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林彪与东北解放战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621 次 更新时间:2013-10-27 19:57

进入专题: 林彪   东北解放战争  

舒云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

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

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用飞机送他们到前线去。8月25日,林彪、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等20多人登上了绿色机身的道格拉斯运输机。这种飞机有两个螺旋桨,起飞要靠人推动。里面的座位是短小的铁架子,坐在上边头都抬不起来,但总比走路快多了。飞机于上午9点多起飞,飞了4个多小时,通过日军占领区,总算顺利到了太行腹地的黎城长宁机场。因机场太简陋,飞行员转了半小时才安全降落。太行军区早就接到通知,平好了一大块地,对外说是大操场,实际上是简易机场。这是中共在敌后的唯一机场。

林彪到太行八路军总部后,和早几天来的叶群会合,住了一周左右,接着往山东走。9月上旬,在从河南境内越过平汉路时,冀鲁豫军区派来了一个班的战士迎接。还好,一路上并没发生什么意外。越过平汉路走了七八里,与一股敌人遭遇了。由于事发突然,且又是在夜间,大家忙乱了一阵。

忙乱中,后面嚷嚷林彪的女儿林豆豆丢了,保护林豆豆的林彪的警卫员董科生也不见了。陈毅急忙布置王参谋回去找。林豆豆是叶群的第一个孩子,叶群哭得昏天黑地。

所幸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很快董科生抱着林豆豆赶了上来。这之后,董科生不敢让挑夫挑了,自己抱着林豆豆走了一夜。第二天,冀鲁豫军区派汽车来接,半路上汽车被陷住,只得又找马驮。到了濮阳冀鲁豫军区所在地,休息了几天。

9月12日,中央致电正在重庆的毛泽东:是否考虑派一个得力的军事指挥员去东北?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林彪。9月19日,刘少奇在电报中说: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同日,毛泽东和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转张云逸、饶漱石:同意陈毅、饶漱石去山东,罗荣桓、萧华去东北,林彪去热河,越快越好。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所以党中央下最大的决心,调2万名干部到东北,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到东北4人;中央委员77人,到东北21人。这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跨大区干部调动,表明了抢占东北的决心。林彪在半路上接到中央电报,得知了自己的新职务,但还没有到任,又被中央改派东北。

9月22日,林彪致电山东分局、华中局并转中央:为坚决执行军委的意图,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的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准备和训练军队,建设炮兵,以及进行布置战场等工作。因此我及萧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9月24日,林彪又致电军委,表示将以最大努力来完成中央所给之重大任务,并告动身的具体时间:我与萧等现在濮阳军区,拟25日动身经冀南、冀中、冀东,需时月余可到。在濮阳几日,林彪已经开始思考争夺东北的问题了。

10月11日,林彪在冀东接中央电报,命令他急到沈阳协助彭真指挥作战。

林彪很快动身了,经河间、霸县,于10月18日越过北宁路,19日抵达香河以南。与林彪同行的还有警一旅,三五九旅刘转连、曹里怀部等。路上,由曹里怀的一个团护送。路过冀南解放区南宫县时,当地连夜赶修公路,准备迎接大军。其实他们既无车也无炮。

10月25日,林彪抵达山海关,东北局派火车迎接。

 

毛泽东找不到林彪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忙着接收中原,认为东北这块"肥肉"已经炖在"锅"里了;而打进东北的苏联红军在美国的压力下,将很快退出。如此一来,东北成了"真空"。

10月19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了《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党争夺辽宁、安东的方针》。10月23日,中央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毛泽东甚至雄心勃勃地提出:关上东北的大门,海上守住安东、营口,陆上守住山海关、锦州,不让国民党军进沈阳。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华北、东北的自治地位。

可是,中央电令林彪速去沈阳10多天了,林彪却音讯全无。部队陆续都到了,群龙无首怎么行?10月30日,中央连发两电询问。先是毛泽东问彭真:"林彪现在何处?"接着刘少奇致电林彪:你们现在何处?中央前电要你们即速赶到沈阳,收到否?你们意见如何?久未得复,甚为焦念。现美蒋军急于在营口、葫芦岛登陆,苏军恐怕难以拒绝,我军必须坚决阻止蒋军进入东北。在此情形下,冀东战略地位已不如沈阳重要,望你们星夜赶去沈阳指挥作战。

其实,林彪已于10月27日乘火车到达锦州,第二天到了沈阳,与东北局的彭真会合。只不过此时林彪还是"光杆司令",连电台都没有,所以没有与延安联系。

10月31日,为建立统一的指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东北局的命令,同意东北局10月22日提出的干部配备方案。

因为苏联与蒋介石签订有条约,不允许八路军在东北活动,进入东北的部队只得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行事,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为第一、第二政委。

这时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都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喊出了"最后一战"的口号,似乎在北宁路打几个好仗,和平就手到擒来了。表面看,东北的形势对东北人民自治军很有利,也确有独占东北的可能。华北根据地控制着通往东北的主要交通干线,华东根据地也可以配合,而蒋介石却远在大后方重庆,鞭长莫及。但实际上,东北问题非常复杂,牵涉到"三国四方"(美国、苏联、中国及其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国民党有"交易",美国又帮助国民党运输美式装备和打过硬仗的主力军。

 

林彪致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设想

11月1日,国民党第十三军被塞进31艘美国军舰,在秦皇岛登陆,开始进攻山海关。

东北人民自治军的部队来自全国各地,长途行军疲劳不说,按黄克诚11月26日致毛泽东电报的说法,他们面临的局面是"七无"-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药、无衣服鞋袜,有些主力部队还缺枪少弹。原以为东北什么都有,出发时按上级要求枪弹尽量留在老根据地,但到东北后发现,仓库里的新枪都被新发展的部队拿走了,他们现在只能以血肉之躯铸"长城"了。

这样的情况怎么打大仗呢?11月3日,林彪专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的预定方针,即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在东北接收武力并装备训练部队,进行地方工作,建立城乡政权,以小部队消耗登陆的顽军。11月5日,林彪再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拟分四个环节:第一,在海口(不知敌人攻哪个海口)无绝对把握使敌主力后撤;第二,集中主力消灭其一路;第三,对其他路敌人予以迟滞牵制;第四,进行沈阳大保卫战,以一部守城,主力控制于适当地点,打敌之攻城顽军。

11月13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也在秦皇岛登陆,配合第十三军进攻。

11月15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彭真,要求坚守山海关、绥中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同时让黄克诚、梁兴初两部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准备战场,等敌人进至绥中、兴城地区时,举行反攻。分作几次战斗,一次消灭敌人两三个师,歼灭敌人三个军,以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11月16日,因敌众我寡,山海关被国民党军攻占。东北人民自治军新编的三个旅还没有整训即开赴前线,在兴城、锦西一带节节抗击,但不能阻止敌人前进。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率十三军和五十二军沿着北宁线向锦州、绥中扑来,后面还有几个军跟进。战事紧急,东北局决定让林彪到辽西前线就近指挥。11月19日,林彪离开沈阳,带着罗荣桓移交给他的苏静(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处兼情报处处长)、李作鹏(时任作战处处长)等指挥班子和电台,分乘两辆敞篷车上了前线。在锦州附近的江家屯,由于司机逃跑,林彪只好裹一件以前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黄呢子大衣,骑马前行。

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后,彭真(左二)出任书记。图为彭真、林彪(左一)、刘亚楼(左三)等在一起研究工作。

 

林彪不同意拒敌于东北之外

11月21日8时,林彪在锦西前线急电中央军委:连日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兴初)师刚到,黄(克诚)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到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粱。缺乏用费,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信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故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根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这是林彪到东北后发出的第一份比较重要的电报。

林彪认为打大仗的条件不成熟,但中共中央和东北局还在想着控制中长路和大城市。11月22日,一封署名中共中央的电报仍要求全力歼敌两个军。电报中说,据报蒋兵无斗志,如我以全力坚决打击之,是能大部或全部加以消灭的,这是决定大局的斗争。

林彪没有大功率电台,无法与延安联系,近一周积了一堆电报,就是发不出去,直到12月3日,才向中央汇报锦州战况。林彪说:我因对敌情不明,于11月27日占高桥、塔山,但却扑了个空。旋即分三路向锦州西北追击前进,于30日黄昏到达大茂堡一带。得知敌一个师在锦州以北30里一带,当即决定次日攻击。但有的部队未收到电报,故兵力未能照计划赶上参战。只有不到4个团的兵力,战场上缺乏电话联络,不能配合攻击。顾虑到锦州增援,故脱离敌人。

虽未达到目的,但此举吓得杜聿明直冒冷汗,窝在锦州20多天,没敢再动。

这时林彪的电台与各部队还不通,他请军委转达,自己带参谋前往锦西江家屯与黄克诚会合。黄克诚与东北局联系不上,便决定按原作战命令与国民党军打仗。他带领各旅干部勘察地形时,碰上林彪派来联络的李天佑,才知道林彪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在离他们只有10公里的村子里。

