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美国梦的困境与中国梦的前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3 次 更新时间:2014-03-11 09:49

进入专题: 美国梦   中国梦  

张维为  

 

在广泛讨论中国梦的今天,人们经常提及美国梦。美国梦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探讨,一个是狭义的、生活版的美国梦,也就是美国社会长期以来构建的一种想象乃至信仰,即一个人只要遵守规则,努力工作,不论其出生和背景,最终都可能获得成功。另一个是广义的、政治版的美国梦,它更多地强调美国的政治制度安排,包括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

美国梦最早的表述者、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也是把两种美国梦结合在一起论述的。他认为 “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他也说,这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强调美国的制度安排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好制度。从国际关系的实践来看,政治版的美国梦也是美国对外输出的一个主要产品。

中国梦其实也可以在这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在狭义的生活层面,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不大,大多数中国人也相信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过去30多年中,至少已有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的中国人实践了这样的梦。我们今天常说的“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亦可用来描述生活层面的中国梦和美国梦。但在政治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美国梦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保证了生活版美国梦的实现,而政治版的中国梦则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整体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问题是今天生活版和政治版的美国梦都遇到了麻烦和挑战。最简单的事实是过去10来年里,美国多数人的收入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多数人的资产也出现了贬值,这使许多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如果以2000年1月的100为基数来计算,到2011年美国家庭实际收入的中位数只有89.4,换言之,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10年间减少了一成以上。美国的贫富差距拉大了。富人上交的税金从1980年开始日益减少,从平均收入的47.9%降到2007年的19.8%。相比之下,从2000年到2011年,1%的少数人收入增加了18%,占有社会财富的40%。(唐纳德·巴利特、詹姆斯·斯蒂尔:《被出卖的美国梦》)

美国人的退休金也蒙受了巨大损失。过去20来年里,美国传统的退休金制度被401K个人退休储蓄所替代,与传统的退休金制度相比,公司的贡献大为减少,而401K的表现与公司股票和共同基金的表现密切相连,一场金融危机袭来,多少美国人的退休金大幅缩水,甚至被洗劫一空。所以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质疑:谁出卖了美国梦?几乎都将矛头指向美国的政客、政府、富人、大公司。认为他们的权钱交易动摇了美国梦的基础,使得普通美国人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美国政府替富人减税,用的理由是富人和他们的大公司能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种局面基本没有出现。富人和大公司不热心把利润汇回美国国内,而是更多地把钱财转移到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卢森堡、瑞士等逃税天堂;富人与政客勾结,左右了美国许多智库的报告和媒体宣传,使政府大幅度放松管制,结果在短短的20年内,美国中产阶级所享有的许多经济利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这也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13年2月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所说:“一项又一项的研究揭示,‘美国是机会之地’的说法只是个神话。美国自称‘机会之地’或者至少机会比其他地区多,这在100年前也许是恰当的。但是,至少20多年来的情况不是这样”。

与美国梦一路下滑相比,中国梦则展现出了强劲上升的势头。就笔者的观察而言,中国梦已经比美国梦更加精彩,而且这个趋势还可能继续下去。仅就物质生活而言,过去20年,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没有增加,而家庭资产减少者不在少数。这与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这段时间里,多数中国人事实上经历了一场财富革命,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与美国人口相当的发达板块。如果生活在这个板块的中国人,过去10年或15年内移民美国的话,今天他再回到家乡,他会强烈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命运的巨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呵!

这就涉及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政治版的美国梦出了什么问题?笔者以为,美国与其天天不厌其烦地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政治模式,还不如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政治体制的问题。对美国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的民主制度,基本上已经被各种充分组织和动员起来的利益集团所绑架,美国人曾引以自豪的“三权分立”今天几乎成了政府“无能为力”甚至“政治瘫痪”的代名词。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困境在于:从一个更大的范围看,它无法摆脱资本势力的控制。换言之,“三权分立”仅仅是一种局限于政治领域的制度安排,而在政治领域之外,强大的资本力量似乎可以左右美国的许多制度安排。一个良好的现代政治制度应该能够确保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之间的平衡。这三股力量之间严重失衡,资本力量独大,这大概就是美国梦被“出卖”的主要原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的眼光已经超出了美国模式,中国人今天进行的政治探索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经济和社会力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的一种平衡。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三种力量格局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巨大差异。在美国,相比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资本力量已充分组织起来了,影响着政治力量。在强大的资本力量下,美国的政治力量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几乎只能顺着资本力量的要求走。同样,美国的资本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社会力量的渗透,特别是对主流媒体的控制、对社会议题的设置等。

历史上,美国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可以对美国政治力量形成某种制约,美国法律甚至规定过,为了防止富人操纵选举,个人向总统竞选人的捐款上线不得超过2500美元。但近30年来,特别是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资本力量跃升,其能量显然压到了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美国资本力量一家独大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对公司和团体支持竞选的捐款不设上限。许多美国的有识之士都惊呼:这个裁决似乎证实了中国人对美国民主的批评,既美国民主是富人的游戏(见哈罗德·迈耶森:“存在缺陷的美国政治模式帮助了中国”,2010年3月21日《华盛顿邮报》)。

再看中国,历史上,中国政治力量总是处于相对比较强势的地位,也处于相对比较中立的地位。这个传统延续至今,虽然中国的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的影响也在迅速扩大,但中国的政治力量总体上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资本力量的长处在于它可以创造效率和财富。过去60多年的历史表明,前30年间,中国对资本力量压制过多,导致了经济活力严重不足,民生改善进程过慢;随着改革开放,资本的力量迸发了,中国人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但资本力量也带来自己的副作用,如果没有其它制约力量的话,资本逐利的特点会导致社会高度两极分化乃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在中国,资本力量总体上受到了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某种制约。即使在贫富差距明显扩大的今天,中国政治力量还是保证了弱势群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国社会力量延续中国平民主义的传统,社会主流几乎也一直倾向于节制资本。三种力量的这种动态平衡格局应该是中国得以避免美国式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也是普通百姓中国梦的前景可能比美国梦的前景更为精彩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力量迅猛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参政方式。前30年间,中国社会力量过于单薄,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社会生活缺乏活力,信息反馈严重失灵等,这也是为什么当政治力量过强,导致了像大跃进和文革这样的悲剧时,社会力量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反制。

随着中国经济和互联网的兴起,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中国社会力量已经开始影响中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许多公共政策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放,这种讨论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言论自由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但社会力量也有盲目的一面,特别是追求福利最大化和民粹主义的趋势也需要警惕。好在中国的政治力量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开始更多地对社会力量进行引导甚至纠偏。最近强调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对网上谣言的治理就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中国的政治力量头脑清醒。这种纠偏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值得肯定。

总之,美国梦的主要困境源于资本力量过大,制约了美国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美国社会力量,结果造成了资本力量过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美国多数民众的利益。如果美国不能及时调整这三种力量的关系,美国梦的困境估计还会继续下去。相比之下,中国模式下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的动态平衡,特别是中国政治力量的相对强势和中立,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己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能力。这应该是中国过去30多年崛起比较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多数中国百姓梦想成真比较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可由此而推论:如果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安排都继续按现在的逻辑发展下去的话,中国梦实现的前景应比美国梦的前景更为光明和精彩。

(作者: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


    进入专题: 美国梦   中国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比较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9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