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劲松 童兵: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比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58 次 更新时间:2015-12-16 09:55

进入专题: 毛泽东新闻思想   邓小平新闻理论  

郎劲松   童兵 (进入专栏)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政坛上的两位领袖人物,他们以精深的思想和伟大的实践,为中国开创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不仅对新闻传播工作有许多理论论述,制定新闻政策,而且还身体力行指导和参与新闻实际工作。他们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学的核心内容。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的形成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观点的形成,都会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领导者,他们对新闻舆论的关注和研究,不是从新闻学者或社会学家的角度,更多地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来审视和思考的,这就注定他们的新闻思想具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国际、国内局势的起起落落以及时代变迁的轨迹足音,都深刻地影响着两位伟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并渗透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新闻思想的体系中。因此,了解和分析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的不同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国内国际局势,也即不同的新闻传播环境,对于我们客观地、历史地评价两位伟人,完整、正确和公正地认识他们的新闻思想十分必要。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在本世纪40年代全面形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与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并逐步夺取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做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深刻了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外受帝国主义欺凌,内有阶级压迫,更深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为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需要,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并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观察中国社会和新闻工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作用和使命,规定了新中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体制模式。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政治舞台阶级激烈对抗和新旧政权交替的历史阶段,取得国家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和年轻的共和国要肃清国内的旧势力,要克服西方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干涉,政治上准备进行长期的阶级斗争。出自对上层建筑作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十分重视新闻的政治功能,那就是利用它充当阶级斗争的工具,以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是如此,这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所在。

邓小平的新闻理论继承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邓小平新闻理论主要形成于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粉碎“四人帮”后经济上百业待兴,政治上拨乱反正的历史现实,邓小平同志辩证地对待国际、国内的新环境和新局势,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际大环境看,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时代的两种社会制度也由殊死对抗演变为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和平竞赛。邓小平认为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必须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在新的时代,新的新闻传播环境下,邓小平的新闻理论比毛泽东的新闻理论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乃是历史的必然。


二、邓小平新闻理论是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虽然毛泽东与邓小平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不同,国际、国内局势也有差别,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最高领导者,他们的新闻观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紧密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实际并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的结果。两人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党性原则,办报方针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基本一致的。邓小平的新闻理论牢牢把握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核心,两人在新闻理论的许多根本问题上的认识乃至论述都是相同、相似或接近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强调新闻舆论的社会责任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办过报纸,直接从事过新闻宣传,而且在中央领导岗位上对新闻宣传工作有过很多具体指示,著有多篇论述新闻工作的文章,体现了他们对新闻舆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十分看重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他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注:毛泽东:《〈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由此可见毛泽东视报刊为革命之手段。毛泽东认为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应该把报纸拿在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武器,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这个工作,使这个东西一年比一年进步。”(注:毛泽东:《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12页。)

邓小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他把新闻工作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格局中,对新时期的新闻宣传赋予了时代使命,那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党的报刊要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工作。他认为舆论工作对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稳定发展“关系重大”,可以发生“很大的影响”,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注:邓小平:《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新闻工作文献选编》,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第167页。)他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注:邓小平:《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新闻工作文献选编》,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第171页。)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这些论述,都强调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社会责任。

2.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毛泽东一再强调传达政令和宣传政策是报刊的主要社会功能。他说,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践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原则,确保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正是在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务使通讯社及报社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等一系列对于新闻工作的政治要求。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新闻思想。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之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意见,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注: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页。)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情况,对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具体化要求,也就是说,党的新闻舆论工具,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完全一致,绝不允许违背党性原则,这是邓小平新闻理论中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

3.坚持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

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思想体系中都闪耀着这一思想光辉,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毛泽东根据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开门办报”,面向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说:“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14页。)毛泽东要求从事报刊工作的人要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的福利服务,为教育群众服务。调查研究是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指出“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功夫研究这些材料。”(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党性的必须要求,指出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党性也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等。”(注: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因此,他提出要“非常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认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强调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它变成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注: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包涵着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人民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把群众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创造集中起来进行总结和传播,并要求从事精神产品创作的人们要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的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4.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重视新闻文风

重视报刊宣传的思想性的同时,强调重视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使两者达到完美统一,争取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是毛泽东与邓小平新闻思想中又一个相同的地方。毛泽东指出,再重要的文章,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人看,或令人看不懂,没味道,就不会达到宣传目的。他还强调报道要有根据,留有余地,不能“神气十足”,采取和读者处于平等地位的态度,写文章要有说服力,力戒空谈,文章要短一些,也不能太硬,即使批评也不能把弓弦拉得太紧,报刊工作者要懂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在新闻文风方面,毛泽东要求报刊要办得尖锐、泼辣、鲜明,强调写文章要讲逻辑,合文法,有较好的修辞,号召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

邓小平在讲究报刊引导艺术,改变作风和文风方面也多有论述。他倡导要“写出印出一批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作品,倡导文章要短而精,把“空话、大话、假话”列为“恶习”,“必须杜绝”。他还极力反对形式主义,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要的话要讲,但要精简。”(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邓小平反对以势压人,强词夺理,“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不要把局部的东西夸大为整体”。(注: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5页。)因此,他反对照搬照抄,不动脑筋,怕负责任的不良作风和文风。他还强调写文章论断要准确,语调要斟酌,掌握好分寸,不要讲不符合实际,引起人们反感的“蠢话”。他希望新闻工作者多写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三、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时代特征与个性魅力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的新闻理论作为这一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在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良传统,同时针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其中特别突出之点是,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提出了“拿事实来说话”的原则,作为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指导原则,使新闻学的基本规律得到尊重和贯彻。这是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邓小平新闻理论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没有长篇大论,都是从当前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又原则坚定,方向明确。他的新闻观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现代风格,闪耀着邓小平新闻理论的个性魅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是事实的客观反映,这是新闻学最基本的规律。毛泽东后斯的唯主观意志论,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现实和规律,致使新闻领域也成为主观意志随意驰聘的疆场,对本来就虚假不真实的现实仍鼓噪吹捧。毛泽东曾经把报纸比作驴,说哪有驴子不让人骑的,要求党委更多地干涉报纸的业务,造成对新闻学基本规律的漠视甚至违背。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铲除不从实际出发的种种弊端,一切从新情况、新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勇于思考,勇于探索。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注: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23页。)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揭示了思维规律的真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定了思想指南,而且也为党的新闻工作正确认识和反应事物,坚持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基本规律进行新闻实践指明了道路。“拿事实来说话”,是邓小平同志针对有些人对改革政策有不同观点的现象提出的,“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注:邓小平:《拿事实来说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这个“事实”也是所有宣传工作所要依据的,“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注: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页。),新闻工作是以报道新的事实为特征的,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与“拿事实来说话”是完全一致的。在邓小平这一重要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新闻事业尊重和运用新闻规律,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以及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创造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把新闻改革一步步推向前进。

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是我们党的新闻理论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虽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但都关注、指导着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客观地、历史地认识、研究和评价他们的新闻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推进我们的新闻实践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有力保证。因为他们的新闻观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必将指引着它的未来之路。充分认识邓小平新闻理论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则能使我们更加坚定地把正在深化的改革开放事业,把正在向深度与广度进军的新闻改革不断地推向前进。


进入 童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毛泽东新闻思想   邓小平新闻理论  

本文责编:chenp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理论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18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