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北:制度包容下的民营资本力量——对“钱荒”问题的另外认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3 次 更新时间:2012-12-07 00:12

进入专题: 民营资本  

吴小北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我国已经多次大幅度的开放民间资本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但由于过度的趋利性本能,近年来大量民营资本开始从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退出和转移,而投向虚拟经济或者投资投机市场进行狂热的激情操作,并且已经成为绝对可以左右中国房地产、贵金属、艺术品收藏,甚至许多涉及民生重要领域,例如主要农产品等投机市场的主体和领袖,导致这些领域的市场价格周期性的过度波动。也正是在这个资本轮回冲击过程中,民营资本规模的快速扩张性膨胀和国内市场物价的通胀几乎达到完美的同步,这就是资本冲击的力量。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形成当前中小企业钱荒的根本原因不是近年来趋紧的货币政策,而是民营资本从实体经济本能的退出和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在实现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私有的资本积累过程,并且开始将这些庞大的积累资本步入回报最大化的轨道。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激活民营资本,而是如何引导和规范过度活跃在投机投资市场的民营资本,使其履行社会责任和发挥社会效益。  一、钱荒不可回避的几个特征

浙江温州是早期企业改制最彻底的地区,中小企业基本上全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温州也可以说是这次波及全国的民营企业钱荒和倒闭潮的典型代表,即使作为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宜宾市,今年以来也开始出现极少数民营企业停产关闭。简单的仅从表象上分析,不难看出这次钱荒和倒闭潮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征,也可以说是假象。一是近年来民营资本运作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使用银行贷款解决,而民营企业主则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行业和领域,这就是当前民营资本运作的基本规律。二是部分民营企业有非常饱和的生产订单,但仅仅是由于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流动资金而被迫停产关闭。三是温州民营资本的影响力早已波及全国甚至世界,也正是在部分民营企业叫喊钱荒的同时,温州数十个民营财团上百亿元的民营资本大举进攻内陆地区房地产、贵金属、艺术品收藏等投机投资市场。四是温州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速度非常快,民营企业主一旦发现企业的盈利空间开始明显走低,便会迅速关闭原有的企业注册成立新的企业,以便保证民营资本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这种做法即使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比较普遍。也正是仅仅凭借这个非常简单的表现,我国的有些专家学者以此得出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不超过五年的荒唐论断,说明我国民营企业主的智商远远高出这些闭门造车的专家学者。五是多年积累形成相对雄厚的资本,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差钱。近期少数民营企业停产关闭的根本原因也不是钱荒,而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波动,人民币汇率升高,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多重生产经营压力背景下民营资本的退出。

二、钱荒掩盖下的民营资本退出和转移

(一)民营资本冲击的力量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和业主之间资产和资金往来关系普遍的复杂性和国家制度的容忍性,加上近年来投资回报行业差异性的日渐突出。一方面,拥有绝对雄厚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主,面对趋紧的货币政策,不断夸大市场融资难和生产经营利润低;另一方面,正是这些有着超级资本规模,完全能够左右绝大多数民营实体经济和投资投机市场的民间资本主体,面对投机市场新格局的形成、投资市场的重新洗牌,用融资难和钱荒做遮掩,将大量民营资本从实体经济退出,转移到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性和投机性领域,不仅导致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的投机投资市场几乎完全被民营资本的激情所操作而加快畸形的演变,也造成部分以民营企业为主流的中小企业停产关闭。这就是制度缺陷下民营资本力量的聚集和冲击效应。

(二)国内主要媒体的过度渲染

近期,东部地区极少数中小企业停产关闭成为国内各大主要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对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县域中小企业调查发现,近期确实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关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并且直接把导致这场所谓“倒闭潮”根本原因的矛头指向趋紧的货币政策。更令人深思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决策层的极少数学者也跟着附合并承认趋紧的货币政策只能有效控制了总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中小企业已经面临的钱荒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决策层极少数所谓专家学者的闭门造车。

(三)民营资本主体的根本意图

近年来不断趋紧的货币政策确实一定程度加剧了生产性中小企业的市场资金供求矛盾,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以民营企业为主流的加工型中小企业当前生产面临许多新生的困境,但被夸大成“倒闭潮”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趋紧下的融资难,而是面对投机市场新格局的形成、投资市场的重新洗牌和加工型企业利润空间挤压多重矛盾,民营资本主体本能的将资本从实体经济的退出和转移。民营资本主体面对国内主要媒体喊叫钱荒的真正意图是,在追求民营资本运作回报最大化的退出和转移这个过程中,不断叫苦融资难和钱荒将会带来诸多经济甚至政治并发症,农民工大量失业,地方税收下降,经济迅速滑坡,社会稳定程度下降。这样倒逼中国的决策层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用钱荒掩盖民营资本从实体经济退出向新型投机市场的转移。

(四)民营资本退出的现实原因

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我国以加工型为主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确实面临着许多原来的和新生的多重困境。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能力明显不足,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尤其是诚信经营理念长期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攀升,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原材料价格和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倒挂情况愈加严重,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这些矛盾不仅导致大量民营资本主体的心理恐慌,而且将民营资本从实体经济退出转移到投机市场成为民间资本主流。

(五)民营企业不差钱

在货币趋紧下的市场资金供求矛盾下,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确实有所增加。但应当注意的是,以民营企业主为绝对主流的民间资本主体从来不差钱,这个问题不仅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地方基层政府的认同,甚至得到了绝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主的认可。这个问题不仅在东部地区可以得到有效的佐证,即使在经济严重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拥有上千万元甚至数亿元资产和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主也不足为奇。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从来都是说不清的账。作为中国顶端的社会和消费群体,一方面,拥有多套高档别墅和上百万元的豪车;另一方面,为了几十万、几百万元流动资金不断叫喊融资难、钱荒和生产经营亏损。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仅不差钱,而且还垄断了中国绝大部分的民间资本市场,左右着民间资本、投资投机市场资本的流向和流动,强有力的操作着投机市场的价格走势。

