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23 次 更新时间:2020-04-08 10:12:51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中美关系  

王缉思 (进入专栏)  

   一.美国对华政策变化

  

   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可追溯到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观察,2009年开始中美关系就逐渐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变化,只不过不像特朗普上台后那么显著。今天中美关系里的各项问题,包括经贸摩擦、香港、台湾、人权、南海、技术脱钩、知识产权等问题,在2017年特朗普上台前就已经开始。

   特朗普还没上台,就给台湾领导人蔡英文打电话,引起美国国内很多人反对,中国也强烈抗议。特朗普上台之后在台湾问题上反而没做太多坏事,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华经贸关系,以纠正中美贸易顺差。这符合特朗普本人的执政特点,即主要精力用于振兴美国经济,力图让美国再次强大。

   特朗普和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以及身边的其他幕僚,均把中国确定为主要战略对手,即战略“竞争者”和所谓“修正主义国家”。“修正主义国家”的意思是说中国想要修整现在的国际秩序,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满。然后,美国声称要用全政府的方式同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长期战略竞争。

   特朗普执政期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后变成贸易战。今年初,随着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贸易战告一段落。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要在接下来两年里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油气、农产品、制造业产品以及金融服务,还有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停止强制技术转让、放松汇率管控等。

   特朗普原本打算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以后进行第二阶段经贸谈判,但是中美都发生了严重疫情,第二阶段贸易谈判的时间和结果变得更加不确定。也就是说,中美贸易争端暂时熄火,但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并没有取消第一阶段协议签订之前对中国加征的很多关税。

   第二阶段谈判的重点,应该是针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审查、网络安全等。

   今年1月新冠肺炎爆发,中国本来希望在两国共同对抗新冠肺炎的情况下有更多合作,但是美国的反华言行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变本加厉。

   战略方面,美国在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最近特朗普访问印度,含沙射影批评中国,还跟印度总理莫迪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融合,建立有意义的南海行为准则支持旅游、航行与安全,这也显然是针对中国。美国同时还在努力削弱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机构的影响力,比如,近期美国就成功阻挠中国代表被提名为参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总干事。还有今年2月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全国州长协会上发表演讲,表示美中竞争不仅是联邦政府的事,也是各个州的事情,号召各州听从联邦政府的指示对中国提高警觉。

   这次疫情发生以后,美国政府对中国不仅态度多变,表现也前后不一。特朗普刚开始还赞扬中国的抗疫工作透明公开,副总统彭斯也表示中国跟美国是在合作。后来就逐渐发生变化,特朗普在讲话中直接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反驳美国军方把病毒传到中国的说法。现在,美国在很多方面对中国造谣摸黑,单是疫情方面也说了很多坏话。

   尽管如此,中美还是有一些合作,美国的疫控中心也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并考察了中国代表团,《纽约时报》的记者也肯定了中国的做法,称美国应该学习中国。

   总之,中美之间当前外交信息比较混乱,两国关系整体上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爆发好转,反而更坏。

   未来,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会继续在贸易关系、技术竞争、网络安全、台湾、香港、涉藏、涉疆等很多问题上,出台新的政策和举措,加强部门协调,对中国全面施压。

   贸易关系方面,2月底疫情严重之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口罩、医用手套等几十种医疗产品免除关税,这对中国是好事,但是后来美国发现还需要进口中国的药品和药品原料、医疗器械,感觉很不舒服,担心未来受制于中国,决定要自己生产或到世界其他地方购买,减少对中国医疗产品和药品的依赖,想要跟中国脱钩。

   技术竞争方面,对华为的打压仍在继续。孟晚舟女士还在加拿大,美国还想把她弄到美国审判。美国动用了外交、司法、行政等多重手段打压和抵制华为,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在很多场合,比如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强调华为对国家安全、民主政治制度的危害,企图阻挠英国等西方盟国在5G网络建设中使用华为设备。美国国内也在探讨怎样扶植本国5G产业发展,美国财政部对海外投资者加强审查的新规则也在最近生效。还有很多方面的协调政策,目标都是不让美国技术成为帮助中国加强监控能力、军事能力的工具。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也是动作不断。今年1月蔡英文连选连任台湾领导人,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祝贺蔡英文连任,对她在美台和两岸关系上的领导力表示认可,并且强调美台共享的民主价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美国称至少应该让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企图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还在施加压力,不仅美国的海军侦察机跑到南海上空侦查,还想要加强印太(即印度-太平洋地区)战略,并鼓动越南、菲律宾等跟中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对中国施加新的压力。

   在香港问题上,美国去年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提名香港民主运动角逐202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在西藏问题上,美国通过了《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特别是在未来藏传佛教领袖十五世达赖喇嘛的继任权问题上,鼓动无视中国政府意见,由西藏人自己来决定。

