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丕植:极左或极右都将祸国殃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50 次 更新时间:2014-12-10 23:37

进入专题: 极左   极右  

魏丕植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走超越左右之争的"中"的路线,就是既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走出极左的误区,又要排除照搬美国模式和全盘西化的干扰,避免滑向极右的深渊,就是要实事求是,持中行权,兼顾效率与公平,建构和谐适度的发展逻辑。在体现"中"的智慧的治国之道的引领下,内行公正与公道,积极推行法治与德治,对外坚持和而不同与文化互鉴的原则。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中外互鉴,求同存异,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我国必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快速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一部中共党史告诫我们,极左或极右都会给党和人民,给国家和时代造成多么大的损害;偏离正轨、走向极端的极左或极右路线曾经导致的害党误军与祸国殃民的危局可谓触目惊心。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极左或极右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于建党建军与治党治国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当汲取历史的教训,破除极端的倾向,弘扬中庸理念,发扬法治和德治精神。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为中国的未来开辟新的科学和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极左本质和特征及其危害

(一)极左本质

所谓极左,本质上就是将左派的思路推向极端,突破"自由的底限"。极左分子主张为获得无差别的公正而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为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而建立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将人民的一切活动置于国家机器的控制范围之内。

在理论界和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就产生了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称为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称为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既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予帮助,促使他们转变。

随着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党史研究理念重塑和"重评"史学的治学思维的兴起使得几十年来"左"的思潮泛滥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极左思潮的弊端得到了充分的反思与纠正。从"社会文化的与政治的整体结构之中"审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可知,极左思想在本质上的不足之处在于机械理解或生搬硬套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犯了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极左思维对社会主义国家危害尤其严重,使社会主义优越性难以得到发挥,使社会主义在发展的道路上经历曲折或低谷。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左思维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挫折与跌宕,受苏联模式的桎梏,险些丧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极左思维衍生出了搞绝对平均主义、"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体制僵化问题,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正与权力的过分集中,并不利于真正的社会公平的实现。极左思维还导致了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引发了偏激的反智、反传统思想倾向,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危害深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妄加践踏,对中国经济严重戕害。文革十年是极左路线登峰造极的时期,"宁左勿右"的偏激思想把左的错误推向了极端,文革的极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与祸害,被称为"十年浩劫"。

(二)极左特征

第一个特征:绝对理想。所谓绝对理想,其实就是乌托邦。把乌托邦作为现实对待,哪怕是作为理想对待,往往也会造成重大的社会灾难,例如中国的大跃进。

第二个特征:极品道德。极左人士非常喜欢道德,遗憾的是,他们所鼓吹的道德,完全不合常理。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者说是一种行为规范的典范表达。但极品道德,全然不是如此。比如,为人民服务原本不错,但一定要讲全心全意,这就不可信;比如,舍己为人也很不错,但一定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很不可信。然而,中国大陆的"左爷"常常就是一些既得利益者,或者为既得利益摇旗呐喊的人。

第三个特征:永恒仇恨。"左爷"的特征是一定要有敌人的。有敌人固然好得很,不觉兴奋至手舞足蹈;没有敌人也一定要制造出敌人来。所以,极左势力一方面要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方面却要与几乎所有政治力量为敌。

第四个特征:狂热暴力。对付敌人,在他们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倒。而最有效也最心旷神怡的方式,就是使用暴力。极左思潮无论国内国外,在狂热暴力这一点上,完全没有差异。

第五个特征:极端民粹。极左思潮最喜欢鼓吹人民利益,认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当然非常重要,但把鼓吹人民利益变成宣扬民粹的工具,就是无耻。民粹的观点是,只要打出人民的旗号,就可以践踏一切权利。

第六个特征:迅即利益。一方面鼓吹民粹,一方面就要实行迅即利益。什么是迅即利益?就是通过暴力手段立即可以到手的巨大社会利益。而这种利益的攫取,常常打着人民的旗帜、进步的旗帜、革命的旗帜。

第七个特征:神话领袖。极左思潮一定需要一个领袖,而且只需要一个伟大领袖。极左思潮反对群体英雄,在领袖面前任何人不得称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个人崇拜。

第八个特征:淫虐程序。现代文明非常重视程序,程序其实也是一种权力,又是一种正义。所以极左思潮反对的就是程序,他们既然迷信领袖,就不会相信法治;他们既然为暴力而狂热,就不会尊重规范。极左思潮的特征就是:当他无权的时候,他最喜欢暴力革命,当他有权的时候,他最喜欢踩踏他人的人权。

