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难道高贵和智慧永远不能携手而行吗?

——由《河殇》最后竟然输得这么难看想到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32 次 更新时间:2008-07-17 10:33

进入专题: 河殇  

王小东 (进入专栏)  

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关于《河殇》的争论旧事重提而引发我想到的。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当时《河殇》是怎样的红透了半边天——不,应该说是紫透了整个天空。亿万知识分子、大学生,乃至各色人等,都为电视系列片《河殇》而热血沸腾。似乎《河殇》拨开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迷雾,似乎《河殇》拨正了中华民族自原始村落姜寨就一错到底的航向(参见《河殇解说词》),似乎《河殇》提供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最终的迷底和良方。而仅仅12年之后,不少人已经认为《河殇》已是一个不值得谈论的话题。

《河殇》输了。仅就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沦为一个人们认为不值得谈论的话题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它是输了。12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太短暂的一瞬,即使是以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来衡量,也不算太长。《河殇》的主题是在那里评说几千年,同时当时的亿万中国人也相信它不仅能够评说几千年,甚至是正确地评说了几千年,而它却这么短的时间就完了。胜利者是默默无言的历史。

本来,输也可以输得漂亮些,但《河殇》作者谢选骏在它播出12年后的最后一个败笔却使它输得非常难看。这最后一个败笔就是他的《给王小东的公开信》。在这封信中,谢选骏,《河殇》的作者,竟然自己公开宣称电视系列片《河殇》所依据的《河殇分镜头稿》是“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随便修改的”、“卖国的”《河殇》,公开宣称《河殇》(文中凡单独提到《河殇》,都是指已经成为历史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和自己“毫无关系”,要和《河殇》划清界限。我认为,这是对于当时亿万看了《河殇》而热血沸腾的中国人的极为残酷的嘲弄,或者说是愚弄,特别是其中有些人至今还保持着对于《河殇》的忠诚,而《河殇》的作者竟然自己把《河殇》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年轻人对这些事已毫无感觉。网上的一个帖子说:“谢这帮人,风光的时候可都是和《河殇解说词》一起风光的,怎么现在才要分家?敢情有好处是大家一块捞,没好处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个谢,还不如没就此事说话的苏晓[康]、王鲁湘呢。要我说,王小东也太在意了。这帮人现在没钱吃饭,急了,借王小东的批评来炒自己的旧货--而且还是私货。什么《河殇第一稿》,看来看去还不是一个调调。按我的看法,文学水平还真不如后面的解说词呢。丢人现眼到这份儿上,真是没辙了。”还有一些年轻朋友(其实也不算太年轻,有的也够了30了)写信或打电话来,也大致是说,这封《公开信》是要借我的名声重新炒作《河殇》这个旧货,叫我别上当。

我要告诉这些年轻的朋友,公正的说,《河殇》是用不着借我王小东的名声来炒作自己的,你们这样说,是因为你们不了解历史。但我确实同意,《河殇》的作者“丢人现眼到这份儿上,真是没辙了”。《河殇》的作者及其残留的支持者们最多是造造什么“王小东给山本五十六张目”之类的谣,再用所谓的“流亡”来博取点同情分(其实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已经回过国,什么事情也没有。他们的“流亡”,至少现在根本不是被迫的)。

可这里就引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种“丢人现眼”,要德没德,要才没才(我认为这最后的败笔确实暴露出一种智力的低下。作为《河殇》的第一个批判者,我虽然从未像其他人那样崇拜过它的作者,但我也从未曾料到它的作者竟然会有如此愚蠢的败笔。我甚至感到有点可怜:他虽非正人君子,但令人可怜的是他也太不会掩饰自己的卑劣了。世界上有些人比他卑劣得多,但比他会掩饰)的人当时却会吸引那么多狂热的追随者呢?

记得12年前,我认为《河殇》并不正确的时候,竟然在周围找不到任何一个有同样想法的人。我当时曾对朋友说:要么是我疯了,要么是中国其他人都疯了,反正总得有一边是疯了。我的那篇批评《河殇》的《激情的阴影》,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记者杨平牵线,找到《中国青年报》记者黄鹏程(即秋田草),才得以发表的。即使是他们两人,也不同意我的观点,只不过作为私人朋友,愿意给我一个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杨平还再三告诫我,《河殇》的作者都是些很了不起的人,要我找机会向他们表示敬意。我当时点头称是,只是在发觉他们完全不能容忍不同意见,并以自己所掌握的话语霸权对弱小无助的批评者进行肆意诋毁之后,我才表示,我今后将拒绝向他们表示任何敬意。

就是这么一伙人,拿着一套浅薄而哗众取宠的思想,在1980年代竟然主导了举国上下的思想和话语,竟然能令亿万中国人热血沸腾。1980年代的中国人真是傻到家了。然而,另一方面,1980年代的中国人有着高贵的情操。正是因为有这种高贵的情操,他们才会被以《河殇》为代表的这伙伪理想主义者所愚弄。

