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火:平民故事的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1 次 更新时间:2015-04-24 21:37

进入专题: 平民故事   四川文学  

刘火  

原题:平平淡淡最是真

“春蚕丝余”是《四川文学》2015年开年大片新推的栏目。栏里集中了蜀中文坛三老马识途、王火、李致的最新佳构。有人说,一到忆旧的时候,人就老了。这话说对了一半,也就是说人老了有了忆旧的资本,并不是说忆旧的人就老了。马老,一位百岁老人,没有把百岁“老”了看成的负担,而是把百岁当成了继续前行的一个起点。不仅敢于忆旧,而且将旧渲染成一片余霞。如果说马老的达观,是建构对自己“旧”的温馨重构,那么王火的旧,无论木碗的故事还是翡翠的故事,则显现出一位九十多岁老关于忏悔与反省纠结的真诚。与马老王老写大部头长篇小说又写散文不一样,李致一生致力于忆旧散文的写作。由于,李老的中央地方工作生活经历,以及巴金亲侄的身份,无论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李致的忆旧散文,在留下许多历史另一面的同时,则把敦厚注入笔尖,让当下与过去都多了些温情。对于蜀中文坛三老来说,岁月和当下的生活更为可贵,正如李老所说当下要“快快活活过好每一天”。这是一句大白话,但于三位分别八十多、九十多、一百岁的三位老人来说,实在而不虚饰。对于三位老人来说,沧桑并非浮云,但沧桑已是浮云。平淡,不是参禅也非趺坐,而是三位老人的一种心境,真实的、且无丁点功利的心境。“春蚕丝余”开栏的三位蜀中文坛宿儒,在《四川文学》2015年第一期里,即把自己丰富的经历和文学才情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喜欢文学的人们。

有意味的是,与三位老人著文平淡心境相似的是马平的中篇小说《双栅子街》。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叙事策略,《双栅子街》如一泓秋水,无风无浪,平淡无奇。通常的故事、平凡有人物,且叙事缓慢,对于碎片时代的阅读习惯来讲,这大约是犯忌的。不过,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作者经营小说的本领。特别是,可能认为的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孔老师与贺云兰的情感纠葛,会峰回路转,重新续上一段原本孽缘的旧缘。故事的进程也是这样展开的。但小说却在结尾处,让阅读者期待的、完全可能的,也是小说老套的一段“传奇”化为云烟。在乡间、在城镇、或在大都市,生命的常态则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的生老病痛以及爱恨情仇。此中,可以以英雄的、传奇的故事展开;但更多和更通常的则是平民。马平的这一小说,正是努力地让平民的生老病痛的常态,成为叙事的核心与关节。没有了传奇,平民小说还有没有经营的可能,或者从叙事策略来讲,还有没有叙事的空间?《双栅子街》用平缓但有逻辑的故事进程,以及准确的人物对白,让我相信,如这般的平民叙事,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充满着别义的叙事空间。一位乡村教师,与自己学生(三顺)、与自己学生母亲(贺云兰)、与自己的儿子(孔元),与生活中不期而来的人(孟氏姐妹),还有自己的理想(自家子孙的光宗耀祖、意中人的青睐等)等诸种关系,放置通常的生活之间、包括通常的生活节奏之中,不疾不徐,却让读者觉着这便是生活,平民的生活。因此,《双栅子街》的故事经营和叙事,也可以以一种平淡的样式呈现。换一种角度讲,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平淡的故事、故事中人,以及平缓的叙事,才让这样一种平民小说变得真实起来。或者说,在这里,还看到了马平作为一个成熟小说作家的本领和品质。

我不太明白,一个不到一万字的小说,竟写了两桩死人的故事(一桩陈年旧事的黄阿公莫明其妙的死亡,一桩是新近发生的阿骁的意外死亡),小说名居然叫《如花美眷》(徐衎)!再读一遍后,才发现,平民的死亡原本就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尽管死亡的场景依然有着不一样的个案。黄阿公死了,黄阿公的小保姆遭受黄阿婆的责骂,显现了市民的生活常态;阿骁死了,失手打死阿骁的阿骁父亲事后“眼泪翻涌而出”,显现了生命的脆弱。平民的生与死,平民的喜怒哀乐,原来就是这的生活常态。于是,“如花美眷”的原典“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为这篇小说添加了别一般的注解。在《牡丹亭》“惊梦”一出戏里,汤玉茗借助这句戏文,想说的是,如花美眷是耐不住似水流年的,春光就那么丁点儿,倏倏即过,需得珍惜。《如花美眷》的小说虽然照此旨义,却相背而行,把似水流年的平民生活,加入死亡的元素,进行搅拌,便生出了世事难料却在难料中继续下去。人的莫名、人的无奈,哪儿有“如花美眷”?人的莫名、人的无奈,大约只会在“似水流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故事,却如小说所写“阿骁多少听过一些,弄堂人家谁没点话柄落到别人口里,小奸小坏,细细屑屑的,整理一番,也好出一本故事集了”。平民的故事也是故事啊!或许,这样的小说才有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极不容易耐下性子等待的时代,如《镜子里幻影》(洪忠佩)一般,面对喧哗和欲望以及此陷于中不能自拔。《四川文学》2015年开年,蜀中文坛三老的随笔,马平、徐衎的小说,还有同一期王小忠、竹涧的散文,却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特别是文坛三老的随笔和马、徐的小说。于是,记起多年前听过的一首流行歌曲,那支歌里有一句歌词“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些文学文本里,感受到平平淡淡带给我们的真实与真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诚。

    进入专题: 平民故事   四川文学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1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