黄克诚当面向林彪陈述了建立根据地的建议,林彪当即采纳,并命令黄克诚师转移到义县、阜新一线发动群众。不久,国民党军向义县进攻,林彪和黄克诚撤到阜新。

国民党军又向阜新进攻,黄克诚建议林彪先撤,林彪遂率山东梁兴初、罗华生两师及新四军三师七旅,撤到康平、法库一线。黄克诚留十旅和独立旅分散在阜新以北、彰武东西一带消灭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苏静回忆:刚进东北混乱到什么程度,说了都让人不相信。白天打仗,晚上也睡不成,林彪亲自带李作鹏和一个小分队去打土匪。初来乍到,敌情也不了解,侦察员出去活动不了。在高桥打了一个小仗,抓了几个俘虏,一问,才知道敌人跑到我们前面去了。当地老百姓欢迎国民党,要下我们侦察员的枪。打上一小仗,一个团要留下一个营抬伤号,这怎么可能有战斗力?而杜聿明连林彪和江拥辉通的一次电话内容都搞到了。那时才深切体会到,没有根据地,不要说打仗,连脚都站不住。

11月24日,上级通知:国民党可能派兵袭击沈阳,我军准备在沈阳城与敌人展开巷战,以保卫马德里的精神保卫沈阳。每个干部都发了步枪、手枪和手榴弹。11月25日,林彪两次建议东北局和自治军总部移到海龙,部队绝大部分离开城市,以延吉、临江、通化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形势危急,但东北局个别领导却恋着大城市。最后林彪火了:谁想占沈阳谁占,我可要把部队撤走了。接着,林彪指挥部队先后撤出绥中、兴城、锦西等地。

本来,林彪提出想在锦西山地打一个大歼灭战,但此时锦西决战已经没有意义。林彪放弃以沈阳决战为中心的第一期作战计划,采纳黄克诚的意见,主动放弃锦州,撤到义县、阜新一线,开展群众工作。

就在林彪离开沈阳的那天,苏军将中长路沿线及城市全部移交给了国民党。

11月26日,国民党军占领锦州、义县。中共全部控制东北的条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部队损失也很大,从山东来的一个连120多人,病的病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五六十人。

林彪、黄克诚、罗荣桓、张闻天、陈云等,都先后向中央提出过放弃大城市的意见或建议。

11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迟迟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12月5日,彭真致电中央军委并林彪,提出除北宁路作战部队外,我仍可以集中3万至4万主力争夺沈阳,并可集中1万主力再夺长春。同一天,高岗和陈云复电否定:我独占东北已经不可能,因此不应以争夺沈阳和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而应以控制长春铁路两侧地区,建立根据地;利用冬季整训15万野战军,建立20万地方武装,以准备翌年春天的大决战。

12月7日,中央复电:我企图独占东北,特别是独占东北一切大城市已经肯定不可能。我们目前不应以争夺沈阳、长春为目标布置一切工作。

12月11日,林彪发出关于今后工作方针的长电,建议对东北斗争须作长期与大规模打算。以部队现状勉强打仗,则结果多不佳。准备度过整个冬天,在明春再集中打大仗。

12月13日,林彪又两次建议,应着手歼灭土匪和建立根据地,并提出了建立根据地的重点地区和时间。12月19日,林彪又发一电,要求对他的前几份电报予以研究,给予指示。

12月24日,国民党军进入沈阳。

同一天,刘少奇在给东北局的电报中说:东北情况我不会比你们更清楚,但我对你们的部署总有些不放心,觉得是有危险性的。你们主力部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周围及南满,似乎仍有夺取三大城市的态势。你们屁股坐在大城市附近,背靠有很多土匪的乡村,如果顽军一旦控制大城市,你们在城市附近不能立足时,主力以至全局就不得不陷于被动。你们今天必须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否则恐有一时陷入被动之危险。

12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给东北局的指示电: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就是说把大城市让给国民党,我们丢掉汽车,脱下皮鞋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这是东北至关重要的战略方针。

可是,正当林彪准备把部队分散时,中央根据当时与国民党谈判的结果,又要他主动出击。面对这个转变,林彪表示怀疑。

1946年1月5日,林彪电询中央: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可靠,则我在东北主力目前应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战;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盼复。

1月6日,中央回电:国内和平有望,目前阶段并可能是最后的一战。

1月10日,林彪向中央报告:根据中央8日、9日的部署,此间作战部队决定明天开始出动,向阜新、新立屯一带前进,消灭留在该地之敌一个师。

然而,刚与敌人交上火,情况又有了变化。1月12日,刘少奇以中央名义向林彪、黄克诚连下三道命令:你们对顽军进攻务必于1月13日24点以前停止,否则违法。林彪很不理解:国民党军已经分散,我集中兵力很有把握取胜,现在却要停止。1月14日,林彪致电中央,提出一大堆疑问:我驻军地区与城市,顽军是否有权进驻?如有权进驻,则我之后方即难设立。

倘顽军开入后,实行高度分散,以合法地位控制政权,限制群众运动,则我既不能在军事上打他,又无合法地位进行群众工作。如我无政权、财权,则部队衣食、供给如何解决?如我无一定的整块立足地区,则顽军一旦翻脸,我岂不无立足地区?

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林彪坚决要打一仗。1月15日,他请示中央:以现在敌之分散情况,我们如配合热河部队采取各个击破方法,消灭杜聿明全部,夺取锦州有充分把握。望中央速考虑,是否让我们开始攻击。我意最好利用国民党对东北问题拒绝谈判以前,我们开始攻击。中央答复:国民党在各方面已遵令停战,15日只个别地方有战斗。你们现在绝不要攻击。

 

秀水河子打了漂亮的一仗

然而,国民党方面玩两面手法。在谈判的同时,杜聿明下令兵分三路扫荡铁路沿线,北路向法库县城西的秀水河子等地进攻。我方的电台直接抄下了敌人的电报并破译。林彪很高兴,决定在秀水河子打一仗。以前都是中央供给情报,现在自己也可以获得情报了,打胜仗就有了把握。

2月9日,林彪在秀水河子的小学教室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说这一仗不能避免,这一战的意义是争取我军在东北的地位。只有浴血奋战与辉煌伟大的战果,才能较多地分给我们以生存的根据地。林彪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建立根据地。

2月10日,林彪亲自向山东军区一师和新四军七旅布置作战任务。这两支部队都是一一五师的老底子,尤其是七旅,红军时期林彪曾在这支部队当过连长。林彪对梁兴初和彭明治说: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打得很艺术、很坚决,切不可鲁莽草率。一向少言寡语的林彪,这次讲得特别仔细,反复谈他琢磨出来的"一点两面"战术。

2月11日,敌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进至秀水河子,与二六五团会合。林彪认为:该部远离主力一天的路程,我军在力量上占优势。2月13日,林彪下令山东军区一师和新四军七旅包围秀水河子。当晚10时发起总攻,14日破晓将1500多敌人全部消灭,还缴获了38门炮、100余挺轻重机枪等。

国民党军不敢再轻举妄动,暂时停止了前进。杜聿明连夜给蒋介石发电报,认为秀水河子一仗,表明共军日益强大,战略、战术机动神速,非增加兵力不可。

毛泽东发来电报:甚喜。在顽敌进攻下如能再打两次这样的战斗,国民党将不得不承认我在东北的地位。可惜,秀水河子的运气不再,沙岭子失利后,接着保卫抚顺、本溪、丹东、辽阳,保卫一个丢一个。

 

四平保卫战大伤了元气

这时候,建立根据地仍然提不到议事日程上,延安还是在想"和平民主新阶段",还是想与国民党平分东北。这样,就要把国民党军阻在四平、本溪。3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为配合我党同国民党的谈判,在苏军撤退的同时,不惜牺牲,夺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市及中东路全线。为此目的,我应力争阻敌于四平以南。这就有了四平保卫战。

四平要不要守,守到什么程度,毛泽东和林彪有分歧。按林彪的意思,他不会在四平这棵树上吊死,但还是要服从全局。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铁岭至四平之间,林彪指挥部队运动防御,节节抵抗,掩护部队向四平地区集结。

4月初,林彪抵达四平。4月4日,林彪致电中央:决心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作战。4月6日,毛泽东回长电,认为非常正确,并强调:党内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的全部或大部,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在所不惜。本溪方面,亦望能集中兵力,歼灭进攻之敌一个师。上述两仗如能打胜,东北局面即可好转。

战略重镇四平,是长春和哈尔滨的南大门,东北纵横两大铁路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民主联军要保住北满的半壁江山,不得不在四平决战。不仅毛泽东发出死守四平的指示,蒋介石也发出手令,说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四平街一役,奠定收复东北之基础。

只有林彪不这样认为。4月11日,在给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林彪说: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以及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应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故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

4月13日,毛泽东急电林彪: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到华后东北可能停战,国民党方面必于数日内尽力攻夺四平、本溪。望注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击退其进攻,守住四平、本溪,以利谈判。

4月上旬,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陆续抵达四平地区。战前,黄克诚在林彪征求意见时提出,先打三路中较弱的一路,这样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林彪采纳,部署以四平为中心,组织三道防线,把主力放在城外,寻求运动中歼灭敌人。第二道防线在四平城边坚守,城中只留少数兵力,准备打巷战。

短短几天,毛泽东连续给四平前线发来十几份指示电。4月20日,连发三电。4月21日,又连发三电。4月22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然而,守城部队可支持不住了。黄克诚一连给林彪发去几封电报,建议从四平撤退。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退。黄克诚急了,于5月12日干脆直接给中央发电报,就四平保卫战及东北局势提出意见,请中央考虑,结果还是石沉大海。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与毛泽东谈起四平保卫战,毛泽东说固守四平是他决定的,黄克诚说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4月底,国共双方都同意组织联合政府接收长春。4月3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时局正在变化,明后日可能签订停战协议。目前不要向敌人举行大规模的进攻,但同时要求死守四平,寸土必争。而就在这一天,蒋介石拒绝马歇尔和民主党派的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杜聿明决定先攻本溪,再攻四平。