三、民营资本积累和扩张的基本过程

(一)民营资本积累的制度容忍

我国的民营企业法律法规,绝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前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产物,这些法律法规基本上都存在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在那个经济极端贫困的特定时期,不但积极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志人士和社会无业人员选择项目成立民营企业,更是允许和支持这些民营企业主加快在经济发展转型初期,尽快完成完全属于自己私有的民间资本的积累。但是,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至今,由于民间资本的过度趋利性,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业主之间,资产和资金的往来关系长期处于连自己都说不清的状态。

(二)民营资本扩张的制度条件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我国的民营经济迅速步入快速发展周期。尤其是80年代初期,中央出台了许多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传导过程中被各级地方政府逐级无限的放大。尤其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实施“在县域经济消灭国有企业”的极端激进的企业改制进程。在地方政府甚至官僚腐败利益关系强有力的驱动下,县域经济除了电力行业等极少数还保留着国有企业名义外,几乎过去所有的国有企业全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中国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开始彻底的严重扭曲,民营企业资本积累规模进入了极端扩张的巅峰时期,民营资本主体开始形成,并且成为中国经济近期能够左右民营实体经济和投机投资市场的主体。

(三)民营资本扩张的制度支撑

上世纪80年后期到90年,在国家经济转型周期模糊政策的引导下,尤其是在国家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撑下,推动了大量民营企业参与了不断以超低价买进改制的国有企业进行所谓资本重组的民营资本滚动扩张的大潮之中。一方面,买卖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炒股票,成为当时民营企业最快的发展捷径;另一方面,在国家地方政府的鼓励和制度支撑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业主之间资产、资金往来错综复杂的关系,成为民营企业主实现完全私有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在这之后,部分有多重政治和社会势力的民营企业通过不断买进、重组、破产和卖出国有企业,成为民营企业主和民营资本主体这个特殊群体的领袖;而更多的民营企业,则通过不断的根据生产经营交易的盈利能力,不断注册成立新的实体和关闭破产原有的企业,导致民营企业表面上生产经营历尽艰辛创业的“短命”,成为民营企业主资本积累的又一桶金。

(四)民营资本趋利性的投资冲动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非常低下,城镇化进程还处于发展初期;另一方面,制度容忍下的暴利行业和领域给民营资本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民间资本在具有相当规模的条件下,由于不受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任何影响,近年来民营资本不仅保持着继续快速扩张的势头,而且涉足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多,民营资本的流动更是越来越活跃。也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民营资本力量的激情操作和冲击下,不仅股市、楼市、期货、贵金属、艺术品收藏等市场开始进入过度波动的周期性的变化,许多涉及民生的行业和领域,例如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对农产品有特定的刚性需求市场,也开始变成民营资本新的投机和扩张领域。

四、规避民营资本过度投机的建议

(一)提高引导民营资本流向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对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采取了大幅度的开放政策,从生产经营性领域到绝大多数公益性行业。但是,从金融危机以来,大量民营资本开始从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退出和转移,而投向虚拟经济或者投资投机市场参与资产炒作。甚至许多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在强有力的资本冲击力量下,不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步入超常规的轨道,甚至许多主要的农产品市场,也开始步入价格过度波动的周期。民营资本的这些激情操作,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城乡居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防范和杜绝民营资本过度激情操作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防止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导民营资本合理流动已经迫在眉睫。

(二)合理引导民营资本流向

目前,民营资本在很多领域是没有限制进入的,国务院也出台了要把民间资本引导到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和行业的政策要求。这里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合法的经营,公平的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而不是实体经济的身份。因此,国内主要媒体也没有必要过度的总是把实体经济的身份作为弱势的象征。市场经济不存在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这样都不是国家调控政策追求的目标。我们政策目标应该让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退机制应该说是基本合理的,这个机制的前提是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三)鼓励民营资本履行社会责任

国务院已经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我国许多省区还首次明确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直接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也可通过投资入股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公司,建设政策性住房将享受相关土地、税收、信贷等政策优惠。这样既可有效的缓解政府压力,也能够更好的调动规模庞大的民营资本。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民营资本投资政策性住房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优先给予贷款支持,执行优惠利率,放宽贷款期限。而民营资本投资改造棚户区的,还将享受相关税费减免和金融优惠政策,政府优先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并在规划、土地、拆迁、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效果能满足市场需求又有利可图。此外,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城市公共交通已经全部向民营资本开放。

(四)推动民营企业产业升级

民营资本理应成为民营企业实现技术进步、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根本支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升高,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了民营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民营资本从实体经济的退出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面临的融资难和钱荒。因此,国家应当注重引入民营资本参与落后产能产业的淘汰与升级,促使许多有潜在技术实力的企业有机会、有资金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尽快实现转型和升级。民营资本何去何从,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一是政府应积极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尽快退出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服务,出台详尽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民营企业选好、选准项目。三是要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价值增值。要加快推进优质资产证券化,鼓励民营资本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四是要建立民营资本的市场化融资机制。单个民营资本规模有限,缺乏投资能力。要推动私募股权、信托投资等各类市场化融资主体的发展,将民营资本有效的聚集,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等资金需求量大的领域,实现产业发展和投资。

    进入专题: 民营资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6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