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亮:建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体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6 次 更新时间:2014-06-04 06:28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沈传亮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后,深入研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如何建立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体系成为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建立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体系首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是明确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维度、确定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主要指标、筹建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平台。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维度

评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少有三个维度。

对治理主体治理能力的评估。从治理定义看,中国治理主体主要包括党和政府、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对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评估就是对党和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进行的能力评估。不同的治理主体,国家治理能力要求各不相同。要根据不同的治理主体构建差别化治理评估体系。世界上通行的治理能力评估体系多是围绕治理主体展开。

对治理过程评估。治理是一个过程性概念。这一评估维度主要针对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进行评估。治理过程评估是随时性的、动态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治理能力评估体系都还没涉及治理过程评估。

对治理绩效评估。治理绩效评估是事后评估或阶段性评估。这一评估主要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的成效上来测量和判断。实现善治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世界上通行的治理能力评估体系都有关于治理绩效评估的指标涉及。

当下,就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评估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就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展开评估,这是因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治理过程中,还表现在治理结果上。考虑到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指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对党和政府这一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进行评估。

 

国家治理主体(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主要指标

党和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展现出的治理能力集中体现在履职能力上,对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履职能力的高低。党和政府的履职能力主要包括接纳参与能力、政治整合能力、精英录用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法律实施能力、资源提取能力、监管能力、公正保障能力、政治沟通能力、政治革新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制度建构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

接纳参与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差别化、多样化特点。搭建利益输入平台,提升党和政府的治理弹性,成为评价接纳参与能力的重要方面。测量接纳参与能力的主要次级指标有利益表达渠道是否多元、利益表达是否通畅、利益表达是否得到有效回应。

政治整合能力。政治整合能力是指党和政府能够把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统一到国家建设目标上来,并得到主体力量的认同和支持的能力。测量政治整合能力的主要次级指标包括思想整合能力(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整合能力等。

精英录用能力。精英录用能力是指党政机关选贤任能的能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更好地吸纳和凝聚优秀人才,并让其发挥优长是党和政府应该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这就需要优化整合精英录用渠道。测量精英录用能力的次级指标主要应包括:任命制占比是否过高;考任制、选任制占比多少;精英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到党政机关工作是否踊跃。

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党和政府就全局性治理问题进行战略考量、步骤设置的能力。测量战略规划能力的次级指标主要涉及战略思维能力、顶层设计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等方面。

法律实施能力。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律实施能力主要是指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推动法律执行的能力,包括公民守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测量法律实施能力的次级指标主要有公民和官员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和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法律对公民权力的保护情况,司法部门信誉状况等。

资源提取能力。资源提取能力是指党和政府从社会获取财政资源的能力。作为治理主体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资源提取能力,就很难具有治理国家所需要的经济基础。这一能力主要表现税收能力和动员组织能力。

监管能力。监管能力是指治理主体尤其是党和政府对重要治理领域和其他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能力。现代社会,政府对企业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都要进行监管。测量监管能力的次级指标主要包括市场监管能力、社会发展监管能力、文化发展监管、生态治理监管能力等多个方面。

公正保障能力。公正保障能力就是如何通过再分配等措施使得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保障的能力。测量公正保障能力具体可能会涉及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社保覆盖率、医保覆盖率、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性别比等等。

政治沟通能力。政治沟通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作为沟通主体,通过各种渠道与民众及诸社会团体或组织就各类政治信息进行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其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情感互动、达成共识、构建和谐。在这一过程中党和政府体现的能力就是政治沟通能力。显然测量政治沟通能力的次级指标主要包括政治信息的传递能力、政治谣言的控制能力、沟通制度建构能力等,还包括沟通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民主性等方面。

政治革新能力。政治革新能力主要指党和政府在政治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测量政治革新能力的主要次级指标包括:锐意创新的态度,政治改革能力,政治理论创新能力,政策创新能力等。

危机应对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主要是指党和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展现出来的能力。测量危机应对能力主要包括,危机预案制定能力、危机处置能力、危机心理干预能力、危机处置评估能力等等。

制度建构能力。制度建构能力主要是指党和政府为了推进治理现代化所展现出来的制度制定和建构能力。制度建构主要包括建设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国防和军队制度、党的建设制度等诸多方面。测量制度建构能力主要涉及制度稳定性、制度弹性、制度更新等方面。

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主要是指党和政府为推动国家发展制定政策时体现出来的科学素养。目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注重决策的整体性、协调性,提高决策科学水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测量科学决策能力主要变量有专家咨询质量、方案论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等。

就评估而言上述属于定性评估范围。要对治理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定量评估,还需要把上述能力的次级指标赋值,然后再对几十个次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建构,形成既有评估一般指标也有评估细化指标的评估体系。当然,各个能力的权重也不尽相同。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设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委员会

科学评价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必须拥有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的评估机构。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委员会(简称评估委)。该委员会为临时性、非营利机构,主要组成人员为各类专家。

建立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委员会必须遵守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角色的专业性。评估委应该具备评估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拥有相关领域的富有评估经验的专家学者。第二,评估的自主性。评估委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此方能超脱利益羁绊,确保评估的科学、客观、中立。第三,规则的有效性。评估委应该严格遵循既定评估规则和流程,确保规则运营有效。第四,行为的规范性。评估涉及多个环节,评估委必须按照评估规范有序展开,而不能带有随意性。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2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