   在人文交流方面,对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进行很多监视活动,哈佛大学的一位化学教授还被加上罪名,受到联邦调查局指控。2月18日,美国国务院还将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中国日报》社、《人民日报》社这5家中国媒体纳入《外交使团法》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将他们等同于中国政府代表,对他们的活动进行限制。中国2月19日对此予以反制,宣布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外国记者的记者证。美国国务院3月2日进一步要求,这5家中国新闻机构驻美的中国籍员工总数减少到最多100人,并应于3月6前提交详细名单。为此,中国对《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华盛顿邮报》这三家媒体在中国的记者,以吊销记者证的方式进一步反制。

   还有美国的智库等媒体,连续发表涉及中国政策的报告、论文、评论,基调同美国对华政策相呼应,甚至呼吁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更强烈的政策。多位总统候选人也都发表了抨击中国的言论,拜登甚至直言,“一旦当选,我会对中国采取很强硬的措施,特别是我会加强跟美国的同盟关系来共同应对中国”。这意味着美国试图纠集盟友和伙伴共同牵制中国的国际影响。

   在今年美国大选过程中,中国也会是一个比过去更加显眼的议题。当然,美国大选还是聚焦美国的国内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缓慢、金融危机闪现,还有社会不平等、移民、医疗卫生、教育等传统问题,而不是对外关系问题。只是一旦谈到对外关系,中国就会变成其中的第一大议题。

   目前对于谁会当选美国总统,各方说法不一。2020年3月之前,美国经济状况还不错,民调测试对特朗普竞选比较有利。现在疫情在美国爆发,对特朗普的压力非常大,随着被感染和死亡人数增加,他本人对疫情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反对派为此对他提出批评,纽约州州长就批评特朗普“中国病毒”这个提法不负责任,称纽约州很多华人、华裔和亚洲人已经受到种族歧视,这个提法只会让这些人更受欺负,这对美国和纽约州都不好。伴随疫情发展,特朗普还会遭受更大的压力。虽然特朗普在共和党里没有竞争对手,但是与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会有竞争。

   谁当选对中国更有利呢?我认为各有利弊。

   如果特朗普连任,在贸易问题上还会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而且,特朗普身边的辅政者对中国均无好感,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构的反华势力也很强大。虽然特朗普称赞中国干得不错,声称跟中国的国家主席是好朋友,但是他任期所做的事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好的影响。对中国来说,特朗普连任肯定还将出台很多政策,2017年特朗普一上台就出台了反华政策报告。相对好一点的是,过去这几年,特朗普主要是在经贸问题上跟中国较劲,不大关注南海、台湾、香港、人权、新疆等问题,甚至压制极端反华势力,提出要把经贸问题处理好了再解决其他问题。

   如果拜登上台,在中国内政、南海问题和国际问题上,可能比特朗普做得更过分,特别是很可能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但相对好一点的是,拜登跟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对中国的了解比特朗普多,他自己也不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另外,拜登身边的辅政成员,很多都是奥巴马执政期间用过的外交官,对中国的了解要比特朗普班子资深得多。

   总之,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各有利弊,但总体上对华关系都不好。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对华竞争战略,再加上美国朝野对中国既有的负面印象,都让我们对未来几年美国的对华政策难以乐观。

  

   二.中国对美政策和态度

  

   今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通电话,杨洁篪指出,“美国一些政客不断诋毁中国和中方防控努力,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中方正告美方,任何诋毁抹黑中国的图谋都不可能得逞,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必将遭到中方坚决反击。中方督促美方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愿出发,与中方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蓬佩奥则称,中国指责美国军方散播了病毒,是对美国进行污名化,美国对此非常不满意。中美双方此次通话其实都很不愉快,互相指责对方损害了中美关系、损害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近两年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智库、媒体、民间舆论,对美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都被视为是重中之重,应该坚持对美国韬光养晦原则。如今,这些看法已经从主流舆论平台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对美国应该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文艺作品以及各种视频、文章中,甚至已经表示对美国不能再抱希望。

   在宣传方面,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提升以中国方案引领世界潮流的自信,成为正能量和主旋律。比如中国在这次治理疫情期间的表现,主流宣传总体评价非常成功,称中国给世界立了一个标杆,也开始对世界各国进行支持,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对于美国反华言行的容忍度也大大降低。比如去年12月,美国NBA火箭队的总经理莫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不当言论,我们以取消美国NBA诸多节目转播作为制裁。针对美国将5家中国媒体纳入《外交使团法》的适用范围,今年2月中方以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北京记者的记者证予以反制。针对美国的“中国病毒”论,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援引美国疾控中心负责人的话予以反击,并称美国欠中国一个解释。

   类似事件的处理可能将成为一种模式,即不再容忍美国攻击中国。中美信息战、舆论战、外交战愈演愈烈,正在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惯性。

在经济、技术、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方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中国在对美国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领域,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我们不希望中美经贸、技术脱钩,但正在为此做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准备。(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0783.html

56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