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中的中国油气供求前景

——《中国原油与成品油市场放开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方案》分报告之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56 次 更新时间:2013-07-15 14:32

进入专题: 油气供求  

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一、概述

1. 经济学背景下的供求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世界石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又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的阶段,不论是工业生产用油还是居民生活用油,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都处于增长时期。201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了5.5%,再次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约三分之二的国际石油贸易量增长源自中国(BP,2012)。BP公司对中国石油消费的预期是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强劲的前提,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上升至77%(喻春来,2013)。

根据经济学基本的供需理论,如果对某一物品的供给不变,需求增大则均衡价格必然增加。这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现在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如果石油的供给不变,则原油以及成品油的价格都会上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静态约束条件下才会发生。面对现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预期是在今后的中长期内,全球石油供给增幅会超过需求。

2. 石油贸易的金融属性

技术的进步使得石油的储量估值不断增加,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页岩革命”,将使世界能源供给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石油供给源更加多元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的力量逐渐弱化,同时能源供应品种继续多样化(IEA, 2012a)。

总体来说,石油目前的战略属性已经越来越弱,其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越来越显现(罗杰.奥特曼,2012),石油价格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2001,第14-15页)。从石油工业开始大规模商业开发以来,石油的定价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石油公司定价阶段;(2)欧佩克定价阶段;(3)石油期货定价阶段(武建东,2009)。

控制石油进口也不能使一个国家置身于国际市场发展之外,“不同燃料、市场和价格间的互动正在强化,没有一个国家是能源‘孤岛’”(IEA, 2012a),限制进口进而限制供给的做法并没有太大意义。“除了依靠市场,别无其他办法。出口到美国与从其他地方进口能源有什么不同?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丹尼尔. 耶金,2011)[1] 。

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认为,鉴于目前占全球出口三分之二的经济体发展缓慢,只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实现V型复苏,所以很难断定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会保持目前强劲势头(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12)。

3. 各机构“展望”的基础假设

多数公司与机构出具的对世界石油趋势的展望一般基于两个假设,一个就是自“页岩革命”以后到2020年左右,欧佩克将限产;再就是基于目前的数据,预计北美地区2020年后的非常规能源产量增速将趋缓。

如果欧佩克维持目前的产量,市场将经历“难以为继”的巨大库存增长(BP,2013)。同时BP公司等不无担忧,到2020年,欧佩克的卡特尔形态还能否在闲置产能处于高位时继续维持,这将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BP,2013;罗杰.奥特曼,2012)。

供给源的多元化与供应品的多样化使得石油国际贸易得以以竞争形态进行,即使欧佩克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依然存在,整个国际石油市场也不会存在卖方垄断的情况。从买方角度看,虽然发达国家石油消费日益削减,中国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等国家都是中国强劲的竞争对手,世界石油市场也不会出现买方垄断的情况。

4. 新约束条件下的石油供需关系

在供给增幅超过需求的状态下,开放石油国际贸易并不必然导致国际油价的攀升,也不会必然使本国用油成本增加。实际上,在国际能源供给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势下,油价的过度波动不仅会伤害到石油消费国,也会伤害到石油生产国。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前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奥孔约. 伊维拉博士说:“如果石油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国家的经济随着油价上下起伏,如果国家的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也波动不定,那么这就是石油国家,这些国家就会有腐败、通货膨胀、荷兰病,应有尽有。”(丹尼尔. 耶金,2011 )[2] 除却针对主要产油国的战争等突发因素(罗杰.奥特曼,2012),开放市场中导致国际油价攀升的最大可能,是石油期货市场的不当投机行为(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3]

二、需求角度

1. 世界需求趋势

从需求角度考虑,认为石油需求会高速增长的观点通常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以及这些国家的消费者目前汽车拥有率不高(塞思.克兰曼,2013)。在交通运输业,石油仍将是主导性燃料,但比重会从2011年的94%降至2030年的89%(BP公司,2013)。

