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泰勒( 1993) 曾提出一个非常具体而又简单的货币政策规则, 同时利用此规则考察了美国1987~ 1992 年的货币政策, 并且发现这种规则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拟合得很好, 这就是著名的“泰勒规则”。近来的许多研究也表明, 该规则能较好地反映西方国家成功的货币政策实践的实质, 所以实际上也已经成为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加拿大银行操作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泰勒法则的提出最初实际上是来源于对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 因而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Clarida 等( 1997,2000) 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就把研究方向转向现代经济学理论模型, 并且通过严格的数理模型推导得到了类似于泰勒法则的利率反应函数。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全球各个国家( 或地区) 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 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日益显现, 于是经济学家也相应地把研究范围从封闭经济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的环境中。Obstfeld 和Rogoff( 1995、1996) 开创性地将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引入到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来分析汇率问题, 此后许多经济学者都以此框架为基础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 围绕这个方向的研究和发展被统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 Lane, 2001) 。结合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Calvo ( 1983) 交错价格调整的定价方式, Clarida 等( 2001, 2002) 也相应地把研究领域扩展到开放经济环境中, 深入考察了国际货币政策问题。本文就是在Clarida 等( 2001, 2002) 理论结论的基础上, 发展了标准泰勒法则的内涵, 并试图用中国货币政策数据对泰勒法则的扩展型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的第二部分将介绍标准的泰勒法则, 同时提出扩展型泰勒法则的具体形式; 第三部分是利用中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数据对泰勒法则进行计量检验; 最后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需要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