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摆脱投资依赖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9 次 更新时间:2014-05-14 21:23

进入专题: 投资依赖症  

余永定 (进入专栏)  


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出人意料地放缓,同样出人意料的是,7月以来公布的大部分数据表明,中国的增长已经稳定下来,市场同时大舒一口气,然而,投资者可能需要继续保持紧张。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产能过剩。比如,中国粗钢年产能为10亿吨,但2012年总产量只有7.2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2%,而 2012年钢铁业利润率只有0.04%。事实上,生产两吨钢所获得的利润,只能买一根棒棒糖。截至9月1日,中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率为4.34%,比 2012年降低了0.33个百分比。

有人说,当前的产能过剩来自过去的过度投资;也有人认为,产能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决策层的观点似乎是两者的折中。

一方面,当局要求数千家公司削减产能;另一方面,政府引入了一些“迷你刺激”措施,比如给“微型企业”免除营业税和销售税,要求银行增加出口企业贷款等。

官方口径是中国的增长模式需要减少投资、增加消费,但并非所有中国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他们认为,资本存量是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很低,这意味着未来投资空间很大。

诚然,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赶超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要求中国必须在长期增加资本存量,但是,要紧的不是资本存量的规模,甚至也不是投资水平,更关键的是投资增长率。

几十年来,中国投资增长率大幅高于GDP增长率。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的投资率已接近GDP的50%,资本效率随着资本规模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如果把投资飞速增长造成的环境破坏考虑在内,中国的资本效率还会更低。

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亚于实体资本和劳动。如果资源配置向实体资本的倾斜以破坏人力资本积累为代价——而后者又是充分消 费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增长就更有可能放缓而不是加快。因此,中国应该降低投资增长率,提高消费增长率,让投资率在更加可持续的水平上稳定下来。

当然,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反映的是有效需求不足,也不是完全错误的,然而有效需求来自何处?在这方面,中国钢铁业再次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尽管 中国在钢生产方面并无比较优势,但仍建设了大约1000家钢铁厂,产出占了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就试图降温过度投资,但由于基 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强劲需求,产出仍然增长迅猛,从当年的3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10亿吨。

中国的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块: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2008年底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顶峰时,经济刺激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提升维 持了产出增长。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取代了基础设施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今,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都是中国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确实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电力、水电、交通、通信等方面,但投资节奏必须充分考虑金融约束。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也应该更多地投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社会基础设施。

房地产投资则是另一回事。很难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以及破灭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在房地产开发上已经投资得太多了。

中国人均收入不到6000美元,但中国房屋自有率高达90%左右,而美国还不到70%。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为32.9平方米,而香港中等家庭 住房面积才刚刚达到48平方米。中国有696家五星级饭店,另有500家在建。全球在建的10座最高建筑中,有5座位于中国,在我看来这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中国经济正在被房地产投资绑架。一方面,中国不应该通过保持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率来解决产能过剩。社会住房项目投资值得欢迎,但目前占GDP高达10%-13%的房地产投资已经太高;另一方面,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产能过剩就无法消除。这一两难凸显出中国所面临的结构性调整挑战,这 也应该让投资者保持谨慎。

总而言之,有两点值得警惕:首先,与其他投资类型不同,房地产投资并不增加生产性资本存量,房子和高价耐久消费品之间并无根本不同;其次, 在中国的统计数据中,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显著高于总资本形成增长率。这表明固定投资的增长率数据可能夸大了资本存量积累的速度。因此,尽管中国政府应该 坚决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但动作必须非常谨慎。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进入 余永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投资依赖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7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