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无需夸大印度东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7 次 更新时间:2012-12-30 23:46

进入专题: 印度   东盟  

彭念  

12月20日,印度——东盟峰会在新德里召开,国际社会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日本共同社称印度与东盟峰将通过一份声明,明确提出加强印度与东盟间的海洋安全防务合作,以应对中国军备的增强。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欢迎印度与东盟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英国路透社刊文“南中国海争端持续,东南亚冀望印度制衡中国”。印度媒体也不甘落后,称印度正希望借助其在东盟不断增大的影响力,“挫败”中国在南海采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动”。

一直以来,西方媒体从未停下鼓吹“龙象之争”、“中印冲突”等离间中印关系的舆论攻势。此番大肆宣扬印度东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尤其是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海洋领土争端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其险恶用意不言而喻。笔者并不是一位阴谋论者,也不否认外媒的某些报道确实描述了客观事实,然而肆意夸大客观事实,则让人不禁要怀疑其背后的目的。虽然很多分析人士表示,西方媒体喜欢通过夸大事实来吸引读者眼球,以谋取利益。但这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解释。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夸大娱乐界绯闻要比国际新闻更为有效。

前段时间,印度外长库尔希德称,为发展印中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印必须接受新现实,即在许多领域都有中国存在,即使我们认为这些领域是印度及其朋友“排他性”势力范围。虽然笔者并不认为库尔希德的讲话就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对华政策,但作为印度外交部长,库尔希德的这些讲话确实为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会晤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时也公开表示对所谓“龙象之争”、“中印冲突”,试图抹黑甚至挑拨中印关系的图谋,双方要有清醒认识,牢记中印之间共识多于分歧,合作多于竞争。在中印关系呈现出积极的舆论氛围之时,国外媒体肆意夸大中国因素,实有在中印之间营造不和谐氛围之嫌。

对于印度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到底是否有针对中国的战略考虑,笔者可以肯定的说有,但这是国际关系中极为普通平常的战略考虑。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国与国之间的防范确实存在,即使是在美日同盟之间也存在防范。同为亚洲大国,印度对中国的防范很正常,同样中国对印度的防范也很正常。只有抱着这种正常心理在理解国际关系,才会得出客观看法。

印度近年来与东盟的关系取得长足进展。从横向来看,印度与新加坡、越南、印尼等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进展不错;从纵向看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已经从经贸合作主导进入到战略互信构筑的深化阶段。这是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的很正常路径。现在西方媒体刻意夸大印度与东盟在战略互信上的深化,宣扬印度与东盟联手遏制中国崛起,这完全是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

此次印度东盟峰会被炒得最凶的就是双防在海洋安全领域合作加强,这被很多西方媒体解读为是对中国近期在南海以及钓鱼岛争端中强硬态度的反击。事实上在印度与东盟关系中,经贸合作才是重点。然而西方媒体不重点报道这一点,反而把重点转向海洋安全领域,尤其是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领土争端上陷入僵持状态。这不禁不让人怀疑报道的政治取向性。

诚然,海洋安全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不仅表现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海洋航行通道的安全性。作为外贸大国,中国对海洋安全的关注很正常。而作为印度洋沿岸的最大国家,印度对印度洋安全的关注也无可厚非。印度与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加强海洋安全合作,旨在进一步强化其在印度洋的优势地位。

与越南加强海洋合作确实有搅局南海的意图,但以印度目前的军事实力以及其在南海的影响力,其搅局南海仅仅是一种意图,尚难以产生实效性。印度专家最近公开表示印度海军无法在南海与中国海军抗衡即验证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应该以客观心态来看待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升级,无需追随西方媒体夸大印度东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进入专题: 印度   东盟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3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