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毫不放松地抓好生产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8 次 更新时间:2011-04-06 00:16

进入专题: 农产品  

杜鹰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今年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的重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温家宝总理强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要实现这一调控目标,就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对于今年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确保农产品供给对稳定通胀预期的重要意义

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上升。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是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食品价格上涨是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最主要的“推手”,如果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大,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调控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时,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因此,农产品价格调控,决不能简单地打压农产品价格,而要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和降低流通成本上下功夫,努力把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防止大起大落。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出现农业滑坡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两碰头”的情况,就很可能引发高通胀。在目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必须稳住农业这个基础。我们决不能因连续7年丰收就过高地估计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基本供求关系产生误判。特别是要高度警惕一些地方极易出现的忽视农业、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千方百计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油你涨”、“糖高宗”,去年以来由中国网民创造的形容物价上涨的新词层出不穷,折射出百姓对物价上涨的高度敏感。从蔬菜到粮食,农产品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粮价是百价之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会强化社会通胀预期,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另一方面,对城镇困难家庭、农村贫困人口、农民工、大中专院校学生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准确把握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及走势

农产品价格上涨,从长期看是由于需求刚性增长、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面决定的,但短期内价格的急剧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有四个原因。

流动性宽松。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7.8%,比上一个经济上升期(2001—2008年)年均16.7%高出11个百分点。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虽有减速,但依然高出计划数。货币过快增长,必然会引起商品价格的普遍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过多的游资追逐农产品的趋向十分明显,使农产品价格较易脱离供求基本面而上涨。

成本推动。据调查,去年3种粮食亩均总成本663.3元,比上年提高10.5%,比2005年提高56.1%,其中平均人力工价从2005年的25.84元/日上升到去年的62.23元/日,5年上涨了1.4倍。

国际市场的拉动。由于主产国减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种原因,国际市场谷物、油料、棉花、食糖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去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玉米、豆油期货价格全年上涨47%、52%和34%,创下近40年来最大升幅。联合国粮农组织监测的55种粮食食品批发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32%。纽约商品交易所全年棉花期货价格上涨64.6%,糖料期货价格上涨26%。

输入型通胀因素。从全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在延续,世界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发生严重分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分化。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实施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放任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引发汇率波动,推高石油、粮食价格,对国际游资投机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成为推高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推手。

此外,粮食价格上涨还与流通秩序混乱、农民售粮行为改变有关。由于预期粮食价格上升,一些中央企业、大型民营和外资企业在产区高价租赁收购库点,一些以往不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也入市收购粳稻、玉米。而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和储粮条件改善,农户并不急于在收获后集中卖粮,惜售现象普遍,加剧了涨价预期。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则与恶劣天气造成局部地区产量下降、运输受阻和流通环节费用过高等因素有关。

从今年形势看,推动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走高的因素仍将发挥作用,农产品价格上行的压力较大,全年物价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翘尾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持续走高,翘尾因素对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行的影响将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翘尾因素将继续对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这将给今年价格调控特别是农产品价格调控带来很大难度。

二是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关系进一步趋紧。去年全球小麦产量下降2500万吨,产需缺口为2000万吨,预计全球小麦价格两年内将维持高位。世界谷物产量、库存量均比上年度下降,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将跌至5.5%,是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大豆库存消费比仅为4.2%,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也处于10年来最低水平。从国内看,今年粮食消费量约10920亿斤,与去年10928亿斤的产量相比,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小麦、稻谷产大于需,但粳稻产需存在缺口;玉米深加工能力增长过快,深加工需求目前已经占玉米产量的较大比例。大豆产需缺口很大。棉花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些都表明,国内外农产品的供求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流动性宽松推升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货币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前两年过快的货币增长速度将对今年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今年货币政策收紧的难度也很大,央行没有设定全年新增贷款的指导目标,贷款投放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但仍将在较高水平。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流入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四是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将继续显现。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目前国际油价已经突破百元大关,更多的玉米、糖料、油料将可能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这将进一步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豆油已经出现国内与国际价格“倒挂”、散油与小包装油价格“倒挂”的局面,如果后期国际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国内豆油将承受更大的涨价压力。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仍将处于历史高位,这将直接影响国内棉花价格走势。

五是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特别是化肥价格已经出现反弹。从去年8月份开始,化肥价格止跌回升,近期化肥价格“淡季不淡”。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今年化肥价格还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也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去年11月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市降雨持续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同时,农业生产要在连续7年增产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困难之多、压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和市场调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全国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等工作。

要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今年要千方百计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力争粮食“八连增”。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进度,加强800个产粮大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同时,要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抓紧组织制定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东北地区扩大优质粳稻面积,支持江淮适宜地区推进“籼改粳”。二是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加快粮食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促进良种良法配套。继续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三是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提高早稻良种补贴标准,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和调动主产区广大农民、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四是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抓好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和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油料、糖料和木本粮油生产,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

要下大气力抓好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和消费增长很快,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6亿亩,产量6.18亿吨,人均消费量460公斤左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要继续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一是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扶持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温室建设,南方省区和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加强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蔬菜良种研发推广和蔬菜品种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发展蔬菜生产合作社,提高蔬菜生产水平。二是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中城市要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切实提高本地蔬菜自给能力,建立储备制度,强化城市蔬菜供给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新菜地建设基金收取标准,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加强城市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建设大城市蔬菜低温配送中心。三是抓紧组织编制全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蔬菜生产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布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蔬菜生产的责任,更好地保障蔬菜供应。四是抓好其他“菜篮子”产品生产。落实好扶持生猪、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点提高基层检测能力。严格“菜篮子”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无缝衔接,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要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和价格管理。一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全面落实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增加绿色通道品种。采取财政补贴、价格调节基金支持等方式,规范并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加快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继续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制定粮食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规范企业收购行为。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市场调控预案。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及时售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遏制过度投机。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打击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恶意炒作、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三是运用多种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综合考虑成本收益、供求情况、市场价格等因素,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做好生猪、棉花、食糖等调控预案。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把握好储备粮油投放、轮换的时机和节奏。控制粮食深加工能力过快增长,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四是加强农资市场调控和监管,保障农资供应,努力稳定农资价格。切实加强对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测和价格监管,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化肥用电用气运输优惠政策,做好农资市场调控工作。

要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不断增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特别是粮油效益低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观。5年来,3种粮食亩均现金收益提高68.6%,油菜籽亩均现金收益提高83.4%。但同期农民外出务工月平均工资提高了89.7%,说明从事农业的相对效益是下降的,种植一亩粮食全年的收益,仅相当于外出务工10天左右的收入。因此,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仍然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一是确保今年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水利薄弱环节特别是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积极研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去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为8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是2003年的3.86倍。其中,对种粮农民的“四项补贴”总量达到1345亿元,亩均补贴达到58.8元,约占物质成本的1/5,总成本的1/10。我们要认真研究农产品价格、成本、收益与补贴的数量比率关系,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进入专题: 农产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8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