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一):大学的核心理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94 次 更新时间:2013-05-07 10:15

进入专题: 大学教育  

柯领 (进入专栏)  

大学首要的是,要获得一种精神,由精神主导大学的全面发展,使精神成为现实的种种形式,这是大学成功的秘诀。在我看来,人类的历史是由少数精英以及精英的群体自觉引导绝大多数人民不自觉跟随而推动的。大学作为培养社会各类精英的“圣地”,应该有自己理想主义的独特的气质与个性。大学首先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成为独立思想的园地。道理很简单,先有现代大学制度,再有现代一流大学。而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体制,一般认为,其核心是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这方面应该学习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母体的德国柏林大学主要有三条成功的办学经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研究教学合一。也就是说大学首先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这种现代大学的基本品格,有了这一办学理念,就像詹姆斯形容哈佛大学的名言“唯有孤傲的太阳,方能凌空高照”一样,我们才能把“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一核心思想惯彻到教育与教学的方方面面,由此,才能去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如果我们要让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真正回到学生自己的精神生活之中,让充满生命意志与创新意识的精神活动成为大学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我们从追求真理的“自由与创新”的生命意识的角度来全面建设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以形成大学的精神传统。在我的心中,二十一世纪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传统主要应围绕两个维度来建设:一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统率全局,也就是说,要用东西方智慧结合的“系统生态时空观”的价值体系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核心理念与灵魂,让大学成为社会文化思想的高地与中心,从而高屋建瓴地引领整个社会建立人类生态的生活方式,执着地奔向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艺术化生存的太阳能时代;二是要在大学里、在人们内心深处普遍建立起“真理至上”;“学术至上”;“精神高于物质,精神成功高于物质成功,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绝对信念——这种信念作为一种隐性的精神力量,弥漫着整个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制约着学校的文化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形成。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衡量,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流的大学,在我看来,所谓哈佛、剑桥、牛津、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伯克利等大学,还只能算得上是有个性的二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就意味着一流的思想与一流的责任。当前评判好大学的标准以及评判诺贝尔奖的标准,还是西方“笛卡尔—牛顿机械时空观”主导下制定的,这一片面重视物质主义与科技至上以及商业领导潮流和重视定量化标准的价值评价体系只代表未来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未来的全部,还有待于被重视生态世界观与重视人文精神和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生态时空观”的价值体系整体而全面地超越。所以,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还只是梦想,还在路上、在生成之中。哲学家海德格尔称传统为“隐而不显”的历史过程,传统通过历史中的意识和自由的人照射到时间中去。传统超越时间的限制,而成为影响人的隐性力量。精神传统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自由与创新”的生命意识,它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但追求真理的“自由与创新”的生命意识却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都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传统。精神传统是一种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向及其卓有成效的制度规范体系,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不可动摇的文化理念与行为准则。存在需要在时间中展开,文化需要在继承与创新中积累,精神传统是一个学校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一些关于学校的故事与点点滴滴的名人趣事的传说,是许多孤独的灵魂以世界的眼光“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一次又一次精神冒险的足迹,是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努力拼搏、努力创新与努力开拓的结晶,是许多追求真理的高尚心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展览。这种精神传统作为一种“精神场”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气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与学风,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只要有了追求真理的鲜明而富有个性的精神传统,学校就具备了独特的教育身份,标志着强大精神的存在以及与这种强大精神相一致的积累性、连续性和规范性,并为过去的岁月、现在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提供了判断的基础,以及不断为保护教师与学生们的生活提供了发展的远景与合适的道路。

在我看来,大学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校园里建设一种向往绝对的“真理至上”与“学术至上”的精神场,其次就是要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这个充满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人人都能“自我实现”的环境里,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知道自己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对于个体生命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过两种生活:一种是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对人类的生态世界观、艺术、哲学、科学、历史、地理、风土民俗这种文化意味的体验与欣赏;一种是形而下的物质生活——对吃、穿、住、行、用、玩的物质生活的享受。丰满的人生应该在这两种生活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个体生命体验来看,人生有两个展开的维度:求生存的意义与求生存。生命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自己、设计自己与实现自己的过程。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并享受寻找过程带给自己的愉悦。

对许多人来说,大学是人生意义与职业选择的真正转折点,因此,对人的成长来说,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高水准的人生探索空间与职业探索空间,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人生的意义并掌握一技之长的求生存的本领。所以,大学无论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是在专业选择方面都要尽可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与迈向更广大的人生探索的空间,通过尝试与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确定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方式,走向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

2013年4月22日于美国旧金山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学教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69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