欧佩克认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中期来看,各行业对原油的需求增长有限;长期来看,至2035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其他能源的使用,经合组织国家(OECD)的原油需求会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未来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期比例为需求增长的70%,长期甚至达到90%(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为每日1700万桶,增幅为每日700万桶,预计中国将在2017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印度占其他亚洲非经合组织需求的三分之二,达到每日600万桶;剩余的净增长则基本来自中东(BP公司,2013)。

然而,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虽然石油仍旧是全球第一主导性能源,但是其所占的全球能源消费份额已经连续12年出现下滑(BP,2012)。石油需求很可能在2020年前达到顶峰,2035年每日可减少1300万桶的需求,相当于目前俄罗斯与挪威的产量之和(IEA, 2012a)。

在化石燃料的消费中,天然气将每年增长2.0%,增速最快,到2025年天然气将成为全球第二广泛应用的能源(埃克森美孚,2011);石油将每年增长0.8%,增速缓慢,主要需求增长来自于非经合组织的交通运输业,而经合组织除交通运输业外的行业均用其他燃料替代石油(BP,2013)。

2. 中国需求的约束条件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国与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已经有所放慢。中国经济发展在2021年到2035年为每年增长5.9%,从2012年到2035年为每年增长6.2%,从长期看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会超过中国(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虽然2011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速领先世界,但是其增速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BP,2012)。人口和收入增长是能源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BP,2013),人口数量和结构都是预测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的人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2020年至2035年间的人口增长率为0.0%(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也将在2025年后锐减(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未来数十年中国的GDP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都将趋缓(埃克森美孚,2011)。

事实表明,尽管经济的发展依然依赖于石油消费,但是依赖程度已经不像传统认为的那么高。2010年,汽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比例约为25%(塞思.克兰曼,2013),从环保与节能等多重因素考虑,汽车能源多样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常规交通工具(动力能源为汽、柴油)的数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到2040年将减少到总量的50%;主要使用汽油加少量蓄电池动力的混合动力车将一直持续高幅度增长,到2040年将占另外的40%以上,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压缩天然气车和液化石油气驱动的车辆占5%左右(埃克森美孚,2011)。

由于内燃机的改良和混合动力车的逐渐增加,以及环保政策的越加严格,到2030年,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燃油经济性将分别每年提高2.9%(BP,2013)。中国道路运输业的石油需求从1990年至2009年每年增长为9.7%,2009年到2020年每年增长将降为5.9%,2020年至2035年每年增长则会锐降为1.6%(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中国的航空业石油需求从1990至2009年的年增长15.9%,将会降到2009年至2020年的5.4%,到2020至2035年则会降到3.0%(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

3. 中国需求趋势

燃料经济性不断提高,足以显著缩小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增幅,当然还会显著降低石油价格(塞思.克兰曼,2013)。

从对石油的需求可以看出,中国未来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仍将会增长,但增幅与石油对经济的影响将不会像过去20年那样高。中国在民用、商用和农业上的石油需求增速也将成递减趋势,从1990至2009年每年增长6.5%,到2020年至2035年每年增长2.0%(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此外,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能源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基本上一直持续下降,2020—2030年期间将走上低能源强度的发展道路(BP,2013),也会进一步抑制对石油的消费。

三、油气的供给

世界能源体系曾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为:以煤为主;以石油为主;以油气并重(武建东,2007a),天然气和石油相比,更加清洁、高效、方便与安全(武建东,2007b)。

要分析油气的供给还必须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首先,科技进步与油气国内外的供给是否不变需要考虑;其次,作为常规油气能源替代品的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能源的供给也需要考虑。

1. 常规油气能源供给趋势

到2011年底,世界拥有充足的已探明石油和常规天然气储量,“足以满足未来需求的增长”(BP,2013)。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全球剩余石油资源量的估值将继续向上修订,到2040年全球未动用的石油资源占比将仍有55%(埃克森美孚,2011)。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统计,自2000年来,全球平均每开采1桶石油,就会另外发现超过2.5桶的储量。

