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中国增长放缓“新常态”当成世界末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9 次 更新时间:2015-11-12 21:42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Stephen   Harner  


中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正在给那帮高唱“即将崩溃”论调的人以新的希望。然而,他们会再度失望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低谷,继续增长与繁荣。“中国梦”将会日益成为现实,由此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全世界人民都会造成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人在就在上海,住在我们22年前购置的一套公寓里。这套公寓位于浦西(打浦桥)的一个小区,22年前那里还是一片棚屋区,满眼都是破旧不堪的小矮楼,坐落在一条曾是解放前法租界与华界分界线的“臭水浜”的南侧,因道路狭窄而很难进入。

如今,在我们满眼都是高层公寓的小区周围,还耸立起许多高层办公楼、宾馆以及非常热闹的大型购物中心。我们走过一条繁忙的八车道大马路(在等过马路时,闲着没事可以数数身边开过的玛莎拉蒂、法拉利、宾利和保时捷),进入一个和东京或纽约一样覆盖面广泛的地铁系统;叫一辆出租车或者专车,从附近的匝道口驶入高耸的立交桥;周围还有几十家餐厅和咖啡馆(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唐恩都乐、必胜客)任君选择,坐下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打浦桥地区的发展并非例外,而是上海大多数地区以及中国各地许许多多大小城市、乡镇、村庄所发生变化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发展和增长已经停止了吗?肯定没有。当怀疑和唱反调的人预言中国经济行将“崩溃”或“硬着陆”时,他们忽视或过度低估了中国(我指的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中的十多亿参与者)这些年来是如何克服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匮乏,从而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应该公平地承认)政治上实现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或几乎无可比拟的快速和深度发展。

押注(或希望)中国已成强弩之末不仅是自欺欺人,而且也是一种愚笨到不可原谅而且最终将自作自受的商业策略。

作为日本最有见解、最专业的分析师,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Canon Institute for Global Studies,简称CIGS)高级研究员濑口清之(Seguchi Kiyoyuki)10月21日在CIGS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出了上述观点。濑口写道,中国制造业的增速可能正在放缓,甚至下降,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支出将继续上升,没有停止的迹象。

中国游客在日本“爆买”(爆買い,bakugai)日本商品的行为已经成为日本一些制造商的生命线,同时对所有产业构成重要支撑。濑口着重指出,持续增长的收入以及日益挑剔的品味促使许多中国人成为日本优质产品的潜在客户,而中国游客还只是这其中的一小部分。

濑口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万美元的地区,收入水平将达到“中等偏上”的阈值——处于这个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被认为有能力购买日本制造的产品和服务。2010年,中国大约有1亿城市居民达到这个收入水平,这个人数在2013已经上升到3亿。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7到8亿中国人达到这个阈值。这是一个新出现的庞大潜在市场,为准备在这个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日本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增长前景。

濑口指出,非常活跃而且灵活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正在抓住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嗜好和购买力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在中国,京东等电商公司正在仓库里储备按照与日本制造商签署的合约成批购买并进口的日本流行产品。

毫无疑问,在一些极大而且极其棘手的失衡、扭曲和重负之下,中国的经济正在缓慢而困难地运转着。一系列行业中的产能过剩正处于保证物价多年保持下行势头(不只是在中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全行业的大规模收缩和整合不可避免,随之造成大规模裁员。

这些问题跨越国营(国企)部门,扩大到私营部门,但显然对于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而言,国企改革仍然是最紧迫、最艰巨然而又必须得到应对的挑战。

不言而喻,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最终会以不良贷款的形式反映在一个国家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于中国而言也是如此,这意味着中国公布的各大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数字都非常不准确而且被夸大。

在某个时候,各大银行(而且很可能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似乎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减记和资本重组。这将是过去二十年以来我看到过的第三次或第四次这样的全行业资本重组。

我毫不怀疑中国将会找到一种或多种摆脱这些问题(包括最敏感的问题:裁员和失业)的办法,而且未来将会继续步步向前向上迈进。但中国会采用哪些办法呢?试验和创新是正在被要求采取的办法,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举措。

中国共产党已经批准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的指导方针,十三五计划的具体内容将会被制定出来,以便在明年春季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经表决后通过。市场应该被允许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点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官方信条。

拖累中国经济的大部分产能过剩负担是由上届政府一些非市场化的“经济刺激”政策(这是全球以美国为首对金融危机作出的反应的一部分)造成的。

兴许是某种巧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今年9月再版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阐述奥地利经济学自由市场理念的经典专著《人的行为》(Human Action)的一个1975年版中译本。

当我上周五去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购买此书时,这本书已经卖光了,于是我留了个订单。今天收到订购的这本书。

认为自由市场理念和《人的行为》的诸多见解会在某种程度上(或许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中国未来的机会和政策这个想法是否荒谬呢?我认为,这并不荒谬,而且那些理念对于中国而言并不陌生,也并非不适用,而是越来越被付诸于行动。

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对于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或许尤其是对于日本公司而言,这是个好消息。


译 陈玮 校 李其奇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8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福布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