1990年代以后的中国人就聪明多了。确实,在20世纪中,我们中国人的高贵情操一再地被愚弄,有再多的高贵情操,也会被消耗枯竭,1980年代只不过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于是,高贵情操被消耗枯竭的中国人变聪明了,他们不再为任何理想主义的、高贵的东西所动,除了钱,再也不想思考,甚至看任何其他东西了。

然而,这种聪明就是中国人的出路吗?我认为不是。对于我们这些草民来说,只认钱、只想赚钱,最后绝对是赚不到钱,绝对是钱全被别人抢走,这就是赚钱的辩证法。最近的几年的经济状况,恐怕已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变聪明了,我们“务实”了,我们“理性”了,我们“中产阶级”了,我们“优雅”了,我们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金钱之外的高贵的东西了。结果呢?从长远看,我看我们这些变“聪明”的人只能坐以待毙了。

当然,中国人也还没有全部变“聪明”。我发表了几篇文字,竟然还会有人受感动,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各阶层的中国人。我现在来讲讲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中国上层人士,看看他们的出路如何。我在一些会上,曾碰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向我走来。他们困惑、他们迷惘,他们说从我的文字里找到了一些力量,可还是不够,希望我多给他们讲讲……。人们都说我的文字还是有激情的,但我人不如文,我很不会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情。当这些老将军、老英雄絮絮叨叨的跟我谈他们的历史时,我总是只会淡淡的说:是吗;当他们赞扬我的文字时,我也只会淡淡的说,是吗,谢谢。但我内心总是为他们感到十分凄凉,我总是想到那几句唐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其实,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曾驱”何止“十万师”,何止“征南”!他们为了“新中国”这样一个理想,从南打到北,从北打到南,他们和人类历史上最凶残的日本军队浴血奋战过,他们和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浴血奋战过……,而且对于他们,这“浴血”二字,我们是完全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而如今,他们的理想成为疑问,竟来向我这个从未为自己的祖国流过血,只是写了几篇文字的书生来问道解惑,思之不禁黯然神伤。

当然,他们的子女是全“发”了。当今最“发”,而且“发”得最安全的,是为外国大跨国公司做事,利用自己父母的权力、关系或影响,替外国人在中国赚钱,每赚个一百块,自己就能从中提个几块钱。钱来得极快,而且从程序上看,完全合法。当然,要修到这个境界,也不是一般的级别就能办得到的。这些人,过得很安逸,但有时大概是父母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还没有完全消失,也还会关心关心中国的前途命运——当然,更年轻的一代也许过得就更安逸了,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没经过过浴血奋战的那一段。他们也许会笑我是瞎操心,但我就是认为,难道我们中国的最高阶层的贵族也仅仅满足于替外国人打工挣仨瓜俩枣——就算是三百亿瓜二百亿枣——吃饱了操够了混天黑吗?难道他们的父母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高贵血统在他们身上就一点也不起作用吗?我曾对他们之中的有些人说,如果我能说了算,我就给你们修贝勒府、格格府,用国税把你们全养起来,作为祖国对你们的父母的流血牺牲的报答。这也比你们现在这样强。你们现在这样,从国家说,你们赚这点钱国家不定得搭上多少倍让外国人拿了去,从个人说,你们就不觉得你们给自己祖宗丢人现眼吗!

就算我们不讲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不讲脸面,只讲利益,这些上层阶级的子弟也不见得就找到了最好的出路:外国人的工也不是这么好打的,跨国公司要你各为其主,外国主子一声令下,互相之间就得打得头破血流,弄不好还会祸及父母……;还有,这么多穷人盯着,你能睡安稳?……。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些人在外国人眼中还有一点什么价值,还有一点什么可牛的地方,那是因为中国还有一定的力量,如果中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在中国的血统再高贵,在外国人面前也是个五流的臭打工的。钱多怎么了?在古罗马,奴隶中也有阔佬,比大多数罗马人还有钱,但一个罗马无产者只要说一声:“我是罗马人”,一切都不用说了。在当今的美国呢?一个美籍中国人说:“我是美国人”,一个美国老太太回答:“你是美国公民,但不是美国人”,一切都不用说了。我认为,对于这些上层阶级的子弟,这也不是出路。当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们也许会笑我是瞎操心……。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因变得聪明而丢弃了高贵。但这不是中国人的出路。我在想:难道高贵和智慧永远不能携手而行吗?我们难道就不能在怀有高贵情操的同时,以自己的智慧不让它被卑劣之徒所愚弄?我想,我们应该能的。我们不应轻信别人,但应坚信这个世界上有高贵的东西。我们不再轻信别人,但我们却应有勇气和智慧与不完美、不值得完全信赖的别人携手合作,为了高贵的事业。我在想,如果有真正高贵的事业,能在中国得到1980年代那些虚假的东西所得到的响应,中国会怎么样?也许,这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我写这篇文章谨以之纪录我最近有些起伏的情感,也许不符合逻辑,甚至不符合我一贯的思想。仅仅是一个个人情感的纪录,兼之与好友交流,仅此而已。

进入 王小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河殇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