埃克森美孚预计,到2040年科技进步将使油气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其中常规原油产量将保持平稳,最大的产量增长将来自深水石油(埃克森美孚,2011)。自2006年开始,全球近50%的新增油气总储量和70%的探明储量都位于深水区(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自2000年来,全球深水石油产量已经从每天150万桶增加至500万桶,新增产量大多集中在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附近海域(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2007年巴西海岸线之外大陆架之下被称为“盐下层”的岩层之中,石油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艾德.克鲁克斯,2013),国际能源署(IEA)指出,该油田可能极大改变巴西石油公司乃至未来25年的全球石油供应,仅在盐下油田的28%区域就已经发现了130~160亿桶可采石油当量(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12)。产量最大的油井位于卢拉油田(Lula field),每日产量达到了36000桶当量(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12)。

2. 美洲非常规油气能源供给趋势

过去几年,美国能源行业的增长大多集中在深水油气、非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石油三个关键领域(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到2040年,油砂将占整个美洲液体能源总供应量的25%(埃克森美孚,2011)。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油砂产量在持续增长,预计本十年内乃至更长时间内都有望保持增长,加拿大如今也在开发本国的页岩油气资源(艾德.克鲁克斯,2013)。

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借助于致密油开采技术的突破,现在一跃成为全美第四大石油生产州,按目前的预测,其将会很快超过加利福尼亚州和阿拉斯加州,成为美国的第二大油气生产州(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预计美国轻质致密油产量和加拿大油砂产量、天然气液的产量会快速提升(IEA, 2012a)。美洲各国石油产量预计普遍都将出现增长(艾德.克鲁克斯,2013)。

BP在做预测的时候,假定了此后十年内OPEC将减产,闲置产能到2015年超过600万桶/日。则北美地区将在2030年前主导非常规能源生产,致密油将占全球供应量的9%,整个美洲到2030年将占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65%(BP,2013)。

虽然法国已经禁止开发页岩气(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但是作为世界石油供给的重要卡特尔,欧佩克在其所发布的《世界石油展望2012》(World Oil Outlook 2012)中也首次承认了从页岩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正在显著影响全球能源供给格局,欧佩克预测到2020年,页岩油的全球供应量将达到每天200万桶,相当于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目前的石油产量。到2035年,页岩油供应将进一步提高至每天300万桶。

从2008年至2010年,美国新增液体能源产量居世界之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常规石油的开发(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借助于“页岩革命”,国际能源署估计,今后五年中世界新增石油供应量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全球液体燃料(包括生物燃料以及炼油厂加工所得)的日产量预计将增加840万桶,其中将近一半增量将来自北美(阿贾伊.玛可汗,2013)。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从2000年122亿立方米快速增长至2011年的1800亿立方米(景春梅,2013)。但同时需要注意,北美地区产量快速增长的条件,很难被其他地区复制(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

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就改变了美国能源的前景(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页岩革命”,首先是页岩气,继而是页岩油,从2011年到2030年,页岩气供应将增长三倍,而致密油供应增长超过六倍(BP,2013)。美国可能在2013年超越俄罗斯和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和生物燃料生产国(BP,2013)。页岩气的产量预计每年增长7%,到2030年占天然气供应增长的37%(BP,2013)。

国际上已公认天然气将取代石油、煤炭成为21世纪的第一能源(武建东,2007),选择气体能源也会减少煤与石油带来的污染问题。目前,美国已经有部分石油开始被页岩气所替代(景春梅,2013)。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美国将在2016年成为液化天然气的净出口国,2021年成为总体天然气净出口国,2025年成为管道天然气净出口国(李东超,2012)。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钻井平台队的强大油服行业,其中有1800多个钻井平台处于作业状态,多数可以为开发页岩提供水平钻井(BP,2013)。2012年,美国天然气每日产量中的37%为页岩气,将天然气产量提高了近20%;每日石油产量中的24%为致密油,将石油产量提高了近30%(BP,2013)。同年年初以来,美国国内气价过低使得许多开采商转向开采页岩油,石油生产年同比增长接近每天100万桶(王晓苏,2012)。随着北达科他州巴肯(Bakken)油田、德克萨斯州鹰福特(Eagle Ford)油田等陆上页岩油田(阿贾伊.玛可汗,2013)产量持续强劲增长,美国的石油产量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来,美国历史上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BP,2012)。北美将在2017年成为页岩气净出口地区,到2030年净出口量接近每日80亿立方英尺(BP,2013)。目前,美国巴肯油田的产量已增至每日100多万桶,与哥伦比亚产量大致相等,油田中打井数超过了加拿大油井的总数(BP,2013),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该油田可采石油储量在30亿到43亿桶之间(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据预测,美国2013年的原油产量将比2008年高出50%左右(艾德.克鲁克斯,2013)。美国国会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美国的能源储量超过中东国家,居全球之首(崔守军,2013)。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0年,北美地区成为石油净出口地区(IEA, 2012a)。