像四平这样大规模的阵地战,过去从来没打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政治仗。林彪虽然不同意保卫四平,但此时已经无可奈何。他提出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毛泽东同意,赞扬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并提醒他多加两个旅。但敌众我寡,敌人还是占了本溪,向四平进攻。

塔子山是四平左翼防线的要点。山不大,但居高临下,可以控制四平东北一线的阵地,如果失守,等于抄了东北民主联军的退路。李作鹏曾回忆说:至5月17日,敌已占领我军335高地、平岗以及哈福等阵地。5月18日,敌新六军在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下,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了我塔子山阵地。林彪本来让塔子山再支持一天,至此只得改变主意。他沉思一会儿,说是转移的时候了,敌人在四平已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现在给他个包袱背上。我们已经大量消耗了敌人,并赢得了时间……

再不撤退就被敌人包饺子了,林彪决定一边撤一边向中央报告战场情况。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回电: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究应采取何项方针,由你根据情况决定。

毛泽东的电报到达时,四平早已是一座空城。韩先楚回忆说:我们深夜悄悄退出四平。第二天一早,蒋军还不知道,又用大炮轰。到下午,他们才占领四平。

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至此悲壮结束。

 

林彪连哈尔滨也准备放弃

公主岭至长春一线无险可守。5月19日,林彪与彭真、罗荣桓等在范家屯会合,讨论今后的作战方针。有人主张继续坚守长春,不能再退。林彪不同意,主张撤到松花江以北。他说,长春人口近90万,防线数百里,需要大量守军,如敌人先围城,同时集中飞机、大炮掩护步兵攻一点,我则可能既不能守城市,又丧失运动战的机会。罗荣桓同意林彪的意见,也力主撤退,说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梅河口沿奉吉线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个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满蒙古大沙漠不可。

东北局最后决定,向松花江北岸撤退,退到哈尔滨。

5月23日,毛泽东电令彭真、林彪:一、望坚守公主岭;二、如公主岭不能守,应坚守长春,以待谈判;三、立即部署公主岭及长春的守备;四、我们正在南京谈判让出长春,交换别的有利条件。但必须守住长春,方利谈判,否则不利。

林彪当日回电:我军自四平防线撤出后,连日一面抗击敌人,一面进行转移,白天受敌机轰击,行军多在夜间,部队甚疲惫,被敌人切断掉队的甚多,目前无法组织兵力进行战斗。已令各部如遇敌时,则向敌进路的侧面转移,避免单独决战。现具体敌情及各部具体情况均无法得知,我电台正在转移中。彭真回电:长春方面幅员广大,周围地势平坦,我兵力不足,不可能固守。为避免被迫作战,我们决定撤出长春。昨夜退出,现已抵哈尔滨,林仍率主力在前线指挥。

1946年初夏,是东北战局最困难的时候。四平、长春相继失守。撤退时,林彪身边的作战科长带实力统计表投敌,暴露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困境,国民党军乘机猛追。

罗荣桓回忆:从长春撤到哈尔滨时思想很混乱,全军不知所措。这个仗,打得可真被动。我们一个劲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追,像拖了根尾巴。有的部队跑不赢落到敌人后面,部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林彪一路撤向哈尔滨。本来敌人很容易追上,为什么没有追上?国民党军打的是正规战,追一阵,架起炮来轰,然后再追。东北民主联军派小部队挡一阵,然后就跑,这就跑远了。

6月1日,林彪分析:以目前我军之涣散状态与北进之敌作战,则可能造成败仗,失去哈尔滨。6月2日,东北局致电中央,准备放弃哈尔滨,摆脱被动,休整部队,并部署各地独立坚持。6月3日,毛泽东回电同意: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方针,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战事第一,毛泽东把重担交给了只是中央委员的林彪

从沈阳、锦西、阜新、法库、抚顺、四平撤退到吉林,再到九台,林彪身体就垮了,到舒兰病倒,高烧不退,饭也少,觉也少。林彪没进哈尔滨,而是住在哈尔滨东南100公里的五常。杜聿明侵占四平、长春、吉林后,想一鼓作气拿下哈尔滨。哈尔滨当时很紧张,东西都装上了火车,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后勤部也转移到佳木斯。林彪认为松花江以南的城市都可以给敌人,哈尔滨、齐齐哈尔也可能失守。部队应考虑向敌侧后和后方运动,一度甚至有南下到辽南打游击的设想。林彪对开展运动战信心十足,认为敌人越前进就越分散,对我越有利。敌人占了就要守,这么多城市守起来,兵力就分散了,我们就可以各个击破。敌人背得越多越好,拖得走不动了,我们再来一个一个地吃掉它,必能造成东北大规模的胜利。

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他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到沈阳督战,说只要拿下四平,谈判就有了面子,不必再占长春。而杜聿明坚持要打长春,说现在停战对共军有利。长春是东北首府,小丰满水电站是东北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如果被共军控制,整个东北的用电都成问题。杜聿明说有把握打下长春,白崇禧不得不同意。

东北的军事斗争,有两个非常危险的时期。1945年冬沿北宁线的作战,如果当时过早与敌人决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再就是这次四平撤退,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军,那就很危险了。幸亏山东战场上大打起来,救了东北。占领长春后,杜聿明也顾虑战线太长,停了下来。东北民主联军这才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电告东北局和林彪,立即部署坚守哈尔滨10天,至要至要,并要林彪到哈尔滨主持。四平保卫战后,东北局掌握大政方针,林彪专管战事,指挥上不统一。毛泽东认为要明确一下。他电告林彪并彭真等,东北停战问题由林亲自掌握,并决定应付策略。虽然东北有彭真、高岗、陈云和张闻天四个政治局委员,彭真和陈云还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毛泽东仍把重担交给了只是中央委员的林彪,毕竟此时的东北战事第一啊。

6月16日,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为中央起草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分工的决定中指出:目前东北形势严峻,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接到毛泽东指示,东北局派高岗和谭政到五常,接林彪回哈尔滨主持工作。

 

林彪说,我跑得还慢了

林彪住在哈尔滨松花江边的一幢老式小楼里,四壁挂满地图,还挂着一个装满炒黄豆的布袋子。林彪认为,敌人现在比我们强大得多,我们要准备几年艰苦的斗争,才能打败敌人。当前是要扎扎实实建立根据地,千万不能漂浮,要把松花江以北好好巩固起来。先把土匪搞光,派几万干部下乡。

林彪在舒兰的小戏园子讲话:大家以为我跑得太快了,丢的地方太多了。我说我跑得还慢了,丢得还少了。我讲的是真话,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东北的情况是敌强我弱,我们只有一个拳头,敌人有好几个拳头,一个拳头是打不过好几个拳头的。怎么办?就是要把敌人的拳头变成手掌。怎么变?就是把城市丢给他们。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有了,身子就轻了,敌人的拳头也伸开了,我们就可以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吃掉。

城市只能是旅馆,暂住一时。把敌人拉散了,一股股吃掉了,城市自然是我们的了。如果我们现在舍不得城市,和敌人硬拼,那我们只有两条路,或者被敌人吃掉,或者走抗联的老路,退到苏联去。拿破仑的军队打到莫斯科时,也是很猖狂的,可他们的失败在那时就决定了。今天也一样。我们已经通过大规模的撤退换取了消灭敌人的有利条件。这并不是个新问题,我们当年在中央苏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我们要把眼光转一转,从大城市转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去!把大力气用在建设根据地上。

林彪望着大热天还穿着棉衣的部下们说,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有了家,就会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粮食有粮食,要衣服有衣服。我们有了这些,我们就有了全东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提出了"等、忍、狠"的作战原则。在目前形势下,军事行动要等待一下,等待土匪的肃清、群众的发动和根据地的建立。对于敌人暂时的猖狂进攻,要忍耐对付,避免过早地使用主力进行决战,让敌人占去一些地方,以分散敌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个月后,林彪在双城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了,东北已经可以集中兵力大打了!

 

"林总的重点主义"

苏静回忆:初进东北时,对和平与战争、城乡关系以及敌我力量对比等,都存在不少糊涂思想,普遍留恋城市,不愿意过艰苦生活。虽然东北局发过不少文件指示,进行根据地建设,但还是把绝大多数力量放在南满和沈阳周围,延误了近半年的宝贵时间。

林彪到哈尔滨后,首先统一常委思想。1946年6月12日,东北局指出:切不可存侥幸的和平心理和企图以一两个恶战解决问题的心理。6月16日,林彪与彭真、罗荣桓向中央表示:我们的方针是99%准备战争,1%争取和平。7月上旬,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7月7日通过由陈云起草、东北局常委讨论通过的《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这个决议经毛泽东修改后发表。中心思想是准备以长期艰苦的斗争来争取和平,第一位的工作是创建根据地。在敌进击下,我们不能不进行自卫战,而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在停战期间,则保持平静,休整部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东北战略方针上的游移不定终于一锤定音。

"七七决议"作出后,彭真调回中央,林彪、陈云、高岗分别到松江省、西满和合江省传达会议精神。林彪为东北局的党刊《群众》撰写了发刊词,号召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家。

1946年8月至10月,东北民主联军36万人进行了整编。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剿匪20余万人。1.5万名干部下乡,脱掉皮鞋,放下皮包,穿农民衣,吃高粱米,和群众打成一片。继土改后,在"保家保田"的口号下,东北农村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到1948年秋天,东北人民解放军已拥有12个纵队,100余万人。

