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勋:靠什么消除国企腐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9 次 更新时间:2012-08-27 10:21

进入专题: 国企腐败  

王建勋 (进入专栏)  

众所周知,国企领导干部的腐败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重灾区。从受贿746万元的中移动原党组书记张春江,到受贿859万元、1000余万元财产来源不明的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王贤泸,以及受贿近2亿元的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不胜枚举,步步惊心。不少国企领导用他们精心编织的政商网络和倾力缔造的财富帝国,为自己谋取巨额利益,将“国有资产”化为己有,或者大肆收受贿赂、侵占私财。

这些国企领导们为何能量如此之大?因为他们既掌握着权,又掌握着钱,具有用权生钱、用钱获权的得天独厚之优势。尽管政企分开喊了很多年,甚至在表面上也实施了政企分开,进行了公司化、股份化改造等,但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国企的运作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甚至仍然像机关“衙门”一样。

比如,国企的领导们依然有行政级别,遴选的方式依然是政府任命,国企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获得特权性扶植等,国企领导们也主要对掌握自己命运的官员负责。尽管这样的组织有着企业的外表,但内在运作却是行政化和官僚化的。

那么,该如何约束和监督国企的领导们呢?既然他们有着官员的特性,或者说,既然他们本身就是官员,那就只能按照对官员的要求来约束和监督他们,令其财产公开就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措施。国企领导们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掌握着巨额财富,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权钱交易的泥淖,要求他们公开财产对于约束他们的腐败行为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讲,将他们的财富晒在阳光下,其不轨行为可能会有所收敛。

当然,要想杜绝国企领导们的权钱交易和贪腐行为,只有财产公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国企进行实质意义的改造,至少要打破行政垄断,让私企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其实,绝大部分的国企都可以交给私人所有和经营,因为它们提供的产品并不是真正的公共物品,不存在搭便车的问题,无论是石油、电信,还是银行、电力,私人不仅有动力经营,而且还会经营得更好。

当企业和权力脱钩之后,当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之后,当垄断被市场取代之后,权钱交易和腐败行为都会大大减少,监督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应当指出的是,要求国企领导们公开财产只是走向财产公开的第一步,无疑,所有的官员以及依赖纳税人过活的人员都有义务公开自己的财产。在法治社会里,纳税人有权利知道自己所交税收的去处,有权利要求所有薪酬来自税收的人员公开自己的财产。那些不想让自己的财产公之于众的人,完全可以选择非公务员职务、不进入依赖财政运转的单位,一旦选择就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必须接受阳光的照射。

(2012年第14期《财经》)

进入 王建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企腐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8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