类成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宽容意识总是少数人先觉醒,然后艰难传播开来!因此,宽容仍然是一项人类事业。正如作者书中所言:“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把宽容当作自己的事业。那些热烈地从事宽容事业的人很大原因是出于偶然,他们的宽容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他们追求的是另外的东西”。(p194)

人类拥有宽容精神,不仅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克服自身情感的惰性:狭隘、自私、固执、仇恨、嫉妒、自大等等,而衍生新的情感元素:仁慈、怜悯、理解、平等、正直、无私、博爱等等。一个人的宽容精神可以自我产生,但制度的宽容精神却需要在漫长的残酷的斗争中艰难共识。作者书中强调:“个人的不宽容只有以开明国家的公众不介怀为前提才能存在,而不能超越公众的容忍底线。不过官方的不宽容却不用这样束手束脚,它可以随性所欲、横行无忌。它可以除了自己外,不承认其他权威的存在。一旦官方的不宽容发起狂来,它可以置人于死地,不管其是否有罪,而且也从不会后悔反省。它不会听从任何的忠告,它只会祈求上帝支持自己的做法,然后将上帝的旨意花言巧语解释一番,说的就好像他们的成功之道便是生命存在的唯一真理”。“若是你们认为书中所提到的不宽容指的就是官方的不宽容,还请多多包涵,因为我很少提及个人的不宽容”。(p165)

人类早期,信仰可以使一个群体统一意识,共同对付外部世界的困扰,凝聚力量求得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宗教将信仰系统化体系化文本化,并以教育的方式纵横方向传播。然而宗教也逐渐将信仰凝固化教条化,以至于绝对化。强调一个神一个真理,排除异己,这便开始了制度的不宽容!这其实是宗教的异化,本来宗教是指导人们内心自省的,但却变成了人们行动的必须规范。人类在这一阶段(政教合一)徘徊了十几个世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几百年才逐渐有人觉悟到:“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可以垄断真理。相比较于人类表面上所遵从的某种规定的仪式和教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有价值,所以人们只要友好相处就可以了,谁也没有权利让别人把自己当做完美的偶像来崇拜,也没有权力宣布‘我比任何人都强,因为我掌握着真理’”。(p388)这样,才开始了制度的宽容建设。书中专节讲述了两个在宗教宽容化进程中表现特别的欧洲皇帝:法国路易十四和普鲁士弗雷德里克大帝。路易十四禁止《南特法令》(1598年颁布:天主教是国教,基督教享有信仰自由,不得因其信仰而遭受迫害),要求全民信仰天主教。“如果说禁止《南特法令》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其实一点都不是夸大其词,……那支曾经写下驱逐胡格诺教信仰者法令的笔,后来也签署了宣布判处路易十六死刑的条令”。(p331)“可是弗雷德里克却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史前的恐惧和无知状态的重现,而信教就是陷入了一种奴性状态,这个状态是被一群聪明但又无耻的人小心控制的,而这些人知道怎样凭借着自己的优越地位,通过损人利己来享乐”。(p333)“他曾颁布说,只要传授宗教的人是正直的,而他的生活也是正派和遵守纪律的,那么所有的宗教就都是好的,而所有的信仰也都因此享有相等的权利,政府不得干涉宗教事业,只要以警察的身份去维护不同宗教之间的和平就可以了”。(p335)“弗雷德里克的思想境界要比他所处的时代早两个世纪”。“不过弗雷德里克其实是一个很开明的专制君主,掌权的30年间,第一次给欧洲带来了几乎是完整的宗教自由”。(p335)在第二十八章《莱辛》中,作者重点肯定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1781年10月13日他把《宽容专利权》“赐给了自己的臣民”,“约瑟夫是普鲁士的弗雷德里克的化身”,“他是天主教统治者中,第一个敢大胆地宣布宽容是治理国家的最理想也实用的财富的人。而3个月后,他又做了一件让人更加震惊的事情,即1782年2月2日,他颁布了一条关于犹太人的法令,把原本只是新教信仰者和天主教信仰者才能享有的自由,扩展到了那些犹太人身上,而那些犹太人现在才认为自己是幸运儿,因为他们可以和基督教的邻居们呼吸同样的空气”。(p395)