10月,林彪带作战科、机要科等组成的前总,搬到哈尔滨以南50公里的双城。他将日常事务交给了高岗。从苏联治病回来的罗荣桓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来到双城,林彪把原来在罗荣桓身边工作的李新阶调给他当秘书。从此,罗荣桓频繁来往于哈尔滨和双城之间,将部队的政治、训练、后勤保障等都担负起来。而林彪仍和过去一样,专管作战。他一天到晚倒骑木椅,双肘伏在椅背上,面对满壁的军用地图沉思、谋划。甚至身边的警卫员擦枪走火,他也一动不动。在作战上林彪算得很细,而对别的事,则很少过问。机要员送来有关土地改革的电报,林彪接过翻一下说,这类电报我先不看,有关战争的电报,你们一收到就拿来给我。罗荣桓戏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红军时期,林彪就强调指挥员必须熟读地图。他自己就是这样,从地区全貌到每一个地段,边读边画,等到地图画烂了,也差不多背出来了。然后实地勘察,核正地图,闭上眼睛有一张鲜明的战场图形,就心中有数了。而在当时的东北,最缺的就是地图,刘亚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地图科和印图厂。两个月后,第一批地图印出来了,结束了打仗没地图的历史。随后刘亚楼又办了一所测绘学校,从部队中抽调一批有点文化的战士,学习绘图,彻底解决了军用地图的问题。林彪高兴地说,我们有了一个得力的"司令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进入1946年9月,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东北局势也像关内一样紧张起来。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达到7个军,25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共40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专门飞到沈阳主持召开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会议,制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利用松花江阻止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渡江南进,控制南满后再全力进攻北满。

林彪早就想到了敌人这一着。四平撤退后,他不让三纵过江,而是让他们到长白山建立根据地。林彪的这个决定很有战略眼光,只有经营长白山,才能有效地牵制、调动敌人,实现南北呼应的战略意图。三纵留在南满不过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9月中旬,林彪来电:接军委通报,蒋介石要进攻哈尔滨,你们应选择有利的攻击目标,牵制敌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三纵一举攻克西丰。敌人没想到一天两夜就丢了一座坚固的县城。于是改变战略,调新六军、五十二军南下。

10月下旬,国民党军向南满的安东、通化地区进攻。蒋介石说,要把共军赶到鸭绿江喝水,长白山吃雪。南满非常困难,只剩下四个小县。多数人主张撤到北满,部队发了斧子、锯,做爬犁,辣椒、酒也准备好了,只等一声令下。但南满一撤,正中了敌人的下怀。陈云和萧劲光请求到南满去。

10月底,林彪主持东北局会议作出两个重大决定:由陈云和萧劲光主持南满,在长春、吉林以北寻机歼敌。在七道江会议上,陈云提出"留在南满,大闹天宫"的口号,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南满连续四保临江。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

四纵在新开岭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对打,感觉顶不住,要撤,副司令员韩先楚火了,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留下!结果首创东北战场歼敌一个整师的战绩,受到毛泽东电令嘉奖。之后,韩先楚和三纵司令员曾克林组成前指,结果两人发生了矛盾。曾克林要先打弱的,韩先楚要先打强的,说打掉敌八十九师,就等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虽然韩先楚是副司令员,但他当仁不让,两个方案都上报。林彪很快回电,说韩先楚是对的,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蒋嫡系八十九师最骄傲,谁也看不起,所以在国民党军中很不得人心。这一回被围上了,谁也不救,还幸灾乐祸。很快,敌八十九师7000余人就全部被歼,杜聿明要不是坐小车溜得快,也和坐大车的卫兵一样被俘了。

南满的咬牙坚持,减轻了北满的压力。1947年1月6日,林彪乘敌主力围攻南满之际,突然集中12个师的主力,冒着骤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越过松花江向长春、吉林一带出击。敌新一军战斗力强,增援快,林彪采取远途奔袭、小仗当大仗打,以四个师围歼其塔木敌一个营,以调动吉林、九台、德惠的敌人来援,歼敌5000余人。事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东北围城打援的战法。二下江南,攻击城子街。三下江南,攻击靠山屯。仗越打越大,从一下江南歼敌一个营,到三下江南歼敌一个师。历时三个半月,歼敌4.3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计划。此后,国民党军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攻势了。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使东北民主联军扭转了自四平保卫战后的被动局面,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奠定了东北战略反攻的基础。

"你们共产党打仗狡猾。"

林彪指挥打仗,伤亡小,战果大。记者刘白羽写道:林彪寡言少语,不爱活动,不会跳舞,不爱玩,也从来不闲扯。他有时看书,有时在会客室里走来走去,更多的时间是面

对地图或坐在沙发上沉思。他有个小手提箱,里面几本小册子,全是毛主席著作单行本,《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出发就带着。

虽然是指挥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但林彪抓"大"也抓"小",非常注重研究战术。1945年12月1日,在锦州以北上下汲台战斗中,林彪用红蓝铅笔在介绍某班减少伤亡的油印小报上作了许多记号,并不顾连续几天的山地行军,冒着严寒到前线主力团,观察部队的战斗动作。他总结这次战斗和后来秀水河子战斗的经验,提出"一点两面"和"三三制"。林彪多次给军事干部讲战术,说现在不同于抗战打日本,敌人是美械装备,火力猛,又是精锐,不能像过去那样搞人海战术,一打一冲。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术动作上却要分散兵力。

他根据战士的经验,总结出六大战术原则:"攻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解决攻城巷战的四组一队","追击的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这些战术,都是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原则,从部队的实战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服从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总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一基本原则。部队运用这些战术,常常将敌人上自司令官下到普通士兵一网打尽。在东北战场上,廖耀湘兵团的高级将领差不多都被活捉了。新六军军长李涛愤愤地说:"你们共产党打仗狡猾。"

林彪喜欢大会小会讲教训。1947年6月11日,第三次打四平,他集中10个师,打了10天才占领四平西半部。之后国民党援兵赶到,只得撤退。林彪在干部会上三次检讨: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掌握得不够,太急于求成。如果不那么快地下决心攻城,坚持围城打援后再攻城,结果会好得多。另外,这次攻坚战暴露了我们部队攻城能力不强,主要是我研究得不够。随即林彪致力于攻坚战术的研究,强调"四快一慢",重点是"慢"。八个月以后,四战四平,23小时内攻克,万余敌人没有逃掉一个。

 

东北决战的形势到来

到1947年5月,东北国民党军48万人,绝大部分被大中城市绊住了脚。而林彪的部队46万人,全是机动部队,有自己温暖的"家",可以大踏步进退。与半年前被敌人撵得无处立足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这时,陕北形势恶化,中共中央已撤出延安。林彪和罗荣桓致电毛泽东:建议中央迁往东北。毛泽东回电: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时不能离开。

继夏季攻势后,1947年9月至11月,林彪指挥在北宁路和中长路沈阳段以北发动秋季攻势,历时50天,歼敌6.9万人,攻克城市15座。这时的部队达到73万人。经过1945年、1946年两个严冬,第三个严冬来了,陈诚认为解放军连续打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现在该"冬眠"了吧!没想到东北野战军接着打冬季攻势。此时敌人只有招架之功,已经没有还手之力。90天内,彰武、四平、吉林等城市相继解放,歼敌加上起义共15.6万人。

毛泽东高度评价东北的冬季攻势: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1948年元旦,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任副政委。这时,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部队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人,其中野战军70多万人,牢牢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蒋介石一个月内三易东北战区主帅,最后以卫立煌代替陈诚出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这时东北的国民党军虽然还有50多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东北决战的形势已经到来。

 

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1947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从1948年春末到夏末,东北野战军展开声势浩大的练兵运动。当时提的口号是"练好兵,打长春"。林彪想先打长春,而毛泽东的意见是先打南面的锦州,关上东北的大门。1948年4月18日,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反复研究,认为南下北宁线及入关作战很困难,还是长春好打。主张先以九个纵队打长春,其中七个纵队攻城,两个纵队在四平以南打援,新成立的三个纵队和独立师在锦州与沈阳、沈阳与四平之间牵制敌人。准备十天至半个月,再用十天至半个月解决战斗。毛泽东同意了先打长春的意见。

攻打长春这样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条件还不成熟。5月2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军委: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久围。6月5日,林彪提出三个方案:(一)目前正式攻长春,成功的可能较小。(二)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向南作战,一是敌人不好打,二是粮食困难,三是长春敌人可能逃回沈阳。(三)二至四个月围城打援,然后攻城。除了费时间,没有其他坏处,又有把握拿下长春。估计长春存粮三个月,三个月后即无法维持,就可将其歼灭在途中,夺取长春。

可是,卫立煌缩在城里就是不出来,解放军主力被拴在长春地区。7月20日,对长春围困一个多月后,东北局常委讨论认为,一举全歼长春守敌既然没有把握,就不宜勉强,应以主力南下作战为好。

毛泽东立即回电同意,并制定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8月29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发出《辽沈战役行动前的政治动员指示》,并提出了"争取全歼东北敌军"的口号。第四、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之敌;第一、二、三、七、八、九纵攻打锦州;第五、六、十、十二纵对付沈阳援锦之敌;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

 

有了情报,手里就增加了十万兵

南下打锦州,保密应占第一位。当时主力部队都在沈阳、长春附近,战线那么长,一旦敌人中途阻截,就会前功尽弃。可是近百万人调到辽西走廊,惊天动地,如何保得住密?刘亚楼建议大规模佯动,抽几个独立师,白天开进,晚上坐火车回原地再开进,让敌人误以为要打长春。林彪问陈龙(中共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是否掌握敌人电台。陈龙说有一部,通过这部电台,可让敌人误认为到辽西的主力是奉调入关,准备打赤峰和承德。敌人问,林彪离开哈尔滨,去向何处?陈龙让回电:有无林彪待查。锦州敌人对解放军打锦州的意图一无所知,范汉杰(东北"剿总"副司令)甚至在锦州战前把夫人接到锦州。直到被围得水泄不通,才频频告急。

多保密一天,就多一天主动。南下打锦州,部队电台一律静默,改由东总人力通知。各纵和各师驻地留有电台,照常收发。铁路局准备车皮,却不知道开到哪里。部队夜行晓宿,北边围困长春的部队也加紧动作,白天向长春进逼,晚上再悄悄撤回来,造成打长春的架势。几个纵队司令员和政委说:连我们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

我方的情报甚至比敌人知道得还快,他们要一级一级往下传,而林彪指挥有时一下就到团,常常敌人宿营的报告一发,我们这边作战命令就已经下了,那还不打胜仗?

