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之:一些让国人沉思的书:必要的深度阅读 II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41 次 更新时间:2021-03-06 16:24

进入专题: 读书  

陈行之 (进入专栏)  

2019年年底,我应“爱思想”之约曾经向青年读者推荐五本书,选择的全都是外国文学作品,取标题为《文学经典:必要的深度阅读》。有读者朋友来信,希望我再多推荐几本书,并且不一定仅限于文学作品,予应命。


为什么上次推荐的都是外国文学作品呢?这与我的偏爱有关。在我看来,阅读文学经典不可以绕过欧美文学,尤其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原因很简单,彼时西方社会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构成目前人们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基本理念,譬如将人视为万物尺度、强调个人权利(人权)、提倡个性解放、张扬民主自由、反专制反独裁等观念,都以成熟的观念形态进入了文学,因此,无论在欧洲(包括俄罗斯,请注意,一定要包括俄罗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别雷、布尔加科夫、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是绕不过去的)还是在北美(主要是美国),文学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相较于文艺复兴时代及以前的古典文学,文学技巧有了极大提高,完成了现代意义上小说的精神构造,简直可以用蔚为大观来形容那个时代的文学品貌。甚至可以认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达到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至今都难以企及。就像我们议论政治哲学话题绕不开西方启蒙运动,绕不开自由主义理念一样,你要是试图得到文学的滋养,同样绕不开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


遵照读者朋友的建议,这次推荐的五本书属于政治学、社会学范畴。之所以推荐这些书,仍与我的偏爱或者说阅读兴趣有关,篇幅所限,在这里我就不做解释了,以后我会找机会解说。需要说明的是,我把本次推荐的书与上次推荐的书用序号连接了起来,并且改动了题目,这样也就等于预留了开放的接口,以后可以接续下去。


06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作者:[美]查尔斯·霍顿·库利

译者:包凡一  王湲

华夏出版社,1989年


作者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心理学创始人。除了本书之外,他还写了《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两本书,从而构成他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有名的“三部曲”。这些作品贯穿着如下观念:生命是单独的整体,要了解它必须从整体进行观察;生命的意义必须从过程中去发现;构成社会制度的思想和惯例互为关联变化无穷,决不能用机械的方式将它们固定下来。换一句话说,社会不是许多个体的简单结合,个体和社会(也可以说我与他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社会无止境的变化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经常相互影响并改造对方。我认为在所有社会学著作中,库利这三本书的观点,是最为明晰透彻,切中肯綮的,不妨把它们作为进入社会学的最初几道台阶。


我个人从库利作品尤其是本书中获得过极为重要的营养,一定意义上,我是经由库利才进入社会学堂奥,从那里欣赏到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的。当然,我仅只是一个作家,一个企图通过形象塑造诉诸对人与社会的观念见解的人,除了文学之外,对任何其他学科的涉猎都带有对人与社会加深探询和理解的目的,有时候甚至是技艺性的目的,所以不太可能形成对某一专业学科譬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系统性见解。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有理由对读者说:即使你不准备成为社会学专家,也应当读一读这本书,我敢保证你会获益匪浅。


本书译文通晓流畅,毫不做作,这在今天尤其显得可贵。读到精彩处,除了默默感谢作者睿智之外,我还总是想着,真应该好好谢谢译者付出的心血。


07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作者:[美]巴林顿·摩尔

译者:拓夫 张东东 杨念群 刘鸿辉

华夏出版社,1987年


世界上有些书具有这样的品性:读过它,是一种幸运;与之失之交臂,将会造成巨大的遗憾。巴林顿·摩尔这本《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就是这样的书。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它带给我的影响毋庸置疑可以归纳到“重要”之列。我还要特别指出,这更是一本足以让我们中国人沉思默想一些事情的书。


这本书初版于1966年。众所周知,这一年中国人全部疯掉了,疯狂造神,疯狂摧毁文化,疯狂摧毁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你要是看到在我们精神晦暗把日子过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在世界的另一端竟然还有人对人类状况和社会运行进行重大探索,人类精神殿堂里然还灯火辉煌,你会有一种莫辨东西的幻觉,觉得这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当一辆车子倒行的时候,坐在车子上的人不但不会觉得自己在倒行,反而会觉得其他所有车辆都在往回走。当时我们就是这样被教导并这样看世界的。直到改革开放,我们终于可以呼吸到一点儿新鲜空气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我们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离正常人类已经多么遥远。这时候我们免不了会想:这是怎么了?究竟因为什么,我们才遭遇到这样的事情?


巴林顿·摩尔的这本书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具体说,摩尔从农民问题入手,“在对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加以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俄国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绝不是历史偶然事件的观察性结论。”(引自本书译者拓夫撰写的“译者前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揭櫫了中国社会运动之所以会在中国发生的历史文化原因。摩尔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文化大革命,更不可能考察后来发生的改革开放的具体情形,然而读过本书,你会比以前更清澈地看到自己所置身的历史位置,你会更清澈地看到中国的社会运动何以在这些问题上不及、又何以在另一些问题上激进的历史原因了,这样的话,你也许就会平和许多——平和意味着成熟,只有成熟才是凝重的而非喧嚣的。


顺便交代一下,这本32万言的书,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埃米尔·涂尔干的《自杀论》并列,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社会科学最伟大的精神成果。


08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作者:[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罗斯·芒罗

