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库兹涅茨曲线错了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7 次 更新时间:2014-11-22 11:17

鲍盛刚  

库兹涅茨曲线错了吗?

简单地讲库兹涅茨曲线主要想证明从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是社会平等的基础,由此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社会平等发展的趋势。但是,托马斯·皮克提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展来看,社会不平等现象不是减缓而是加剧了,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呈现一种不断上升与恶化的趋势,由此他得出库兹涅茨曲线的错误性。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数据背后的历史变化情况,就可以发现之所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方国家不平等现象加剧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的停滞与衰退,而不是经济增长,这就说明库兹涅茨曲线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没有分析数据背后的变化原因。


从美国和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上世纪七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或者说是一个断层,之前可以称之为增长型资本主义,之后可以称之为无增长型资本主义。所谓增长型资本主义就是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整个资本主义发展是沿着一条上升的曲线发展的,首先是经济增长,其次是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中产阶级的形成与壮大,以及由此导致民主制度的发展,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断收窄,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大约20多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不仅经济增长突飞猛进,而且民主制度也达到发展的顶峰。一般来讲,经济增长源于资本投资,并由此推动社会就业与政府财税收入,社会结构趋于菱形模式,即贫富两头人数缩小,中间中产阶级人数膨胀。反之如果资本投资萎缩,自然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失业率与政府财税收入减少,社会结构趋于哑铃型模式,即中产阶级人数减少,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所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反应。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一个月内发表四篇书评,盛赞皮克提建立了经济学的“统一场论”,即把经济增长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统一起来,而这正是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想。从西方近现代发展来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整个西方社会发展正是沿着这一轨迹发展的,如《21世纪资本论》书中图10.6显示的:1810年时,欧洲最富裕的10%人群占社会总财富的80%,最富裕的1%人群则掌控社会总财富的50%,这一状况大致持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1910年到1970年间这一比率则大幅下降,但1970年后至今这一比率又开始回升。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不平等的轨迹和趋势与欧洲大致相同:1810年美国最富裕10%人口掌握社会总财富的比重接近60%,最富裕1%人口则拥有总财富的25%左右。这是因为作为新大陆,美国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展现出来。从1910年到1970年,美国的不平等也呈现下降趋势,而不平等从1970年代开始又开始加剧。所以,显而易见从以上数据变化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将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展以1970年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在1970年前西方社会总财富分配是不断趋于平等化,特别是在二战后到1970年的30年中西方社会的福利化,民主化与平等化发展达到了顶峰,而基础无非一是经济的不断增长,特别是二战后西方经济增长的黄金30年。二是民主化与政府的进步运动。那么,为何在1970年或者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和西方社会财富不平等现象整体出现恶化了呢?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的25年中美国和西方社会最终陷入目前的经济与政治困境之中?事实上,我们只要看一下1970年以后在西方发生了什么,就不难理解其原因。首先,在1970年以后西方经济增长趋于下滑并处于长期低增长或停滞状态,也即资本主义发展从增长型转入无增长型轨道。其次,经济增长的下滑与停滞源于国内资本投资的萎缩与海外投资的加速发展,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西方国家资本与产业的外包与转移,由此导致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以及社会失业率的高居不下和政府财政收入的锐减,以至于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体制难以为继。其三,随着经济增长的下滑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社会分配失去了来源基础,贫富分化加剧,中产阶级自然因为工作机会的流失而趋于贫困化,对于富人来讲财富主要来源于海外投资利润或者遗产继承,坐享继承的财富将比努力工作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所生动描绘的),这也就是皮克提所谓的“拼爹资本主义”( patrimonial capitalism)的重现。从皮克提书中的图表可以看出,富裕国家资本收入在1970年占国民收入的15%到25%,而在2000—2010年这一比例提到高了30%。最后,导致西方社会资本投资萎缩与转移的原因一般归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归于由于发展导致利润的下降与投资机会的枯竭。但是,正如经济学家哈耶克讲的“所谓投资枯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推行一种有效地排除了私人资本也许可以获利的广大的冒险领域的财政政策,这可能是这一说法的真正症结所在。”其中特别是累进税阻挡了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由此阻挡了经济进步,导致了社会僵化与资本的出逃。


经济增长自然是工资,税收,福利增长的基础,但是如果工资,税收与福利增长超过经济和生产力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目前美国与西方国家不平等现象加剧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如更正确地说是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与衰退的结果,所以库兹涅茨曲线没有错。美国与西方经济与社会是建立在私人投资基础上的,而私人投资是建立在利润驱动基础上的,没有预期利润就没有私人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经济就衰退,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就会激化。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成本在不断提高,预期利润在不断下降,由此结果是私人投资的停滞,显然这是现代经济与社会陷入困境的根源。美国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经分析指出现代资本主义体系正在受到一种结构性的制约,人们已经不再能够驾驭,而这种结构性的制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全世界的非农村化的结果,这是非常超前的现象,将可能在今后的25年中大体完成。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成本在全部创造价值中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二是成本外化的长期后果,这导致了生态的枯竭,这就使投入到全部创造价值中的百分比上升。三是世界民主化的结果,它对公共开支不断提出更大需求,用在教育,卫生保健和终身收入的保障上,这就使税收开支在全部创造价值中的百分比上升。以上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大规模的长期的对生产利润的结构性压缩,而且使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赢利。由于资本的无限积累是定义资本主义作为历史体系的特征,但是以上三种制约使这一体系的最初动力不再起作用,所以资本主义面临结构性的危机。那么,对此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一,无非是降低成本,降低税收,减少监管以提升预期利润空间,吸引私人资本投资的回归。二,或者加快推动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显然这与《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方向的。当然还有第三种方案,就是启动公共投资,从长期来看预期利润不可避免地将表现为递减的趋势,由此私人投资将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以公共投资填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对此别无选择。由此我们也将看到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基础将不可避免地从私人投资转向公共投资或者趋于一种混合投资体制,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事实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理论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熊彼特的分析,他们早就预见到并指出,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创造财富,它的驱动力就是不断追求利润,但是一旦利润趋于零,资本主义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私人投资将被代之以公共投资,因为利润如果为零,私人资本就不会再投资,社会发展由此从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而目前西方社会的迷失与焦虑正是源于这种结构性转变的危机。


本文责编:baoshengg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37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