林彪曾经表扬苏静,说他的情报相当于一个主力纵队,还说有了情报,手里就增加了十万兵。抗战时期,苏静就做情报工作。那时国共合作,国民党军派了联络副官,由苏静接待。他们在里屋发报,一人念一人发,苏静假装在外屋睡觉,悄悄记下来。记了半个多月,就破译了他们的密码。

在前总,情报处有100多人,比整个司令部的人都多。真正在电台上工作的十几个人,还有侦察队,后勤等。苏静回忆:最精彩的是二下江南到三下江南,杀了个回马枪。要不是情报准确,哪敢如此用兵?冰天雪地,冻也冻死了。到冬季攻势,情报也相当精彩。我们九个纵队,敌人七个军,同时在雪原运动。因为我们的情报准,一举吃掉了敌新五军。那时也怕打胜仗,敌人一败就换密码,我们又要重新破译,这就需要时间,所以打完一仗总要休整一段。像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之间,休整了40天。从冬季攻势到辽沈战役,整整停了半年。苏静问:什么时候打仗?林彪说:要问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工作搞开了,我们就打。当时东北有个"三密餐"奖励。只要破译出敌人三次电报,就要由首长宴请。后来说破得太快了,"三密餐"不行,改成"十密餐"吧。

 

继续攻打锦州,还是回师去打长春

林彪秘书谭云鹤后来回忆:南下前林彪就考虑,长春之敌尚有10余万人,沈阳之敌有近30万人,锦州、葫芦岛地区也有十几万人,特别是华北傅作义部还有五六十万人,如果攻击锦州不顺利,将断我后路,并且会受到东北、华北之敌的夹击。所以林彪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要求下令华北杨成武兵团率部先攻大同,吸引傅作义部西援,然后再向锦州下手。中央军委回电同意。林彪不放心,又连连强调东北部队不宜先向北宁线出动,而应由华北第三兵团先行动,受到毛泽东批评。之后林彪又举出另外的理由,大军南下粮食无法解决,正值雨季,全军皆无雨具等。直到毛泽东来电催促,部队的专列才于1948年9月21日开往锦州前线。

东北解放军主力部队围住了锦州。9月25日,林彪得知敌人正从沈阳空运四十九军增援锦州,命令八纵用炮火监视锦州机场。26日,八纵报告,锦州两个机场,东郊机场几年未用,西郊机场正在使用,请示封锁哪一个。气得刘亚楼大骂:长没长脑子,不用的机场还用封锁?林彪改派九纵控制机场。两天后,九纵炮营击毁敌机五架,迫使敌人停止空中运兵。

因这一事件,林彪下决心将前指迁到前线。

9月30日,林彪率前指从双城出发,先到哈尔滨,由于在道里江边发现国民党特务的潜伏电台,火车朝东南开到拉林站,然后突然掉头北返,过三棵树江桥,经江北转向宾州,经昂昂溪南下。在打了义县、高桥、锦西、兴城后,林彪请示是先打山海关,还是先打锦州,毛泽东复电:如能同时打锦州、山海关两处,则应同时打。如不能打两处,应先集中兵力打锦州,因先打山海关而没打锦州会劳师费时,先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

在火车上,林彪对罗荣桓、刘亚楼说:锦州敌人虽多,但缺乏坚强骨干,城市房屋及工事皆不很坚固,周围地形对我亦有利。但攻锦州攻到敌人要害处,沈阳敌人必大举增援,长春敌人亦会乘机撤退,故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变成东北大决战,造成收复锦州、长春和大量歼灭沈阳之敌的结果。

林、罗、刘向军委表示:我们将极力争取这一胜利。

10月2日清晨,林彪到达郑家屯以西。正准备吃早饭时,发现有敌机。刘亚楼命令下车隐蔽。人还没下完,敌机已经绕了几圈飞走了,是架侦察机。林彪决定暂时不走,要机关人员到附近村子隐蔽,架好电台与军委和各纵联络。不久,收到中央军委的敌情通报:10月2日,蒋介石飞到沈阳,发现解放军要打锦州,决定从山东、华北调7个师,加上在锦州葫芦岛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10月6日,蒋介石到葫芦岛,要求打通锦州、锦西。沈阳的11个师和3个骑兵师,组成西进兵团,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准备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

林彪的考虑并没有错。后方运输线太长,汽车只有南下单程的汽油。万一又打成"四平",大量的重装备会因为无油而撤不下来。现在葫芦岛敌人增兵了。我们阻援部队是九个师,敌人是五个师,现在敌人增加了四个师,我们还能不能把敌人阻住?敌西进兵团有第五、六、十纵三个纵队牵制,林彪并不担心。而锦西、葫芦岛同锦州相距不过五六十里,又没有险要的地形,如果堵不住,攻锦部队将被沈阳、锦西、葫芦岛三面的敌人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指挥伏击、打援的战例较多,而攻坚的战例少,尤其打四平、长春受挫,使林彪攻打锦州的决心动摇,这也符合他"四快一慢"的"慢"。林彪命令暂停前进,看看有无新的情况。10月2日22点,林彪口授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我军是继续攻打锦州,还是回师去打长春,以上两个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请中央军委同时考虑并指示。

 

权衡再三,还是先打锦州

1948年10月3日早饭后,罗荣桓和刘亚楼来了。罗荣桓提议:打锦州的问题,这是主席、军委坚持的意见。葫芦岛增援了四个师,我们在锦西方面也可以再增加一个纵队或再加一两个独立师即可,是不是打锦州的决心不改为好。刘亚楼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林彪一听,马上让秘书谭云鹤到机要处去,如果电报没发就扣下。但因为是特急电,已经随到随发了。罗荣桓建议重新给中央发个电报,还是继续打锦州,好在上次电报也没有说死。林彪同意,请罗荣桓执笔。罗荣桓说你说吧,林彪说还是请你执笔,反正我们三个都在,好办。罗荣桓说:那好吧,大家凑。罗荣桓就掏出笔起头,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起草完了。最后罗荣桓念了一遍,大家没有意见,罗荣桓请林彪签发,林彪说:你拿着笔,你就签发一下不就行了吗?反正是我们三个人的名义。

毛泽东还没有看到第二封电报前,连续两次来电批评,要求林彪抓住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

林彪看后没说什么,叫秘书简单回电:昨日两电均收到,我们主张仍攻锦州的意见已于昨日上午9点电报军委,故不重复。毛泽东复电:你们决心打锦州,甚好,甚慰。

10月4日,林彪率前线指挥所到达阜新,因南面铁路没通,换汽车继续南下。跟随三纵打下义县的苏静奉命在义县以北的公路上等候。1948年秋,林彪命令三纵乘火车秘密南下,接替兄弟部队包围义县。三纵到达义县不久,接到林彪电报,义县敌人要弃城南逃锦州,准备伏击。等了几天却没有动静。这样等下去也没个头,于是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建议改伏击为攻坚。理由是义县是北宁线我军作战的门户,守敌虽有万余人,但战斗力不强,城也不大,过多兵力也展不开,三纵加上配属的二纵五师和炮纵就够了,其他两个纵队可以到锦州以东以北地区打援。收到三纵电报后,林彪当天就回电同意。10月1日,三纵只用四个小时就打下了义县,全歼守敌。苏静介绍了义县敌人的特点和三纵挖交通沟的经验,这是韩先楚从二纵五师学来的。部队在总攻前用95%的兵力挖交通沟,一直挖到敌人前沿,减少了伤亡,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打得比较顺利。林彪不住点头,并没有因韩先楚改变他原定的野外打援而耿耿于怀,而是连连赞扬:创造了攻歼的新纪录,应将此经验立即通报全军。

 

锦州30多个小时即被攻克

1948年10月5日,林彪到达锦州西北10多公里的牤牛屯。牤牛屯紧靠锦州公路,只有几十户人家,河由西向东穿村而过,水面很窄,一步可以迈过。但有了这条河,东可到公路,西可进山。林彪的指挥所设在锦州城北的帽儿山上。作战科科长尹健请刘亚楼去看地形,被正在散步的罗荣桓看见,于是他也要去,林彪也要去。

山太陡,路也难走,汽车先到山下二纵司令部驻地老虎屯。二纵司令员刘震、三纵司令员韩先楚都在,一块骑马上山。登上山后,锦州北部的主要高地尽收眼底。林彪一边听汇报,一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突然,三架敌机从北面飞来,低空扫射,一颗炸弹落在山腰爆炸,掀起一片烟尘。大家劝林彪等离开,而林彪坚持把地形看完。