第九个特征:虚假成就。极左思潮毫无例外地、特别地热衷于自吹自擂。他们天生就有一种毫无逻辑和来由的伟大成就感。

第十个特征:迷信权力。极左思潮非常轻贱理性,非常迷信权力。

总之,极左者总是以最正确最正义最正派最正面最革命最积极最伟大的形象出现,对自己的对立面则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彻底革命,甚至置之于死地而方休。在中国革命时期,王明的极左路线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反对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领导战略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任务的正确主张,反对周恩来、瞿秋白倡导的"中派"调和路线,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错误。王明一味遵从共产国际的指令,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与敌强我弱的形势,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工人罢工暴动为主要形式的革命;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提出"毕其功于一役"的冒进主张;错判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革命形势与阶级关系,将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他代表的极左路线给苏区造成严重损失,对红军和全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极左分子在投机政治的过程中容易从极左跳到极右,王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从极左转为极右,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妄想抬高国民党和蒋介石的统治地位,提出一切服务、一切听从蒋委员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成为典型的"前左后右"的走极端路线的反面教员。

 

二、极右的本质和表现及其危害

(一)极右本质

极右主义,又称极右翼主义,是把右翼的思路推向极端,突破"平等的底限"。极右势力把反对国家限制强者推演成要强者控制国家欺凌弱者,宣称"国家就是为强者存在的"(斯托雷平),实行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一切保护,取消一切自由。希特勒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就属于典型的极右翼主义。

极右势力贻害中国的例子,自近现代以来更是不胜枚举。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大肆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罔顾人民疾苦,致使国家积贫积弱,遭遇外侮,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不堪一击。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内也曾出现过一些极右分子,最终成为了叛党叛国的汉奸,对国家和民族危害极大。抗日战争时期,王明又从极左路线上跳跃到极右路线上,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军队国家化,国家只有一个统帅,一个领袖,那就是蒋介石。这些主张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际,正是他极右思想的表达与体现。还有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亡国论"论调,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强大无比,神圣不可犯、不可战,战必亡国,必须以和求存,实际是投降卖国。汪伪政权的一大批汉奸就是先持有这种极右思维然后走上了叛国汉奸的不归路。

(二)极右表现

极右的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十个方面。

第一,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

第二,片面妖魔化民族主义,认为中华民族一无是处,国学全是糟粕,中国历史都是虚构。

第三,永远站在美国的立场。

第四,混淆国家和政府,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政府,且偷换概念归咎于国家,由此得出"国家不值得爱"的错误结论。

第五,对爱国者本能地反感,企图为自己的汉奸嫌疑脱罪。

第六,粉饰自私为美德,"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第七,嘲笑有正义感者没有头脑、不理智。

第八,诬蔑对手为"五毛",他们的共识是:中国政府没干过好事,中国人民没出过好人,中国愤青从来没有过智商,中国产品从来没有过质量……谁反对他们谁就是政府收买的"五毛"。

第九,蓄意煽动卖国,认为自己的国家没救了,不如破罐子破摔搞私有制,联合美国富豪瓜分国家资产,以当汉奸为荣。

第十,无耻言论限于意淫,中国极右分子叫得很欢,但只能在小圈子内意淫。极右分子一冒尖,就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被依法处理。

总之,极右者们奉行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他们标榜自己最实际最实惠最实在最实利。他们不相信理想,不相信利他主义,不相信人类大同。他们坚守自私、享乐、拜金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他们主张人权大于主权,私利多于公利,等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极右思想也滋生起来。一些人假借改革之机,大行贪污腐败之实,妄图搞私有制,侵吞国有资产,大量"裸官"甚至卷款潜逃,移居他国,对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在当今中国,一些极右主义的鼓吹者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片面妖魔化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等优良传统也全部舍弃;完全否定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学,标榜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成为了联合外国势力、出卖祖国利益的思想"汉奸";将西方价值观不加甄别地全部奉为至宝,要求言论"自由"的无限扩大化,脱离中国实际情况争论各种伪命题。

 

三、左右之外

历史和现实一再向我们证明,极左或是极右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而言都是非常有害的。第一,极左和极右都缺乏中国特色,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相割裂的,极左照搬苏联模式,极右则对西方制度亦步亦趋,甚至主张全盘西化。第二,极左和极右都争论伪命题,欠缺务实精神,严重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三,极左和极右都缺乏社会主义觉悟,被腐朽思想所侵蚀。第四,极左和极右都是在思想路线上走极端,容易走向极权主义的深渊,使民众受到权力倾轧。由此可见,极左和极右的思维逻辑就是非此即彼的错误认识论,不是我的朋友,便是我的敌人,这些极端狭隘的错误观点,可谓害人害己,祸国殃民。客观来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都是少数,而非你之敌也非你之友,甚至不知是敌是友的人才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寻求左右之外的道路,摒弃极左极右的极端做法,尝试使左右翼合流,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走适度的温和的中间路线,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考量。

超越左右之争,以科学、客观、公允的精神寻求改革发展的不偏不倚的道路,通过人民监督的制度化使权力极端化的倾向得到制约,才是中国长治久安的正确方向,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四、中庸之道乃中国人大道

