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逢旭:抢盐,是盲从与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2 次 更新时间:2011-03-17 12:50

进入专题: 抢盐  

吴逢旭  

“你家买盐了么?”

我相信,今天一大早,许多人相互打听和问候的话语一定是:“昨天,你家买盐了么?”

像是一阵风,从北刮到南,浙江各地纷纷传来超市里的食用盐,在一天时间里被“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购而空。难道是食用盐生产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温州也一样。

一小包一元钱的食用盐,昨天已经被哄抬至5元、10元一包。一些人整箱、整箱地扛回家。有些人担心的是: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可能会危及到中国盐产业:“今后生产出来的食盐,也一定会受到核污染”,这些简单而又可笑的判断,在变成流言之后,迅速蔓延,进入普通人的视野,顿时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抢盐风潮”。

而这一幕是何等的熟悉:2003年沙斯流行的时候,一些人忙着抢购板蓝根,抢购白醋,甚至抢购大米。一瓶2元钱的白醋,最高被商家哄抬至100元。而最终的结果是:板蓝根也好,白醋也好,都无法有效防御沙斯。杀死沙斯的,是医学专家的科学诊断;杀死沙斯的是,人民政府和各地群众筑成的群防群控堡垒;杀死沙斯的是医护人员的卓有成效的奉献和牺牲。那些哄抬物价的商家,基本上都受到了惩处,而囤积白醋的群众,一家人只好花去几十年时间,把醋慢慢吃完。

说到盐,中国人都知道,早在秦朝,政府就实行严格的专管、专卖制度。私人贩卖食盐,是重罪,是要倾家荡产甚至被杀头的。近2000年来,中国沿海的盐场,都是由政府专控、专管。近年来,我们发现,沿袭千年的“海上盐田晒盐”的制作工艺,已经被逐渐淘汰:一是城市大开发,盐田被辟为商业和工业用地,而使得传统的“晒盐”工艺消失殆尽,二是海水晒出来的盐,口感也不太好。国家盐务管理部门转而从内地盐井、盐矿中找盐、生产盐。因此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吃到的食用盐,基本上与“海水”无关。既然与海水无关,那么,“盐将被污染”的说法,也就是地地道道的谣传了。

目前,我国的原盐年产量在6600万吨左右,而实际的消费量是400万吨左右,盐已经是供大于求的产品。实际上,供大于求的产品,在今天还有很多、很多:盐是,板蓝根是,白醋是,酱油是,大米也是。可见,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节节攀升的今天,在交通发达、资讯发达、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一些人用囤积货物的方法来抵御所谓的灾害,这种手段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我们没想到,日本的一场地震,居然也在中国人的内心发生如此之大的波澜:我们的一些人不去关切、观摩日本地震发生之后,国民是如何临危不惧、不乱、不制造谣言和谣传的;我们的一些人——当然主要是一些不良商家,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群众的恐慌心理,制造麻烦。对于缺乏学习精神的我们,理当虚怀若谷,继续“拿来”;而对于那些在国际性大灾大难到来的时候,“唯恐天下不乱者”,政府部门不仅要及时堵住他们的嘴,还要一一拿下,严惩不贷。

是的,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乱了,慌了,虚了。今天,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沿海各地抢购食盐“风潮”已经说明:这是一种愚昧的消费;这是一种盲从的消费;这是我们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呀。

所以,我们要继续擦亮眼睛,放眼四看,登高远望,冷静思考。各种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进入专题: 抢盐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45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