10月8日,林彪和刘亚楼再次到帽儿山南边的115高地看地形。林彪决定将攻锦州的突破口选在城北,集中优势兵力,以求迅速打开。他单独指示韩先楚,进一步明确攻击目标和突破口,组织步炮协同等问题。

10月9日上午,锦州外围战开始。林彪、罗荣桓到位于锦州西北距市中心三公里的二纵指挥所驻地观音洞,上午登山,仔细察看了地形,同二纵司令员刘震一起在山上吃午饭,再次明确了攻锦的部署。林彪问:你看白天总攻还是夜间总攻?刘震说:白天总攻。我们的炮火已占优势,能更好地摧毁敌城防工事。林彪又问:突破城防后,一夜能否解决战斗?刘震回答:担任攻击的五个纵队,只要有两三个纵队突破城防,一天解决就比较有把握。林彪还询问二纵对各师的具体战斗部署,说如果四师、六师对锦州外围据点不能及时肃清,将使总攻受到影响,能否让两个师同时突破,为五师这个攻坚老虎创造条件?刘震说:按计划可于13日黄昏将敌外围据点肃清。林彪表示满意,让刘震与韩先楚面谈并肩突破的协同问题。

10月14日上午10点,林彪下令总攻。城北是主攻方向。邓华指挥两个纵队在城南,本来并不是主要方向,但他指挥部队主攻,15分钟即登上锦州城,不到两小时就突破了敌核心阵地,打烂了敌指挥中心。

南北两路先后攻入市区。15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在锦州城内会师,至18点全歼守军,30多个小时即攻克锦州。

范汉杰腰上扎根草绳,化装成农民,不料逃出锦州后被活捉。林彪问:范司令,你对锦州之战有什么看法?范汉杰说:打锦州这一步棋,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是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

 

林彪最担心的是塔山

防守塔山的四纵任务很重。他们直接面向锦西,成为阻止国民党军北上增援锦州的第一道屏障。林彪对四纵司令员吴克华说: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话是这么说,一向慎重的林彪把主力一纵放在四纵的后面,双保险。

林彪还是不放心。锦州还没有开始打,他就把苏静叫到住处,说攻取锦州看来没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守住塔山。万一守不住,攻锦部队就要腹背受敌。你到塔山去,告诉四纵,希望他们死打硬拼,坚决守住阵地。

塔山位于锦州和锦西之间的公路边上,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山。攻击者只能正面进攻,而防守者也无险可守,阵地完全处于敌人陆炮、舰炮射程范围之内。林彪的指示具体明确,绝对不能运动防御,必须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死守。在阵地前近距开火,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准备抵抗敌人数十次的猛烈进攻。待敌人消耗疲劳进退两难时,再集中兵力组织反突击。林彪说:你们必须利用东自海边西至虹螺山下一线约十公里的地区,作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而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目前需以极正规紧张的精神构筑阵地,准备白天打毁,夜间立即修复。

从10月10日凌晨开始,林彪主动询问和四纵主动报告不算,仅四纵十二师,每天向林彪报告四次。塔山恶战六天六夜,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坐镇五天,他不用吭气,你就往死里打吧。老兵都知道,谁要叫胡奇才"狠"上了,不死也要被扒层皮。

国民党方面,从蒋介石到"东进兵团"司令官侯镜如也都下了死命令,杀身成仁。尤其是10月13日这一天,眼看锦州不保,而援锦的九个师却望"锦"兴叹。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到塔山附近的海面,下了死命令,限第二天黄昏前攻下塔山,否则军法从事。蒋介石真急了,派他的亲信督战,并拿出一直没舍得用的"赵子龙师",这个师号称没有丢过一挺机枪。军官敢死队波浪似的进攻,还是打不开通往锦州的大门。

10月13日深夜,刘亚楼打来电话,锦州外围据点已经全部扫清,10月14日上午总攻。阵地上立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10月16日,蒋介石又一次从北平飞到葫芦岛,得知锦州陷落,范汉杰下落不明,气得大骂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你不是黄埔生,你是蝗虫!

蒋介石不甘心,要求继续攻打塔山。塔山没传出好消息,长春又传出来坏消息。

开始攻击锦州时,长春守敌惶惶不可终日。10月15日,蒋介石再飞沈阳,第三次空投手令,严令被围困大半年的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新七军和六十军立即突围。

这时,东北野战军正加紧做长春方面的工作。林彪对在锦州被俘的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说,我曾派人坐马车给你送信,卢浚泉说没见到。林彪说:你可以给六十军发个通电。卢浚泉的九十三军与驻长春的六十军都是滇军。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在卢浚泉劝说下弃暗投明,10月17日率部起义。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六、第八师进入长春市区接替六十军的阵地。10月18日,周恩来给郑洞国一封信,郑洞国没收到。10月19日晨,守长春的新七军军长李鸿也投诚了,郑洞国被迫放下武器。至此,长春解放。

10月20日上午,苏静从塔山下来向林彪、罗荣桓汇报,说这次四纵担负塔山阻援,决心以一万人的伤亡来完成阻击任务。在群众支持下,以铁轨、枕木和居民送的大门作掩盖,抢修工事,日夜坚守阵地。阻挡住了敌人多次集团冲锋,在阵地上与敌人拼刺刀,打得很勇猛,很顽强。纵队炮兵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打乱了敌人冲锋的队形。林彪高兴地说:没想到他们打得这样好,打的是政治仗啊。打锦州的部队也都打得很好,打得很坚决,迅猛地向纵深发展,分割敌人,把敌人的指挥系统打烂,胜利是出乎意料的啊!

在东北野战军中,四纵被授予荣誉称号和荣立战功的集体和个人首屈一指。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到达北平。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时,由四十一军(即四纵)组成了阅兵队伍。毛泽东向"塔山英雄团"的旗帜行注目礼,并和英雄们一一握手。

 

廖耀湘兵团一错再错

锦州解放后,蒋介石亲自到沈阳指挥廖耀湘兵团("西进兵团")沿北宁线西进,试图重夺锦州。如果不行改道营口,从海上逃回关内。廖耀湘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其中新一军、新六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

10月8日,廖耀湘兵团的五个军由新民和辽中分三路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攻击。本来廖耀湘对出辽西就没有信心,这时塔山已经打上了,他观望了两天,自作聪明决定攻击林彪保障攻锦的运输补给线彰武。

毛泽东发来电报:只要不怕切断补给线,让敌人进占彰武并非不利。目前数日你们可以不受沈阳援敌威胁,待锦州打得激烈时,它回头援锦,已经失去时间。

10月12日,毛泽东又发来电报:沈阳敌人进占彰武置于无用之地,表示卫立煌想以巧办法引我回援,借以解锦州之围。他不敢直援锦州,避免远出被歼的危险。锦州守敌都是杂牌,即使被歼,彼亦不甚痛心。如你们能于数日内攻下锦州,沈阳敌人势必由彰武退回新民固守。只要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则该敌无论如何是不能迫近锦州的。

果然,等锦州告急,廖耀湘兵团已经远水救不了近火,气得蒋介石直骂。再不过辽西,等着上军事法庭!廖耀湘兵团这才挪到新立屯。锦州丢了,卫立煌想将廖耀湘兵团撤回沈阳,而蒋介石却还想收复锦州。于是,廖耀湘兵团由彰武、新立屯南下北宁线。

新一军打了几天,没攻下黑山。廖耀湘放弃重占锦州的计划,上哪儿呢?三个人三种意见,蒋介石让他们向营口退却。到营口两天半的路程,30万大军走海路,没有那么多运输工具,而且风险大。蒋介石坚持从陆路撤退,而卫立煌坚决不主张撤,认为应该迅速缩回沈阳,否则有野外被歼的危险。廖耀湘则认为退回沈阳,等于慢性自杀。谁也没说服谁,所以锦州、长春相继失守,廖耀湘兵团仍滞留在新立屯一带。

10月12日、14日,毛泽东两次发来电报,让林彪打锦西和葫芦岛,再回师包围沈阳,他主要担心敌人从营口逃跑。可是如果野外之敌缩回沈阳,那再打沈阳就成了第二个长春,不仅伤亡大,而且时间会拖长。

10月1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给中央发电报:如攻锦西,地区狭窄,我兵力用不上,而敌可利用工事抵抗,战斗不能很快解决,而新立屯、彰武之敌可能乘机重占锦州,使我既打不下锦西,又未能歼灭向锦州前进的敌人。我们建议,如果敌继续向锦州前进,则等敌再前进一步后,向敌进攻。但有若干征候,敌向沈阳或向营口撤退时,则我军立即迅速包围彰武、新立屯两处的敌人,各个击破。

林彪决定把网撒得更大一些,毛泽东完全同意。

10月19日,中央军委在两次电报中指出:如果在长春事件之后,蒋介石、卫立煌仍不变更锦葫、沈阳两路向你们寻战的方针,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种情形下,你们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

林彪打仗,总是走一步看几步。攻占锦州前,林彪的战术是东拖南阻。现在,敌人一旦东退西进,十纵立即退到黑山、大虎山一带;五纵则插到新立屯以南,截断廖耀湘的退路;六纵则包围了彰武的敌人。

10月2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各纵:我军决定全力乘敌撤退中与敌决一死战,以连续作战方法力求全歼敌人。此战成功,则不仅能引起全国军事形势之大变,且必能引起全国政治形势的大变,促成蒋介石迅速崩溃。我全体指挥员需振奋百倍勇气与吃苦精神,参加此一光荣的大决战,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怕遭受小的挫折,虽每个连队遭受最大伤亡(每个连队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也不要怕),对全国革命说来仍然是值得的。