3. 欧佩克外的几个主要油气国家供给趋势

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罗杰.奥特曼称,未来20年,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以及墨西哥都可能在20年内成为全球排名前七的能源生产大国,而且地缘政治或战争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也不会再造成那么大的破坏(罗杰.奥特曼,2012)。

墨西哥湾美国一侧的深水区石油产量在不断增长,2009年,墨西哥湾深水油田占美国产量的近24%(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12),而墨西哥一侧仍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这表明墨西哥的石油生产有很大潜力(艾德.克鲁克斯,2013)。

将作为中国市场的一个主要供应国的伊拉克,原油产量可有2011年的日产300万桶增长到2020年的610万桶,到2035年日产量可增至830万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将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IEA,2012b)。伊拉克将为整个世界保证未来的常规油气资源供应。

此外,哥伦比亚随着国内安全形势改善、暴力事件减少,该国自2007年以来石油产量翻了一番(艾德.克鲁克斯,2013)。阿根廷据估计拥有世界第二大页岩气储量,其蕴藏量在中国之下,高于美国(艾德.克鲁克斯,2013)。

日后全球石油消费的净增长基本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满足需求增长的供应增长将主要来自非欧佩克的非常规能源,远期也来自欧佩克(BP,2013)。非欧佩克最大的增量为美国(450万桶/日)、加拿大(290万桶/日)和巴西(270万桶/日),欧佩克最大的增量为天然气液体(250万桶/日)和伊拉克原油(280万桶/日)(BP,2013)。

4. 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成本

虽然非常规油气井的成本是常规油气井的两至四倍,但是整体来看,非常规能源生产的整个周期成本一般低于常规能源,非常规油气井的生产效率往往高于常规油气井,页岩气井的初期产能一般是常规油气井的三倍,2011年美国页岩气的单位生产成本比常规天然气低40%到50%(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5. 中国非常规油气供给趋势

中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浅层煤层气地质资源为3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近350亿吨油当量(武建东,2007a)。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34.42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技术可采资源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后,中国也将开始开发页岩气,预计将是北美外页岩气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BP,2013)。到2030年,中国的页岩气产量预计为每日60亿立方英尺。 但同时,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幅为21.5%,是北美地区外增幅最大的国家(BP,2012),所以仍需要增加进口。(BP,2013)。

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将会与俄罗斯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这对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中国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崔守军,2013)。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虽然丰富,但是开采技术却不完备。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国家能源局与美国国务院签署《关于页岩气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工作计划》,美方派出工作组专家到中国协助页岩气的开发等事项,考察落实了辽河东部凹陷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是中美政府间首个页岩气合作项目(崔守军,2013)。

对中国而言,能源现代化“最理想道路”是转型为各种气体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这样甚至有望使中国做到清洁能源上的独立(武建东,2007a)。气体能源不仅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国内蕴藏量丰富、国际供给趋势增加、而且非常清洁,利于环保、作为石油的一种竞争性产品,也有利于石油价格的下降。

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源仍然集中于中东地区,使得“亚洲溢价”的情况明显。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的情况请见下图。

