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科恩:以色列曲解了犹太复国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3 次 更新时间:2014-08-01 09:48

进入专题: 以色列   犹太复国主义  

​罗杰·科恩  


我曾祖父的兄弟迈克尔·阿德勒(Michael Adler)是一名杰出的拉比,曾于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上编撰了《犹太水手士兵祈祷书》(Prayer Book for Jewish Sailors and Soldiers)。作为“随军神职人员”,他在战场上巡视,主持临终圣礼。在战争结束后,他提出一个问题:英国犹太人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义务。

“国家已经在大约六十年前,向这些出自以色列家(House of Israel)的英国公民赋予了同等的权利和同等的机遇。这些男男女女在战争的磨难中,有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他写道。“我的回答是明确、不容置疑的‘是’!英格兰的犹太人有充分的理由,对自己在国内的参与、以及在前线奋战取胜的投入感到满意。那超过2300名阵亡英烈的记忆,就能证明这一点。”

欧洲犹太人面临的问题始终是相同的:归属感。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即使是在经历了解放运动之后,也仍在担忧,并未全心全意接纳他们的基督教社会,有朝一日会与他们为敌。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在德雷福斯(Dreyfus)事件期间,目睹了法国的反犹太情绪。他认定了全面接受犹太人永远不会实现,于是在1896年撰写了《犹太国》(The Jewish State)。

赫茨尔有先见之明。犹太复国主义产生于这样一个不情不愿的结论:犹太人需要一个家园,因为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是家。清瘦的学者来到圣地(Holy Land)满怀热情地耕作。犹太人再也不会温顺地面对杀戮了。

欧洲不接纳犹太人的灾难性影响长期存在。我在自己的家族内部就看到过,一名犹太妇女的失踪对其后代是怎样的折磨。她是1941年在街头被纳粹掳走的。我理解以色列人内奥米·拉根(Naomi Ragen)的愤怒,她的一位表亲转达了她的话:“我想到了欧洲的其他人,他们曾不分男女老少,把我们的祖父母、曾祖父母和其他亲人集中起来,用毒气熏死,没人提出任何疑问。我想:他们如今居然成了自由世界的道德裁判?他们居然要求被他们杀害的人们的后代,在其他反犹主义者想要杀死自己的时候仍然要老老实实的?”

那些反犹主义者就是哈马斯了,他们正在以色列制造大量恐怖事件,他们的目的就是消灭以色列。以色列提出,面对这样的挑衅,没有国家会不做出武力回应。以色列称,如果说有超过1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包括200名儿童),以及超过50名以色列人死亡,那也都是哈马斯的错;而对于哈马斯来说,在国际舆论的法庭上,巴勒斯坦受害者是反对以色列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我之所以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是因为我祖先的经历让我相信,犹太人需要祖国,这是在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中通过的,该决议呼吁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一个阿拉伯国。我还相信以色列1948年的建国宪章中的话:这个新国家将建立在“以色列先知设想的自由、公正与和平的基础之上”。

然而,我不能接受的是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曲解,这种曲解见证了弥赛亚以色列民族主义不可阻挡的抬头,甚至要求获得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的所有土地;它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带来了对西岸另一个民族的长期压迫;它导致了以色列定居点在任何巴勒斯坦国的西岸土地的不断扩张;它以分而治之的名义孤立了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这样的温和的巴勒斯坦人;它推行的政策让犹太人的民主国家成为不可能;它追求的是战术效益,而不是两国和平的战略突破;它封锁了加沙地带,把180万人关进监狱,然后震惊于囚徒的周期性暴动;它做出了过度的反应,发动杀害了数百名儿童的袭击。

这是我作为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不能接受的。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知道什么是压迫。几千年来,孩子一直是犹太民族传承的纽带,以色列小说家阿莫斯·奥兹(Amos Oz)和女儿法尼亚·奥兹-扎尔茨贝格尔(Fania Oz-Salzberger)曾说,犹太人传承的目标是“用两代人之间的问答测验确保火炬的传递”。无论是巴勒斯坦人的愤怒还是托辞,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掩盖大批儿童死亡所代表的犹太人的失败。

以色列本可以为轰炸加沙找到无懈可击的依据。如果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做出善意的努力,为实现和平与巴勒斯坦温和派找到共同的目标,然后遭到拒绝,就会是如此。但是他没有。哈马斯是邪恶的。我乐于看到它的毁灭。但哈马斯也是眼下这个局面的产物,以色列选择去强化而非解决这个局面。

以色列对另一个民族实施的恶性控制,激发受压迫者对当权者的蔑视,是对我仍然相信的犹太复国主义的一种背叛。

翻译:王童鹤、王湛

    进入专题: 以色列   犹太复国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7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