林彪命令一纵、三纵、八纵及六纵十七师为第一梯队,分三路向东,沿北宁线向大虎山、黑山前进。二纵、七纵、九纵及炮纵为第二梯队,10月22日跟进。如果敌人转向营口,所有部队立即转向营口和牛庄之间歼敌。

 

黑山被血染成"红"山

攻打锦州期间,为防止国民党军南窜营口,十纵在沈阳附近新立屯一带运动防御。10月20日,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接到林彪电报,进至黑山、大虎山之线,顽强死守,不准敌

人前进一步。辽西走廊北端的黑山、大虎山地区,地处山陵和沼泽间,无坚固工事,只有几十个"窝棚"村。而黑山是进出营口、沈阳的唯一通道,廖耀湘无论进还是退,都要占领黑山。十纵昼夜兼程,由北镇返回黑山、大虎山地区,迅速构筑工事。

10月21日中午,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急电十纵:锦州十万敌军被歼,长春十万敌军起义投降,沈阳陷于孤立,廖耀湘兵团企图向锦州突围,与锦西北上之敌会合,妄想夺路逃回关内,望你们坚守到主力到达,聚歼前进之敌。

不出林彪所料,10月24日,廖耀湘兵团在飞机、坦克、重炮的配合下来了。

自辽沈战役开始,十纵、五纵、六纵就在彰武、新立屯地区拖着廖耀湘兵团。现在锦州战事结束,参加攻打锦州的一、二、三、七、八、九纵,炮纵以及六纵十七师,已经兵分三路秘密东进。只要关上黑山和大虎山这两扇铁门,廖耀湘兵团就跑不了。可是,敌人是5个军共12个师,全美式装备,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大炮,而阻击部队只有十纵和临时配属的一纵三师及内蒙古骑兵团。除了刚刚成立的炮兵团有很少的炮弹,其他部队主要的武器还是步枪、手榴弹。要在正面阻击,所有的兵力必须全部展开,一点儿后备力量也没有。此时,敌人先头部队已经到了离黑山60公里的芳山镇。而东北野战军的战士赶到黑山、大虎山后,还要赶修工事。如此短的时间,工事能修成多少?工事又能坚固到什么样的程度?

梁兴初回忆:十纵只有四万人,时值严冬,部队还没有棉衣。而敌人则是十万美式装备、夺路逃生的亡命之徒,战斗的激烈可以想见。101高地易手20多次,山头被炮弹削掉足足两米,阵地血流成河。决定十纵在黑山阻击时,有人担心十纵这一下可能打烂了。林总说:十纵顶得住。我们的战士相信:林总说三天,敌人准活不了四天。我们一个纵队吃不了他,我们可以咬住他不放。

战斗最激烈的25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第二次来电报,表彰十纵英勇顽强,并要求再坚持一天。果然26日一早,我主力部队如期赶到,将敌人团团围住,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廖耀湘以下十万余人被歼。战斗结束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来电报表扬十纵阻击敌人成功,对全歼廖耀湘兵团起了重大的作用。

 

林彪下令围歼廖耀湘兵团

辽西会战前夜,林彪在战术上只提了12个字: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拦住头,他点了梁兴初。拖尾,他派出黄永胜。10月24日19点,林彪电令六纵:廖耀湘兵团由大虎山东南向台安撤退,你纵必须以强行军的速度,坚决阻截。

六纵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这是中共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参加平型关战役,转战苏北,进东北时番号是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林彪将其作为主力留在身边,打了秀水河子一仗。林彪把黄永胜派到自己的老部队,可见厚爱之深。

林彪命令原在廖耀湘兵团侧后的六纵(缺十七师)、五纵从彰武方向插向新民以西,堵住敌人东逃沈阳的路。能否抓住廖耀湘兵团,关键在六纵。是日黄昏,林彪致电六纵:敌主力仍在黑山、大虎山以东以北地区,你纵务必于26日拂晓前赶到大虎山以东,切断敌退路。本次会战,关键在于是否能切断新立屯、彰武敌人的退路。关于这一点,林彪一再告诫黄永胜。可林彪的电令下达一天一夜了,六纵没有消息,两天了,还没有消息。林彪的秘书谭云鹤回忆:六纵进到何处,是否截住了廖耀湘兵团,总部一概不知。如果放走廖耀湘兵团,解放全东北,少说得推迟半年甚至一两年。

一向不露声色的林彪也沉不住气了,一会儿到司令部,一会儿到秘书办公室,不断催问刘亚楼有没有六纵的电报。这个黄永胜,简直是乱弹琴嘛!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呢?林彪终于火了:黄永胜,放跑了廖耀湘,一定要严加处理!刘亚楼更急:要叫敌人跑了,非枪毙黄永胜不可。谭云鹤第一次见刘亚楼发那么大的火。

这天晚上,林彪估计廖耀湘已经跑掉了,早早上了床。快午夜时,机要处突然送来破译的卫立煌发给廖耀湘兵团的电报,规定当晚各军各师的宿营地。

谭云鹤回忆:林彪根本没睡着,听见脚步声,说:谭秘书吗?我高兴地大声说:廖耀湘还没有跑。谁知林彪无动于衷,躺在行军床上一声不吭。我非常着急,但又不好说别的,就说是不是刚才我念得太快了,我再慢一点念一遍好吗?我又念一遍电报,林彪仍不吭声。我只好回到自己房间,刚走到房门口,刘亚楼来电话,叫我再去给林彪念一遍。林彪问:是谭秘书吗?又有什么事?我又不能说是刘亚楼让我来的,只好说刚才那份电报,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我重新对照了地图,廖耀湘确实还没有跑。我怕误了大事,所以想再给你念一遍。我看林彪没有反对,放慢速度又连说带念了一遍。第三遍念完,林彪还是不说话。我真急坏了,因为有刘亚楼当后台,我就大胆说:看来廖耀湘还没有跑,是否赶快发几份电报。林彪思索后,终于说:你记一下。他一连口授了几份电报,有的电报同时发给几个纵队。

10月26日,林彪下令围歼廖耀湘兵团的第三天凌晨,终于收到六纵黄永胜的电报,该纵十六师已先期占领新民以西的厉家窝棚车站,正在构筑工事,敌人已到,战斗十分激烈。接着又收到五纵的电报,已抵达半拉门、无梁殿一带,堵住了廖耀湘东逃的先头部队。

直到这时,林彪才松了一口气,连声称赞六纵干得对,干得好。部队都有这种积极主动的作风,仗就好打了。林彪亲自复电六纵和十六师:盼你们顽强固守,勇敢反击,保持阵地,歼灭敌人。我各纵队可陆续加入战斗。

那个上午,林彪与刘亚楼有说有笑,讨论起何时进入沈阳的问题。

 

六纵像钉子一样钉在廖耀湘兵团的咽喉处

10月23日、24日,东北野战军各纵陆续到达北镇、沟帮子、盘山、彰武地区,接近了黑山和新立屯,但总的情况不明,部队走走停停,也没有明确的攻击目标。

黑山阻击战打响时,林彪没有马上命令各纵合围。

因为情况不明,六纵的任务一变再变。10月23日早晨,黄永胜带六纵奉命进攻彰武,原以为廖耀湘的主力和后方在这里。十八师冲进城,发现只有几百个民团团丁。当晚,东北野战军总部命令六纵南下到泡子地区,黄永胜拉起队伍就走。第二天早上到了泡子,又扑了空。黄永胜判断敌人主力应在新立屯以南,请示总部继续前进,却接到总部命令,在泡子附近隐蔽待命。要等到敌人正式向黑山进军时,再听命令前进。

10月24日18点,六纵接到东北野战军总部命令向大虎山一带前进,刚要动身,又接到总部命令,前电作废。六纵正在半拉门构筑工事,接到林彪电令,要他们立即向大虎山疾进。半天内几道命令,一变再变,黄永胜深感责任重大,六纵少一个主力十七师,要阻击敌十万余人的疯狂突围,肯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仗。关键是要快,黄永胜命令连夜出发,两个师由北向南并列,以战斗姿态向大虎山地区急行军。

口述完命令,黄永胜先上了路。有人说给林彪回个电报,黄永胜瞪圆了眼睛:廖耀湘跑了,林总要我脑袋,不要你脑袋!

