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警惕地方唯GDP主义的区域转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0 次 更新时间:2012-02-26 15:07

进入专题: 唯GDP主义  

陈和午  

随着各省经济年报的陆续出炉,地方GDP数据成为中国经济减速中的一抹亮色。统计显示,在32个省市中,从增速看,有28省市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的9.2%,其中重庆和天津以16.4%的增速高居榜首,而北京及上海则以8%“包尾”;从总量上看,区域经济已呈现出地区生产总值5万亿元、4万亿元、2万亿元、1万亿元、万亿元以下五个梯队,有23个省市迈过万亿元门槛,约占全国的2/3,而广东则是首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

从地方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一个新的特征日益显化:中西部地区超过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力,地方唯GDP主义的区域转换已然破局,东淡西进的势头得到进一步强化。总体来看,尽管在2012年中国地方“两会”陆续拉开大幕之时,部分省市纷纷高谈淡化GDP,但却一时半会却难以打破这种过去很长时间内形成的唯GDP作风的路径依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唯GDP主义恐怕还将持续,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中西部自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便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绿洲,而目前这种“东慢西快”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不断被巩固。

复制“东部速度”

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再次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过去东部唯GDP主义正成为西部地区的复制模式。2011年东部地区除天津这个特例之外,其他地区的增速基本上处于下风,京沪两个直辖市更是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给调结构赢得一定空间。事实上,从年初的经济增速目标看,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淡化单纯的GDP增长目标的用意十分明显,与中西部摩肩擦掌的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鄂晋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和以川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更显示后劲十足。2011年湖北GDP同比增长13.8%,增速居中部第1位,GDP总量首超上海;山西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增长13%。2011年重庆GDP进入了“万亿俱乐部”,经济增速全国第一;而四川全省生产总值则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近15%。

实际上,从全国层面看的经济减速在地方层面来看并不怎么明显,中西部板块的GDP答卷则让中国的“诸侯经济”现象色彩更加浓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诸侯GDP崇拜的态势难抑,中西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正在复制过去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模式。投资驱动仍是中西部经济增速强劲的头号发动机,造就了“东部速度”在中西部地区的开花结果。2011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2%,增速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增速较快的青海、贵州分别增长45%和40%;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增速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较快的黑龙江、湖北分别增长33.7%和30.6%;而东部地区同比增长只有21.3%,增速同比减缓1.5个百分点。

现实中,投资冲动在拆迁盛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新拆迁条例明令禁止“行政强拆”,但中南海的政令并未能挡住地方政府的推土机,因拆迁自焚或活埋的报道始终不绝于媒体,农民“被上楼”现象风起云涌,虽然这些并不是中西部地区的独有。而且,从最新的迹象看,不管是山西的“项目落地年”,还是贵州的“提速转型是总目标”,2012年中西部的投资拉动作用或许还会进一步加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来说并不是福音。

挺进“俱乐部”

中西部省市的“万亿元俱乐部”在加剧扩大,城市的“5000亿元俱乐部”迅速扩容,GDP主义淡化仍难哉。据统计,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万亿GDP俱乐部”快速扩容,原来成员只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家;到2005年,“万亿GDP俱乐部”迎来了河南、河北两家;2006年增至7家;2007年扩大到9家,此时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成员尚只有河南和四川;2008年膨胀至13家,湖南湖北两兄弟加入进来;2009年安徽省的加入使队伍膨胀至14家;2010年则扩容为17家,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成为了加盟的新成员;到2011年则急剧增为23家,中西部地区又是最大的赢家,广西、江西、重庆、山西纷纷迈进“万亿元俱乐部”的大门。可以看出,中西部省市“万亿元俱乐部”从2004年的一家没有到2011年的13家,弄高GDP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力度不可谓不大。

与此同时,在城市“5000亿元俱乐部”不断扩容的声浪中,中西部地区的分量也在显著增加。据统计,2010年迈入“GDP5000亿元俱乐部”的城市有17个,中西部地区只有重庆、武汉和成都三个,至2011年这一数字扩大至20个,长沙和郑州跻身进来,中西部地区的成员数量壮大为5个。特别是武汉和成都分别作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代表城市,2011年极有可能进入到全国城市前十。实际上,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全国城市GDP排名前十位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成都、无锡和武汉,中西部已经有3个城市。

虽然说中西部地区的GDP加档有其后发优势,但现实中仍在走东部地区的老路,靠土地争夺承接产业转移的“落地权”,一些省市追求GDP的冲动犹在,为了跻身GDP的所谓第几梯队,不惜一切代价为GDP的荣誉而战,GDP多半仍是由钢筋水泥筑成的,且建立剥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如此GDP为纲的思维模式和政绩考核,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将强化这种传统的更注重短期利益的模式。