在政治文化上提倡超越左右的中间调和路线,这一"中"的精神符合中国古代先哲总结的中庸之道的人生智慧。中庸思想在中国文化、哲学中的渊源来自儒家中庸之德的道德伦理观念。儒家的中庸哲学提倡"中正"平和的人生观以及"中和之为用"的理念,视中和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方面,中庸是孔子所崇尚的君子之德的崇高境界。《论语·雍也》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信守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的君子,可以养成温润谦和的德行修养,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追求安定平稳、温和持中的社会价值在道德伦理观念方面的体现。南宋儒学大师朱熹以精妙的比喻阐述了不偏不倚、平常不差异的中庸思想:"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温和居中、协调平常的中庸之道就是这样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君子智慧。

另一方面,中庸还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观点。《论语·尧曰》中记载了尧对舜的劝告:"允执其中"。孔子对于舜的中庸之道的赞赏,与汉儒对于《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阐述相融合,成为中庸的施政智慧的体现。孔子的后人子思则在继承孔子人伦观念与仁德思想的同时纳入了老子的天道观,写成《中庸》一文。《中庸》中有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论述,朱熹对此注解为"度量以取中",又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对"执两用中"的中庸政治哲学进行了诠释。《中庸》还将"中"的观念衍生为"致中和"的维护"天下之大本"的治国之道,将"中"的思想演化为治国理政的通达境界。《孟子·离娄下》也对中庸之道加以阐发,孟子在谈到商汤时的评述"汤执中"称赞了汤的秉持中庸的行政品格,这与《诗经·长发》中提到的汤的"不竞不絿,不刚不柔"的温和宽厚的政治道路是一致的,体现了中庸思想在儒家学派的承续。另外,孟子还将儒家中庸之道演化为"执中行权"的执政思想,所谓"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持中也需要灵活变通,才不失为适度合宜的正道。

中庸思想、中和观念的另一个源头就是老子的道家学说。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中国人的哲学观、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宇宙本体的道生发出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化生出世间万物,"三"在先秦表示多数,就是说很多事物都由阴阳衍生出来。"二"所代表的阴和阳就是相反相成、相互作用的两端,阴阳观念体现出中国人朴素的辩证法。不偏不倚地将阴与阳相融合,形成中和之气,温和不争,是老子的思想精髓,对于我国当前时期在路线方向抉择上超越左右、秉持中道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此外,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宇宙万物的本体和大千世界运行的自然规律进行了探索,后来逐渐演化为"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以及不搞极权、顺其自然、与民休息的行政思想,自古及今都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汲取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中庸、中和观念,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以"和睦、秩序超越对抗与斗争"的逻辑纳入中国当代价值诉求中,既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又符合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将"中"的道路重新赋予活力与生命,对当前中国的路线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回归理性,崇尚法治,遵守规律,道法自然

中庸之道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在于将"执两用中"的传统政治思想与支撑现代社会运行的理性精神、法治文化、务实品格等结合,这对寻求中国改革的出路和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当代的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中庸之道,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骄不躁,不左不右,信守规律,效法自然,循大道而来。对当前社会依然存在的极左和极右思想而言,中庸之道可以起到恰如其分的调节作用。将爱国和谐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与至真至善的德治理念结合起来;将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结合起来;将个人权益与国家权益结合起来,根据中国国情民情与历史发展需要,社会建设需要,人民诉求需要,不断调整、创新我们的执政理论,制定出比较科学、比较正确、比较适合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方针、决策等。有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极左思潮和极右思潮将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焦虑感的缓解而逐渐被"边缘化"。那么,随着极左和极右倾向的消解,代表更为广泛的大多数的和谐平衡的"中"的道路则将焕发出更大更强的生命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明确了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这是对极左、极右思想侵袭的最有效制止。唯有排除极左极右的干扰,十三亿中国人的前途;八千万中共党员的前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途,才不会出现歧途与误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才能稳步前行。六、超越左右之争的治国之道

以史为鉴可知:创国,打江山易;建国,守江山难;治理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富民强国,发展壮大,走向世界,难中之难。结合我国治国理政、国家振兴的实际来看,走超越左右之争的"中"的道路,也就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既不苟安,又不浮躁,做到从容中道、进退有度。面对社会上极左、极右思想的激烈碰撞和特权思想的侵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推进改革,以法治建设制约权力,以"八项规定"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治国理政的正确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走超越左右之争的"中"的路线,就是既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走出极左的误区,又要排除照搬美国模式和全盘西化的干扰,避免滑向极右的深渊,就是要实事求是,持中行权,兼顾效率与公平,建构和谐适度的发展逻辑。在体现"中"的智慧的治国之道的引领下,内行公正与公道,积极推行法治与德治,对外坚持和而不同与文化互鉴的原则。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中外互鉴,求同存异,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我国必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快速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作者系国是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进入专题: 极左   极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1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