林彪说过:我们追击要猛要快,当然不讲战术,见了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边打边侦察。如果这时要准备呀,报告呀,敌人就会跑掉。没时间埋锅做饭,也没时间架设电台。衣服、行李、粮袋全扔了,只扛着枪,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跑,好多战士累得吐血。

辽西会战最激烈的战斗在东线。廖耀湘兵团黑压压地向北宁线两侧压来,正撞上刚刚赶到这里的六纵。10月26日凌晨,六纵抵达北宁线,过铁路时与敌人接上了火。黄永胜找了间民房,打开地图一看,脚下的姚家窝棚正是林彪规定的阻击地点。他喜出望外,还没顾上抽支烟,两颗炮弹差点儿把房子掀飞,黄永胜急忙搬到辛家窝棚,这才架起电台。

林彪接到黄永胜的电报连笑了好几声,告诫他不要与敌纠缠,按原定目标继续南进。黄永胜回电:敌情严重,不能继续前进,需查明情况再告。天亮时,十六师抓到一个换成便衣的国民党少将参议,得知10月25日,廖耀湘兵团攻黑山攻不动,想经大虎山以东向营口撤退,进至魏家窝棚,正撞上独二师。廖耀湘很慌,以为碰上了林彪的大部队,遂改变方向,率部队向沈阳逃跑。没想到迎头又撞上刚刚赶到的六纵十六师。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廖耀湘的主力新一、新三、新六、七十一军共四个军集结在黑山东北胡家窝棚一带,准备沿公路东进,前卫部队新三军已经到了。六纵能不能堵住,关系到能否全歼廖耀湘兵团。来不及请示,黄永胜和政委赖传珠、副司令员李作鹏当即决定,不再按东北野战军总部命令组织突击,而是改为阻截,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放跑廖耀湘兵团。黄永胜致电林彪:现在六纵已经堵住廖主力,正在与敌决战,请令五纵迅速南来协助阻击。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厉家窝棚。厉家窝棚是敌东退沈阳的必经之地,六纵像钉子一样钉在廖耀湘兵团的咽喉处,苦战一昼夜,为围歼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条件。

10月31日,东北野战军总部通电嘉奖十六师:此次堵击廖兵团向新民东南突围的战斗中,表现了无上的英勇,勇敢顽强地抗击了敌人绝对优势兵力的汹涌反复冲锋,使敌突围企图未遂。你师虽有九个连队每连打得只剩六七人至十余人,但这是光荣的和壮烈的,单是你师就俘获了敌人1.8万余人。由于你师的顽强抗击和其他各师的猛烈进攻,使廖兵团12个师及2个团共十万余人全军覆没。

 

廖耀湘见到韩先楚后变得很恭敬

另一场血战在胡家窝棚,三纵三个师在黑山展开。

廖耀湘被三纵活捉后仍很傲慢,但见到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后变得很恭敬,说你的纵队像旋风一样,两条腿赛过了我的十轮大卡车,你们第一棒就打碎了我的"脑袋"。

三纵原来的任务是向正安堡的国民党七十一军进攻。为了节省时间,韩先楚命令三个师齐头并进,在炮火掩护下,一下子就把敌人的防线撕开了。突破防线后,前进几十公里,再没有遇到敌人。七师一夜行军,10月25日6点最先追至黑山以北尖山子,与八师会合,还是不见敌人的大部队,他们决定向胡家窝棚一带搜索前进。

从地图上看,胡家窝棚是制高点,韩先楚要求各部队大胆穿插,分割包围。

10月26日晨,七师二十一团三营在运动时,遇上友邻部队,八连二排主动让开向东,没想到插到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胡家窝棚。开始,国民党军还以为是自己人。三营一交火,发现敌人火力猛,防守也很有章法。以猛制猛,打下来才知道是廖耀湘的电台指挥车所在地,新三军、新六军军部也同时被打掉。连林彪也觉得意外,怎么廖耀湘的电台消失了?廖耀湘不得不用明码呼叫,部队到二道岗子集中。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拿着蜡烛在地图上找到三个二道岗子,判断是在新立屯附近的二道岗子,立即发电给二纵和六纵十七师,黑山以东之敌正向东南退却,立即出发向胡家窝棚东南地区猛追敌人。

一、二、三、十纵从正面进攻,将包括新一、新六军在内的廖耀湘兵团十万余人团团围在绕阳河以西、魏家窝棚以北、无梁殿以南、黑山大虎山以东的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各纵都下令,今夜不许吃饭、睡觉和休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

10月27日,林彪基本没下命令,各自为战。

在东北野战军各个部队的猛烈打击下,十万敌人溃不成军,白布、手巾当成白旗,成批地放下武器。十六师四十八团两个排战士端枪排出一个"解放门":凡是放下武器从这个门里进去,就算解放,不以俘虏对待。不长时间就有2000多敌人从"解放门"进去。

被蒋介石授予"虎师"的新二十二师,恰巧在大虎山被歼。

10月28日早晨,三天的乱仗结束,东北野战军总部电令缉拿廖耀湘。廖耀湘湖南口音,矮胖,眼睛近视。三纵后勤部驻地在中安堡,战士发现街上走来两个披麻袋的人,将其扣留。解放战士指认出其中一人就是廖耀湘。

 

林彪号召积极的机断专行

林彪打仗的特点是常常绕过纵队,越级指挥到师,甚至指挥到团。在作战上,林彪计算得很精,他认为时间是一种力,有时提早一小时,抵得上一个团、一个师。每一次军事行动前,哪里有敌人,敌人的人数、战斗力、企图以及战区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都详细下达到师,给予部队极大的便利。二下江南时,六纵奔袭德惠东南的城子街。守敌一个团要逃,林彪立即命令离城子街最近的二师赶到背后阻击,全歼了敌人。

林彪越级指挥,却并不包揽一切,而要求部下在情况变化时,可以不执行他的命令。只要打胜仗,林彪甚至容忍部下指挥他,不但不批评,反而表扬再表扬。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战例中,常有违抗林彪命令而打大胜仗的故事,而被林彪称作积极的机断专行。林彪赏罚分明,打不好仗,主力降为地方部队,而打得好的地方部队则升为主力。

秋季攻势时,林彪命令七纵挺进新民、黑山、新立屯一线,破坏北宁线和阻止敌新六军北返。如果新六军北返,七纵将腹背受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七纵司令员邓华决定先打法库和彰武。邓华说:林总我知道,只要打胜仗就行,再忠实执行命令,打不了胜仗也不行。二十一师一个小时全歼法库敌人,林彪发来嘉奖令。邓华发现新六军没有北返的迹象,又打彰武和新立屯。这两处敌人以为不会连续挨打,没想到邓华冒着大雪,指挥部队一夜拿下。十天长驱350公里,横扫大半个辽西,歼敌8000人,林彪再次电令嘉奖。这时,新六军还是没有动静,邓华主动"牵羊",又打下阜新、新城。林彪第三次来电嘉奖!

钟伟也是有名的打违抗命令仗的将领。1947年3月的德惠之战,钟伟抗命不从,而战后因正确抗命而被林彪重用。

在东北野战军中,钟伟指挥的二纵五师是头等主力师,以林彪倡导的"三猛"著称。可"三下江南"时,一下江南和二下江南,五师都是配角,三下江南还是,林彪要五师东进配合一纵作战。这对不打仗就心痒的钟伟来说,难受到了极点。

路过靠山屯时,钟伟发现大批国民党军向西运动,一下子蹦起来了。大家都认为情况不明,而且我们一个师孤军深入,贻误东进的战机,后果严重。钟伟坚决要打,就打了。打得正顺手,林彪催促东进,一小时后,林彪又单独电令五师,但钟伟还是"赖"着不走。林彪生气了,第三次电令:望立即向四马架附近前进,堵住敌人退路。

林彪三小时三次越级电令,潜台词是吃不了兜着走。别人都说走吧,最后钟伟拍了桌子,谁再说走,老子枪毙了他。钟伟不仅自己打,还"调动"林彪:我这抓到"大鱼"啦,快让他们来配合我。林彪不但没生气,反而迅速改变计划,让一、二、六纵向靠山屯附近集结。同时,他给钟伟发电报:援敌能歼就歼,不能歼则放其进靠山屯,以促其分散。你师不必东进,速查明敌情电告总部。当夜,钟伟指挥五师向靠山屯守敌发起总攻,歼敌1300多名。

第二天,一、二、六纵赶到,将敌八十七、八十八师消灭。"三下江南"圆满结束,东北野战军总部给五师发来嘉奖电,表扬他们主动作战的精神。林彪在大会上讲: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有了林彪的"怂恿",钟伟的胆子越来越大。

辽西会战,中央军委命令十二纵到营口。这时的钟伟已经从师长直接升任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半路上,钟伟接到林彪电报,要他们以一个师围歼铁岭之敌,堵住廖耀湘回沈阳的退路。两个命令两个方向,钟伟哪个也不执行,擅自决定进攻沈阳。廖耀湘的主力已经被歼,派一个师到海城也没有发现大批敌人,两项任务都没有"任务"了。只要放一个师在巨流河就足够,河上只有一座铁桥,又无船,完全可以堵住残敌逃回沈阳。我们不如直接打进沈阳,既可拖住沈阳敌人往营口逃,也可以机动到巨流河堵截。敌人处于十分恐慌中,我们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有一个师长不执行钟伟的命令,按兵不动。钟伟的胆子也太大了,只有半个军孤军深入,而沈阳还有十万敌人。钟伟打外围一时受挫,正好二纵五师十三团去营口路过,这是钟伟的老部队。钟伟说,营口已经拿下,留在这里,一切我担着!"打劫"来一个团,钟伟率部队很快突进沈阳。

林彪接到报告,得知钟伟已经打进沈阳,立即急电一、二纵速向沈阳进发,会同十二纵夺取沈阳。林彪命令由刘震指挥两个纵队,一纵司令员李天佑给刘震打电话,刘震说,用不着统一指挥了,你们赶快进城抓俘虏吧。

11月2日,沈阳解放,杜聿明和卫立煌都不相信。

整个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1948年9月,中央还认为,在五年内(从1947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有充分可能。而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使全国胜利提前了三年多。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成为解放军中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地区雄厚的工农业基础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强大后方。毛泽东在新华社的祝捷社论中加了一句:只要人民解放军再有几个东北那样的大胜仗,这批狐群狗党就没有活命了。

11月3日,东北野战军总部通知休整一个月。为恢复体力,各部到达驻地后的前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不必正式出操上课,开会亦求内容扼要,应多进行文化娱乐工作。

来源: 《党史博览》2009年第4-6期

    进入专题: 林彪   东北解放战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9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