政治年的经济牌

中西部地区的GDP目标仍是十分强劲,GDP指标在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叠加的2012年中的作用或许仍会强化。从已公布的2012年GDP目标来看,中西部地区的省市均为两位数,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虽然说一些省市都在淡化GDP增速,试图改变以往“以GDP快速增长为纲”的发展思路,但实际中各地GDP的目标与“十二五”全国经济增长7%的目标仍是有点不大协调,多省份提出GDP“翻番”的目标,其中19个省的预期增长率都高于10%。2012年内蒙古以15%的目标位居首位;贵州紧随其后为14%,高于去年目标13%约1个百分点;广西GDP增长目标为13%,高于去年3个百分点;山西GDP增长目标为12%,维持与去年的目标一致。

从中西部地区的GDP目标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心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中国经济增长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大国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平衡机制决定了中国GDP在数字上的可观性。事实上,在总结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原因中,有不少学者都认为,“县际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梯度差距和区域竞争,或许也正是中国经济在减速中2011年仍以GDP9.2%的速度雄傲全球的原因所在,这与处于主权债务危机泥潭中挣扎的欧洲和仍在经济复苏道路上步履蹒跚的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不奇怪尽管中国模式仍然模糊,但西方在经济问题上对中国已是越来越重视了。尽管中国高层缺失了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但中国话题依然是讨论的焦点。而且,从1月28日出版的一期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新的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版面。这是70年来该杂志首次为一个国家开辟专栏,上一次还是在1942年开辟的美国专栏。

由于2012年下半年中共18大将召开,今年可谓是中国的政治年,经济与政治绑得尤为紧密,各种改革争论的声音也是热闹非凡,仅靠统计数字恐怕是难以全面观察的,难怪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如是表示“2012年将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实际上,2012年作为中国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叠加的关键一年,GDP这个决定官员升迁的指标或许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在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下,经济周期也要服从于政治周期,不管是GDP的增速,还是GDP的总量,都关系着地方领导人的面子和政绩,各地自然少不了要“刀光剑影”的竞争,谁也不会小看了GDP这一必不可少的政治升迁筹码。

GDP路径依赖

中西部地区摆脱GDP崇拜说易行难,路径依赖决定了唯GDP主义还得持续下去,只是区域有所转换而已。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各地政府像学校抓高考分数和升学率一样来抓GDP,虽然大家都知道高考比较僵化,但现在还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替代它,GDP也是如此,都知道这是一个重量轻质的指标,很多时候GDP的华丽数字与民生的幸福感并不相协调,但是现在要地方政府动真格、真正摆脱GDP崇拜很大程度上又是说易行难,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看法在中西部省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黄奇帆在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回应媒体提问时如此表示,“东部适当放慢一点,不再追求过高速度,是合理的;西部适当快一点,比东部中部发展快一点,也是中央的要求。结构调整,不唯GDP有理,西部开发争取GDP领先也大有道理,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这种说法虽然委婉的认为“西部快一点,东部慢一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形式,但是对于地方来说,既讲GDP,又不唯GDP,恐怕现实中又是难以平衡的,结构调整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是个问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春节前的一次内部论坛上透露,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估计为3%左右,但3.5%的全年目标却是“不敢说”。

毕竟,由于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体制,在现在的官员政绩考核中,GDP本身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依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指标,路径依赖决定了唯GDP主义还得持续下去。在这种GDP目标的“你追我赶”过程中,GDP水分问题自然受到质疑,地方GDP总量一直超过全国数据即是最好的例证。而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调结构的目标也并不是那么给力,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拉动依然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方面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争夺的势头不减,例如成都重庆争抢富士康,各省频出高招抢占傍央企大款;另一方面在一系列国家级区域规划的光环下“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难遏,不少地方以建设产业园区的名义或发展新兴产业为幌子,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的依然是土地的主意,暗地里大搞房地产开发,更有甚者打着转型试点的旗号却上一些高耗能项目。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转型的号角早已吹响,地方政府的各类文件中也是闪烁着“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的字眼,像北京这些地区更是将“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等屡屡提及,中国经济转型在路上。值得警惕的是,虽然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向中西部转移已日益明显,但地方唯GDP主义的区域转换也正在进行时,现实中唯GDP主义依然顽固,仍是不少地方官员的终极追求。中西部地区借助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以及各种国家级区域规划的战略机遇,经济增长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将唯GDP主义继续演绎下去,过往东部地区片面追求GDP的做法正在中西部地区得到复制并强化,重量轻质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占优,唯GDP主义的区域转换强化格局,或将是中国经济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基本原则,虽然在口号上各地政府都认为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但在现实中,蛋糕是做大了,但分得却并不那么好看,从全国的整体情况看,经济增长的蛋糕分配依然失衡,2011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速仍旧没有跑赢GDP、更是远低于财政收入和国企利润的增速。而在中西部地区在尚未做大蛋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既能做大蛋糕,又能分好蛋糕,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因此,中西部“弯道超车”改写区域经济版图的进程中,如何摆脱“唯GDP是从”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向可持续的、均衡的协调发展,将是各地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已发《南风窗》2012年4期

    进入专题: 唯GDP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5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