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代尔:希拉里应反思缅甸之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2 次 更新时间:2011-12-06 13:30

进入专题: 美缅关系  

杰夫·代尔  

这些日子,随便打开一本杂志,几乎都会看到关于美国、中国和印度在亚洲展开新的“大博弈”的标题。乍一看,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对缅甸的访问似乎正好符合这种描述。

表面上看,希拉里缅甸之行具备一个旨在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复杂棋局的所有元素。就在两周前的同一天,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访问了澳大利亚北部城镇,宣布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在此驻军——此举体现出美国政府对中国“南海战略”提出的挑战。

希拉里访缅是对缅甸国内出现的改革迹象做出的回应。这些迹象包括缅甸决定叫停一个受到民众抵制的、由中方在缅甸北部承建的大坝项目。承建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China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不仅仅是中国最重要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前总理李鹏的女儿还是该集团的高管。此举对中国可谓一种相当大的冷落。

在北京,许多人将美国政府重新接触缅甸视为其更广泛遏制行动的一部分。更具阴谋论的说法得感谢维基解密(WikiLeaks)披露的有趣细节:缅甸某些反对该大坝项目的组织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资助。

然而,尽管希拉里可能忍不住陶醉于缅甸之行的重大地缘政治意义,但她最好是在考虑缅甸的问题时避免针对中国。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是忘掉北京、直接致力于眼前的事务:缅甸实施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不会被轻易排挤掉。对一位打算确定政策新基调的缅甸新总统而言,叫停上述大坝项目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该项目受到民众的普遍反对。但中国仍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国,在缅甸还投资了另外6个大坝项目。中国企业在缅甸各地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开辟了缅甸产品运往中国西南部的通道。此外,中国正在缅甸建造输油管道和港口,这将让其在缅甸印度洋沿岸获得极为重要的战略立足点。中缅两国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这个难以撼动的大局不会受到某一争端的干扰。

此外,美中两国在缅甸也可能存在某种共同利益。中国政府或许不愿看到又一个邻国变成亲西方的民主国家,但它却切实希望缅甸建立一个更具合法性、更能代表民意的政府,能够终结缅甸国内层出不穷的民族冲突——这也是希拉里打算强调的主要议题之一。2009年,在缅甸军队与果敢特区民兵爆发军事冲突之后,中国曾见证了中缅边境的难民危机。现在,中国的投资行动正进一步将其拖入缅甸各地的其它冲突地区。

中国很可能支持希拉里的另一个论点,即反对缅甸的任何核野心。另外,会有许多中国企业乐见拥有6000万人口的邻国缅甸摆脱经济制裁。如果美国与缅甸接触是结束对缅制裁和振兴缅甸经济的前提条件,那么许多人将会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种种分歧之后,美中两国政府不太可能合作推动缅甸改革,但两国利益的确存在着多得惊人的重合之处。

最重要的是,对美国而言,试图在缅甸用计战胜中国可谓是一个陷阱。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美国会淡化对人权和改革的关注,来换取缅甸的政治支持。缅甸政权中有不少人会非常乐意支持这种现实政治做法,即挑拨美国政府与中国和印度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保持自己对权力的控制。

美国在亚洲的长期目标不应是打造一个规模比中国还大、由有时令人尴尬的友国组成的俱乐部,而应是一种开放经济政治秩序的延伸——它应与美国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而且中国政府除了与之打交道外别无选择。缅甸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让美国的战略与人权主张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

    进入专题: 美缅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7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