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领头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46 次 更新时间:2012-10-11 23:03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中国经济  

胡鞍钢 (进入专栏)  

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则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由本土大企业组成的“中国兵团”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集体崛起,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大幅增加,打破了长期由欧美日跨国公司垄断世界经济的格局。其中,国有企业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是“中国兵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需要有大型的、并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历史和国际两个视角,来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国有企业的辉煌十年

如何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首先,要分析“从哪里来”的问题,了解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其次,要分析“到哪里去”的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以世界500强或世界2000强为标杆来进行分析,明确中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观察它们之间差距的演进趋势,分析差距如何迅速缩小。

(一)以央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集体崛起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企业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该排行榜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主要依据,每年公布全球营业收入总额最高的500家企业,此外,也公布利润、资产总额和员工数量等基本指标。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02年中国为11家,之后中国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到2012年,已有70家大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见表1)。而10年来,日本从88家缩减为68家,美国从197家缩减为132家。在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大多数,有66家,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2家。可以认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是在国有企业带动下的集体崛起。

(二)中国大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在扩大,但与美国的差距依然较大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行业(产业)覆盖面有所扩大,但总体而言,覆盖面仍不够广,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仍然有待优化。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来看,中国企业不仅在电信、保险、炼油等市场集中度高的产业中进入500强的数量迅速上升,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机械、海运、工程建筑、计算机等产业实现了新的突破。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只有8个,但到2012年覆盖行业达到了22个。可以说,中国的崛起表现为中国企业在各个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但是,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优势行业分布于工程建筑、采矿、原油生产、金属产品等传统高能耗领域,在信息技术服务、娱乐、网络服务和零售等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

对于扩大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国有企业的责任尤其艰巨。从目前的情况看,依靠私营企业填补空白领域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多行业内培育具有跨入世界500强潜力的企业,应当是今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的一个重点工作。

与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按行业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与各国行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中国在炼油、电信、汽车、金属等行业,集中度水平显著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见表2)。按各国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美国和欧盟在炼油化工、制药、汽车等行业的全球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其世界500强企业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1/4至1/3,中国目前只有炼油化工一个行业在2010年超过了世界行业总产值比重的10%,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是有没有垄断的问题,而是集中程度还远不够的问题。今后的方向仍然是提高集中度:一是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形成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制高点;二是提高其他行业的集中度,空白行业则应争取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提高研发投入与人才集中度。

(三)从营业收入看,中国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与美欧日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

1996年,中国国有世界500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0.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占0.1%,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99.4倍、102.8倍和125.5倍。随着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12年,已达到15.5%,其中非金融类央企占11.3%,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2.2倍、2.3倍和0.97倍。中国在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规模上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第二大国家,仅次于美国。

如果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美企业是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一梯队的话,那么进入中国或美国500强的企业则可以称为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二梯队,在这个范围更大、企业数量更多的梯队中,很多企业都有潜力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在中美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相对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中国500强企业和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差距也呈不断缩小的态势,由2010年的4.6倍,下降到2011年的3.6倍,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3.2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的主体,2011年国有大型企业数为316家,占中国500强的63%,收入、资产、利润分别占83%、90%和82%。

(四)从资产总额看,中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与美国和欧洲的差距不断缩小

在1996年,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仅为0.8%,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为0.01%。2012年,在美欧日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上升至14.8%(见表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上升至4.6%。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与美欧日企业间的相对差距由1996年的25.5倍、43.2倍、38.3倍下降到2012年的1.7倍、3.0倍、1.1倍。在危机年份,中国的占比大幅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危机—机遇”转化的基本模式,对于美欧日企业而言,危机是企业发展的寒冬,但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企业而言,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加速赶超、加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五)从利润看,中国企业利润总额已超过日本,与美欧的相对差异也逐步缩小

1996年,中国大陆世界500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0.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占0.04%,与美国和欧洲的相对差距分别为160.3倍和114.9倍。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企业的利润总额大幅上升,并于2009年超过日本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总和,在全球金融危机走向尾声的2010年,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已提高到13.5%。在2012年,中国大陆世界500强企业已占全部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11.8%,其中非金融类央企占5.0%,与美国和欧洲的相对差距分别为2.9倍和3.0倍。

(六)中国崛起为国有企业集体崛起提供了空前的发展空间,国有企业的崛起为中国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的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具有一致性的,反映了中国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互动关系。这里我们采用了两个指标:中国国有企业占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和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见图1),都是按汇率法计算。数据表明,这两个比重都是呈上升趋势,两者还有趋同趋势,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大舞台”会产生出“时势造英雄”的效应,即中国崛起大势造就中国大企业。特别是在2011年,中国国有企业占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已超过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可以预见,两者将继续保持同步迅速上升的趋势。如果按照我们对于2020年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预测,即中国届时将超过美国GDP,那么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将超过美国,其中各类国有企业将超过100家。

2000年9月19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说,如果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部竞争能够加速中国国有企业的消亡。然而,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十几年巨变,从曾经降到低谷,然后艰难复苏,集体崛起,并迅速占领国际舞台。实力越来越强,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中国国有企业群体,必将成为中国崛起、中国经济崛起的“国家脊梁”。

