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杂文报》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5 次 更新时间:2015-03-19 21:01

郁土  


刚过而立之年的《杂文报》即将离世,而吾于此有说焉。

我与《杂文报》相识于1996年4月,迄今已有18载。自从1995年11月29日于《北京青年报》“专栏作家”版发表第一篇杂感《害怕开会》后,我从此前的专注于写小说,而转向散文、杂感与随笔的写作,篇幅即短,数量便多了起来,于是四处投稿,如《今日税务报》《人民代表报》《太原晚报》《太原日报》《山西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政协报》《新民晚报》《中国林业报》《华西都市报》《现代家庭》《马鞍山日报》及《散文百家》《中华散文》《散文》等报刊,均都留下了郁土的足迹。而《杂文报》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阵地。盖其他报刊不便发、不能发、不敢发的文章,投到《杂文报》,大都能刊登出来。假如把文章比作有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话,则其他报刊爱登甜的咸的酸的文字,至于苦与辣,则统统敬谢不敏了,而这些正对《杂文报》的口味。正因为有了它,“郁土”这间作坊里生产出的各种味道的文字,才都能面世,这对一名写作者来说,该是多大的鼓舞啊。针对当地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写作《临汾的脏》投稿《山西日报》,编辑把标题改为《昔日花果城,今日尘满天》给登了出来;到了次年,污染依旧,于是我又写《再说临汾的脏》,投稿《杂文报》,刊出;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当地百汇图书市场之乱象,播出当晚全城停电,于是我写《停电原本为遮丑》,《杂文报》刊出;有感于申城的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我写《“桌面上”与“桌面下”》,《杂文报》刊出……总之,我与《杂文报》由相识慢慢地变为相知了。

1998年8月举家迁沪后,杂文写得少了。直到2011年8月,才与《杂文报》再续前缘。先是在刘晶先生主持的“文化沉思”版发表了几篇读书随笔类文字,后移师至李确先生负责的第二版,杂七杂八地写,写好,觉其他报刊不能发的,便投至李先生的邮箱,能用与否,他都会及时告知。只2012年,便在《杂文报》发表长短不一的文字11篇,2013年8篇,如《高考工厂》《“感谢政府”辨》《“大医精诚”,难》《凝聚力工程小议》《毛驴与舵手》,便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为及时看到自己的文字,2013年,我还特意自费订阅了《杂文报》。《杂文报》与我,便不仅仅是作者与发表园地的关系,似乎变成了一种知音的关系,我的这些带刺的文字,不为其他报刊所喜的文字,偏偏能够得到《杂文报》的赏识,你说这不是知音又是什么?并且,它的背后是一庞大之读者群体,我的这些卑陋的文字,通过它,便又能得到许多的知音是也。

但与此同时,我也渐渐地察觉出了一些别样的苗头,比如《杂文报》上不断刊出各地杂文学会成立的消息,而当地领导往往予以大力的支持。这令我感到不解,一来,杂文的衰微是不争的事实,可杂文学会却遍地开花,这是为何?二来,以我之经验,这些又苦又辣的文字,绝非官员所喜爱的口味,可他们为何会那么支持呢?到了2013年底,它的头版连歌功颂德的文字也刊了出来,我就觉大势不妙,如此下去,这还是《杂文报》吗?所以,今年我就没有订它。但稿子还是照投不误,蒙编辑不弃,先后刊出8篇,最后一篇是5月23日的《读〈傅山论书法〉》,此后便再无音信。稿子虽然发不出,但报纸我依然在看,只是可看的东西越来越少,盖带刺的少了,不痛不痒的文字多了。我曾对一二知己谈起此现象,“照这样下去,这还是《杂文报》吗”。不想前日同事告我,《杂文报》将于明年1月1日停刊的消息。我犹自不信,赶到资料室,在它的头版看到了这条消息,“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使杂文采编再上新水平……自2015年1月1日起停刊,聚集精干优势力量,下大力办好《杂文月刊》”。这份创办于1983年的报纸,终于要离开人世了。

那么,《杂文报》为何要停刊呢?我想,发行量的下降应该是个主要因素。以其近来所刊发的内容,要想获得热爱杂文的读者之青睐,难。但其质量为何会下降如此之速呢?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同样的编辑,断无业务水平突然下降之理。那一定是另有它因了。我在网上搜索,就发现了“儒门独钓”于2007年10月19日发的一个帖子:

但她(指《杂文报》)越来越像个年老色衰的妓女,既不叫春,也不叫座……一份思想浅薄的小报,只以为自己是投枪和匕首,自以为是鲁迅下凡,只要官方做的就反对,就(只)要官员提倡的就酸一把,看来,此小报离市场化的关门大限不远矣。

此帖子是针对《杂文报》所刊登的莫清华的《我看曲阜的“官祭”》一文而发的。我不认识发帖人,不知其为何方神圣。但他的话,不幸而在7年后应验了。只是这“市场化关门”背后,恐怕还别有玄机。

别了,《杂文报》!相较于77岁离世的《申报》,你无疑是短命的。但你短短31年中所刊发出来的这些苦与辣的文字,正如那些苦与辣的食物一般,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抗癌等作用,能够降血压、血脂与血糖,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增强记忆力。凡坚持阅读你的读者,其精神上无疑较他人为健康与平衡。现而今,你即将离去,但杂文不会亡,因为正如人体离不开苦与辣的食物一般,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杂文。

别了,《杂文报》,你虽死犹生!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35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