译者:隋丽君 张胜平 任美芬

新华出版社,1997年


作为非专业读者,我23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危机,虽然书名有些耸人听闻,但我从书中最想了解的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想象”,尤其是意识形态想象。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许与人类习性有关——当人们无法弄清楚自身处境的时候,通常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外部的解释与辨析作为补偿。结果我认为两位作者的想象与描述都是肤浅的,不得其门而入的,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必须读的书,它不具备必要的学术分量。


然而特朗普上台以后,开始以一种流氓恶霸式的歇斯底里处理中美关系,我才想到很早以前就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提醒,所以又开始读这本书。相较于过去四年我们经历过的一系列只有在敌对国家才会发生的极端事件,本书两位作者其实还算是蛮有善意的——如果不说对美国社会舆情的顾忌的话——他们并不主张遏制中国,他们甚至是支持当时美国社会舆论中的主流(也是克林顿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即保持与中国的接触政策的;他们虽然预言中美两国将会为争夺亚洲霸权而进行政治与经济的竞争,却又认为彼此还不至于开战……事实证明他们对了还是错了呢?显然是证明他们错了——现如今特朗普把这一切都翻了个过儿,美国两党在遏制中国问题上采取一致立场,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对立都正在成为现实,两位发出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警告的作者,反倒显得“保守”了。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既然如此,我现在又以何种理由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呢?理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不是没有踪迹可循的,仔细琢磨作者不便直接言说的话语你就会发现,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警惕与敌视要远比他们说出来的严重。看到这一点的意义不在于弄清过去而在于警觉未来——我的意思是,中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将成为主轴,这种情形不会随着特朗普的下台而结束。换句话说,这本23年前问世的书无意间暴露了中美矛盾尤其是意识形态矛盾未必会随着时间的延展(通常意味着中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消泯,相反,它们极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美国衰落这一背景因素下)进一步扩大和激化。也就是说,如果目前这种糟糕的局面不改变——所谓改变,就是要相互适应,相互妥协,相互做出调整——中美之间由于意识形态迥异而爆发更加严重的危机乃至于军事冲突,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从这本篇幅不大也并不怎么深刻的书中,你就可以看出端倪。


09


《联邦党人文集》

作者:[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约翰·杰伊 詹姆斯·麦迪逊

译者:程逢如 在汉 舒逊

商务印书馆,2004年


人类政治思想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有一些关键环节,是绝对无法或缺的,《联邦党人文集》就是这样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绝对应当成为床头书,成为洞悉人类精神成长的孔隙。只有经由本书,你才可以知道英国光荣革命造就出来的伟大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是怎样照亮人类精神殿堂,并将这种光亮照射到遥远的北美大陆的;只有经由本书,你才可以知道以三权分立制度作为建国支撑的美国是如何成为人类灯塔的。当然,我们还可以更微观一些,经由这本书见识到美国的建国先贤是如何殚精竭虑,以崇高的信念,高尚的道德和执着的工作精神,愣是“谈”出了一个伟大国家!


如果把美国视为一个生物体,那么,我们从《联邦党人文集》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骨骼和筋脉,看到延伸到肌体每一个末端的血管,正是这些所谓精神性的东西而非其他什么东西,才奠定了这个生物体的躯体力量——一般认为,《联邦党人文集》中的85篇论文是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联邦政府所依据的原则的精神来源,美国通过它们才完成了对国家制度、国家政治体制的精密设计,并由此迅疾地成长为一个领先于世界的超级国家的。阅读《联邦党人文集》,我常常禁不住想,一定是上帝让这几个极为聪明的家伙聚到了一起。


也许有一天美国会背弃联邦党人所坚守的信念,也许某一天即便是美国也会衰落下去,但是你只要记得曾经出现过一个在将近二百年时间里一直作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的国家,这个极富创造力的国家曾经在精神上、科学技术上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你就绝不能轻慢已经走入历史深处、目前只能望其项背的那些联邦党人,你就绝不能不把《联邦党人文集》供奉为精神佳酿。


10


《权术论》

作者:余华青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至少在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往往会陷入话语短缺的境地,一些很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无人谈论,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当我第一次读到余华青先生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我在这本书的出版单位做编辑工作),首先很佩服作者的勇气。随后30年,我搬了数次家,淘汰过很多书籍,这本《权术论》却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每有需要,我都会向这本书讨教,这就使得我对作者涉猎之广泛、治学之严谨、学养之深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我甚至有点儿后悔在西安工作的时候没有向余先生当面讨教了。


作者分别对政变之术、驭臣之术、愚民之术、谄媚之术、韬晦之术、谗毁诬陷之术、阿附结党之术、游说狡辩之术、兵家权谋对政治权术的影响、经商之道对政治权术的渗透、理论思维对政治权术的作用、权术争斗中的人物心态及其命运、封建专制与政治权术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论说。这些论说固然有历史的意义,然而谁能将历史仅仅限定在历史的范畴,不让人生发出对于现实的感慨呢?于是,阅读的时候,你也许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你自身的处境——对于一本政治思想史著作来说,这一定是其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了,尽管作者也许是无意的。


我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再版?亦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机会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充?我目前对这本书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也许是作者顾忌什么所致吧——材料显得密集了些,论说略嫌苍弱了些,我想,如果有500页篇幅(初版373页),或许就好些了吧?

进入 陈行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45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