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容:中国的西进战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6 次 更新时间:2013-03-07 21:48

进入专题: 西进战略  

陈有容  

当全球焦点正集中在中国同其临海邻国于东亚和南亚的主权纠纷时,中国似乎也正悄悄地从陆地上向其西部扩张势力。

多年来,中国分析家一直对中国应该向海洋,或是按传统方式向西部陆地扩张影响力进行讨论。

目前的形势显示中国是在向海洋扩张,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它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的主权争议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然而,因为经济和战略需要,中国也不动声色地把实力伸展到西部地区。

首先,在国内,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已近饱和,中国自2000年便推行了西部大开发计划,把大量资源转移到西部,目的是缩短富有沿海区域和尚未发展与贫穷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很自然的,这带来了如何满足这广大内陆地区在发展上对能源的需求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也重新注意阿富汗的战略重要性。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与阿富汗其实有共同的边界,虽然只是称为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的狭窄地段。

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初期,出现在中国视为其后方的强大美国/北约部队,起初让中国感到担忧。但北京很快便认识到北约对阿富汗境内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战争对中国是有利的。

多年来,中国一直被同一些中亚国家接壤的新疆自治区内的维吾尔人叛乱困扰,也尝试终止伊斯兰武装分子(对北京来说是恐怖分子)的跨界渗入,尤其是那些来自由塔利班主导的阿富汗的武装分子。

因此,由美国/北约部队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发挥了制止(虽然不能根除)来自中国西方的伊斯兰威胁。中国战略家一度甚至对中国是否应该对美国的要求——通过瓦罕走廊为在阿富汗的北约部队提供物资——作出正面的回应进行讨论。

现在,美国/北约部队准备从阿富汗撤退,俄罗斯则完全没有回来的意思,除了中国还有哪一个强国会填补这个具战略重要性区域的真空?中国为这项工作做了详尽的准备。他们建了一条通往瓦罕走廊附近的高速公路,随时可以同在边界另外一边由美国建造的高速公路连接。

阿富汗不是中国西进战略的最终目标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去年9月访问阿富汗后,中国便开始帮助阿富汗进行战后的重建工作,中国企业也开始在那里进行主要同资源有关的发展项目。

但阿富汗并不是中国西进战略的最终目标。阿富汗以外是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从战略上来说,美国在那里的盟友较少。中国同作为它棋子的巴基斯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也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与其西部边界的大多数中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样的情况与中国同其东部邻国充满矛盾的关系形成强烈对比。

尽管有时候同新疆叛乱分子有暴力的冲突,中国却小心翼翼的避免反伊斯兰的标签。它在阿富汗战争保持中立,让它在战后塔利班依然有相当影响力的阿富汗处于有利地位。在德黑兰同西方对其核武器发展的争议上,中国也让自己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为伊朗最好的朋友。

如果说中国在海洋主权上态度日益强硬并因此同一些邻国出现矛盾,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要确保来自中东能源资源的航道,那如果有一天它可以减少对航道的依赖,对沿这航道的国家如印度、东南亚和日本来说,这将是“改变游戏”的重大变化。中国可以依靠陆地上的管道网络,把这些资源从伊朗,途径阿富汗和瓦罕走廊,直接传送到新疆。

更好的是,这些来自新陆上线路的能源供应,可以不必先从海路运送到东部港口,而是直接送到需求日益增加的中国西部。

此外,中国的总计划,如果有的话,似乎还包括开辟另外一条陆上能源供应线路,这一次涉及的是东南亚。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连接云南和数个东南亚国家的高铁网络。除了给区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网络也让中国可以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天然资源、欧洲的货物,先在比如缅甸的港口卸下,然后再通过铁路转运到中国各地,包括云南和四川、青海和新疆等中国内陆区域。

对中国来说,同目前货物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到中国东部港口,然后再转送到其西部,这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国的西进战略是基于经济需要,因此大体上会是和平的。然而,一个新强国的来到无可避免的会冲击中亚甚至中东的势力均衡,对以往欧洲殖民地强国的利益也会有影响。

在美国“重返亚洲”,把战略重点从欧洲与中东转移到亚洲之际,中国却把部分的重点转移到其西部。然而,西进和向海洋扩张实力间的拉锯,及新的两国集团(G2)的势力平衡在未来会有什么发展还有待观察。

最后,如果中国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天然资源和欧洲的物品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作为航运中心的利益将受损。

    进入专题: 西进战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88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