书中专节讲述了欧洲历史上冲破宗教信仰极端化迷雾的一些思想家,有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尼德兰哲学家)、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 1493—1553,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作家、教育思想家)、索兹尼叔侄(Lelio Rossini、 Faustus Rossini 十六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 1533-1592,法国思想家)、阿米尼斯(十七世纪初荷兰思想家)、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荷兰犹太人,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伏尔泰(Fran?ois-Marie Arouet,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德国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汤姆·佩恩(Tom Payne 美国早期思想家)等,其中重点讲述伏尔泰。“与同时期的几十个诗人相比,他的十四行诗并不见得会更好,而作为历史学家,他的资料也不可靠,而且还很乏味,在科学领域的探索上,他也只是达到我们在周日的报纸上看到的那种水准。可是他并不愚蠢、狭隘、固执和残忍,因为勇敢和坚强,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p338)通过讲述伏尔泰晚年呼吁社会对三个荒谬残酷的宗教法庭判决的抗争,作者写道:“不过伏尔泰这一击已经产生了效果,就算它不是为了宽容,最起码也是为了反对不宽容。那些因为爱挑拨是非的老妇人的鼓动和腐朽法庭的判处而做出的各种恐惧的行为也都到此结束了。而那些有着宗教企图的法庭只能在黑暗中偷偷地行事才能获得成功,因为它们是无法抵挡伏尔泰所采取的这种进攻方法的。伏尔泰让所有的灯都亮了起来,还雇佣了一支庞大的乐队,把大家都邀请过来,把敌人逼得走投无路,结果,这些敌人都变得束手无策”。(p362)

革命是不宽容导致的不宽容的极端方式,“它让谬误与正确的界限完全打乱”。“有一点却是能够肯定的,那就是在社会学的实验室里,法国革命是所有的实验中最伟大的,因为它是暴力的神圣化”。(p378)革命的结果只能是更加的不宽容!“可是当这一切都过去后,那个我们熟识的‘不宽容’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穿着无产阶级的裤子,梳着罗伯斯庇尔式的发型,和检察官坐在一起,来度过它那罪恶的晚年”。“一年前,如果有人说当权者是凭借着上帝的重视来过日子,有时也会出现差错,那么‘不宽容’就会把他送上断头台。而现在如果有人敢说人民的意愿并不一定就是上帝的志愿,那么‘不宽容’同样会把他推向死亡。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玩笑,可就是这个玩笑(大家还都喜欢它),让100万无辜的旁观者牺牲了”。(p373)

书中以下的精彩论述需要深刻辨思:

“一个性格自傲的民族绝对会因其独立思考的精神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p22)

“罗马人将他们的统治体制变成了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为大多数人所欣赏,他们愿意减少彼此的摩擦,愿意以实际的行动来收获成果”。(p52)

“这是一条令人奇怪的历史法则:表面的差异越大,双方就越容易相处”。(p91)

“小人和政治家本就是孪生兄弟”。(p143)

和古代高卢人一样,现代人的不宽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懒惰的不宽容(它的存在超出了人类的范畴),第二类是未知的不宽容(影响更为深刻。无知者常会因为无知而化身魔鬼),第三类是自私的不宽容(实际上是妒忌的一种体现,它就像痔疮一样普遍存在)。(p144-147)

“不得不承认,嫉妒是人类的劣质天性之一。它非常危险,人类也常因此付出财产甚至生命的代价”。(p177)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发现离我们最远的地球另一端的人们,却很难发现真理”。(p215)

“在如今这个超爱国主义时代,我们总是嚷着要完全地相信这个,完全地相信那个。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大自然所给我们的那些启示,好像它一直都很反感绝对化的理想”。“总之一句话,世上大部分有用的东西都是含有不同成分的,可为什么信仰要例外呢?”(p195)

“一个国家的宽容程度就与大多数居民的个性自由成正比”。(p277)

“我再重复一次,恐惧是导致所有的不宽容出现的原因”。(p409)“而只要恐惧还笼罩着这个世界,那些对黄金时代、现代和发展的谈论,都是在浪费时间。只要不宽容还是我们自我保护法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要求宽容那就简直是在犯罪。当那些屠杀无辜的俘虏、烧死寡妇和盲目地崇拜一纸文字等各种不宽容成为荒唐的事情时,宽容就要出现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万年,也可能需要十万年。不过,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会随着人类获得的第一个胜利而到来,而这个胜利就是指人类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心理”。(p410)

“从广义来说,宽容就像是奢侈品,只有那些有着非凡智力的人才能购买它,而这些人从思想上摆脱了那些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思想,看到了整个人类广阔的前景”。(p420)

中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型阶段,希望执政者能将宽容精神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坚决制止某些人企图将意识形态宗教化的行为,让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等不再停留在《宪法》的文字层面,而成为国民政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

2015-5-25于峻修堂书斋

(作者系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客商”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32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