二、国有企业的内涵

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解读。

(一)国有企业是现代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最重要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崛起实质上是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的繁荣和崛起,是一批吃苦耐劳、聪明勤奋的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要求的公司制,形成了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这说明中国企业与西方现代企业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就是要充分吸收、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竞争机制、竞争优势。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根据市场原则和法律框架进行经营活动。

(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不仅是现代企业,还是社会主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这是它与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

从所有权来看,中国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具有“国有资本优势”,能够迅速形成与世界500强相当的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非常羡慕中国国有企业的原因。由于拥有雄厚的国有资本,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与世界500强竞争,而且还能够“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与世界500强竞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府和媒体总是要诋毁和围剿我国的国有企业。

从企业的社会属性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更接近于“社会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一方面它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执行者,另一方面它又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民生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从经济学视角,我们称之为“外部性”。前者是为国家提供“国家外部性”,即对国家的贡献;后者是为地方提供“地方外部性”,即对地方的贡献。这也解释了各级政府不仅需要指导国有企业,如在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中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要支持国有企业,如通过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等支持某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发展;还要在困难的时候帮助国有企业,避免大规模失业和经济萧条。这些是国有企业发展所具有的国家优势和地方优势。

从组织结构来看,中国国有企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而不是由某些集团或个人领导的,企业党组织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政治优势。与西方国家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同,中国的国有控股公司,既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又有党委、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采取了双重进入的模式,党委负责人和职工代表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同样董事长、监事会负责人和总经理按党章和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这一决策机制更像“集体CEO”,解决了一个巨型公司的前途和命运系在一两个人身上的问题,即“决策悖论”——“成也在汝,败也在汝”。因此“集体CEO”既能保证公司对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也能保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既能保证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也能保证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正是国有企业独有的政治优势和决策优势。

从企业主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的主体是工人阶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企业家与职工的关系不是“老板”与“打工仔”的雇佣关系,而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关系。这种关系来源于“鞍钢宪法”,即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企业治理“宪法”。它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相结合。让干部参加劳动、让工人参加管理,这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路线优势,能够形成对企业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要发展“鞍钢宪法”,形成“中国(社会主义企业)宪法”。

由此可知,作为社会主义企业至少有四大特征或四大优势:第一是国有资本优势;第二是国家支持优势;第三是政治优势,即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第四是组织优势,就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前两个优势是外部优势,后两个优势是内部优势。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有意识地创造外部优势,投资国有企业,指导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帮助国有企业。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强化内部优势,将这四种优势转化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跨国企业或全球企业

所谓跨国企业或全球企业,是指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全部经营环节要实现全球资源配置,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开展全球跨国经营,从全球范围获取收入和利润。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全球企业的核心指标是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如果这一比重超过50%,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典型的全球企业。尽管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还很小,但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成功把握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灵活配置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类市场。中国不但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新兴发源地,而且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新兴市场目的地。截至2011年,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约490家在中国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已经达到1600余家。近年来中国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资企业日益成为全球投资合作的重要生力军。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境外企业的数量达到18000余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海外资产近1.6万亿美元。

与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相比,社会主义跨国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文化上。中国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但是,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西方企业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我国国有企业文化更加强调和谐,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奉献精神。一个好的企业,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物质财富的一个主观反映,因而也就形成了对内对外的“软实力”。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所说的亲和力,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吸引力、软实力。当年,毛泽东主张,学习苏联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要与独创相结合。他特别强调,硬搬苏联的规章制度就是缺乏独创精神。(参阅:《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65页)在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亲和力也是社会主义企业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与资本主义企业通过跨国兼并重组拓展海外市场不同,社会主义企业的海外经营大多是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其目的在于同当地企业共同成长,互利共赢。而资本主义企业的跨国兼并主要限于账面上的资本重组,仅仅造成当地企业的“易主”,却不能造福当地居民。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定位

我们究竟要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办成什么样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怎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前者是一个目标定位问题,后者是一个发展战略和途径问题。

基于对企业内涵的认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战略定位应当是:从行业上看,国企是行业发展的领先者和排头兵;从区域和产业上看,国企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在国际上,国企尤其是央企与西方跨国公司竞争,打破它们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长期垄断,同时又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航空母舰和战斗机群。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未来发展的定位应当是“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知名品牌”。这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议将“创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知名品牌的中国跨国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甚至作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而企业强的实质是国企强、央企强。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兴,则南方(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兴;中国企业强,则南方强。这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崛起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如果我们要在这方面形成共识的话,需要搞清楚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知名品牌?

首先,关于“世界一流企业”。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者,可称之为“世界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主要经营指标和业绩达到世界500强的“门槛”;进入世界同行业前10名,这与国资委所提出的“在国际同行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的企业”是一致的;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者,可称为“世界一流企业”。

其次,关于“中国特色”。其含义: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企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国有企业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包括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带动者,靠国家发展的大舞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为国家发展作出一流贡献;三是“中国企业文化”,不是西方企业文化的复制和翻版,而是将宏大的中国文化融入企业之中,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实践者。

再次,关于“知名品牌”。就是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一批比较稳定的且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和忠诚度的消费群体。“知名品牌”也是中国“软实力”。这与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是一致的,也与央企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

(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0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