图1 中国石油进口国的地区分布

图表来源:EIA,http://www.eia.gov/countries/cab.cfm?fips=CH

未来几十年内,石油出口国家将变得多元化,出口能源种类也变得多样化,这种趋势将加剧石油供给方的竞争关系,使国际石油市场变得更加开放,也对中国等石油进口国带来更多选择。同样,作为可替代石油的天然气等气体能源,“如果中国主要的天然气来源于海上或中亚,则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就会被削弱;如果中国用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反过来中亚就被削弱;而中国一旦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美国的天然气,则又削弱了另几个地缘政治带,甚至连马六甲海峡也不算什么了。”(武建东,2012)

四、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供给

自然资源的开发主要受到下列因素影响:资源的可获得性、国家或地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受到的限制以及与开发相关的财政和监管体系(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12)。过于依赖煤与石油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使得中国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化石燃料的高价格也会促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2011年,各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0.7%上升到2.1%,预计从2011年到2030年期间,可再生能源将增长三倍以上,占世界能源供应增量的17%(BP,2013)。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未来主要取决于政策和政治,但未来数年,可再生能源必将在能源供应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过于依赖煤与石油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使得中国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中要求增加非化石燃料在初级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积极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201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吸引了约490亿美元的投资,超过该行业当年全球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中国在非常规能源行业培育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具体措施包括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提供奖励措施、鼓励创办合资企业和技术转让以及为此提供研发资金(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从数量上看,目前中国电力装机、水电装机、风电装机、核电、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都为世界第一(景春梅,2013)。

2009年7月2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的方式,拉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韩洁、罗沙,2009)。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在积极筹建核电,核电将以每年7.9%的增速快速增长(BP,2013)。

美国和中国将依然是风力发电增长的主要贡献者(BP,2012),中国的风力发电已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热发电装置最多的国家,也是水力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2010年到2025年期间,中国将排名全球发电领域总投资国家的第一名,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将占全球发电总投资的45%(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中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对能源价格进行补贴,但是这种补贴和限价都会造成市场混乱和供应中断(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中国的一些发电企业因政府对电力低于成本的限价而造成损失,有政府对其损失提供补贴,但其他企业因此失去了价格上的竞争力,结果阻碍了电力行业的投资,反而导致电力供应的短缺(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 2012)。

美国和中国自2020年开始,将成为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增长来源(BP,2013)。其中中国与印度的生物燃料都将得到非常迅猛的发展(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12)。

五、结论

石油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所决定的,石油的国际贸易依赖于其大宗商品的属性和金融属性。从贸易的角度讲,若存在卖方垄断将会使石油价格升高,若存在买方垄断则会使石油价格降低。过去这些年来,“亚洲溢价”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的石油进口来源单一,使得其进口石油多付出了成本。相比较而言,现在的石油消费大国美国的进口策略则是多元化进口,中东地区和美洲地区等都是其主要的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进口策略使得美国不用像中国一样过多地支付进口石油的成本,并且还保障了国家用油的安全。

面对目前美国的“页岩革命”,以及天然气逐渐成为主导能源,世界石油供给格局必然会发生巨变,石油供给源头将多元化、能源产品也将多样化。如果石油进口多元化,未来的石油国际市场既不会存在卖方垄断,也不会存在买方垄断,这使得石油国际市场的供需都将以竞争的形态存在。

石油属于国际流通的大宗商品,在中国以及世界对石油的需求趋势,国际市场石油的供给趋势,以及中国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供给趋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明显下降,而有着相对充裕和多样化的能源供给,只要国家做好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突发状况,则开放石油市场有利而无害。

注释:

[1] 转引自Jack Perkowski:“中国石油政策是否过于依赖海外?”,《福布斯中文网》,2011年11月17日,网址可见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111/0013445.shtml

[2] 转引自世界经济论坛与HI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以能源促增长——2012年最新能源展望报告》。

[3]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与美国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CFTC)对原油市场和原油期货市场上出现的虚假定价、故意发布错误信息或数据以及伪造库存等等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进行管制,以免原油市场上出现人为创造的虚假交易掩盖真实的市场供给和产品价格。

2013-6

    进入专题: 油气供求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74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