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6 次 更新时间:2010-12-21 17:3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高尚全 (进入专栏)  

我始终认为,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黄金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解放思想,开始思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时,万众一心,从上到下,都热切希望改革,摆脱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邓小平说,不改革没有出路,可以冒点风险。胡耀邦说,中央没想过的问题大家可以想,可以干。是邓小平、胡耀邦和赵紫阳领导和推动了80年代改革。

那也是我最繁忙的年代。1982年体改委成立时,我奉命调入;三年后,又被任命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还参与创办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当首任所长;后来担任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其实,早在1956年,《人民日报》曾发表过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有意思的是,编辑为它配了个漫画:某企业想买打字机,向中央部门打报告,等候审批,只见中央领导的办公桌上堆了一大摞文件。为此,我差点被打成“右派”。

虽说中国人的命运都和改革相连,而我的命运和改革的关系,更为特殊和深入。如果从1956年算起,历史和时代把我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连在一起,到如今整整54年了。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我来说,是使命、理想、思考、实践,也包含着心血和感情。今年我已经81岁了,怎么能想到我这一生的命运和轨迹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连在一起呢,所以,我自然非常关注中国改革史的研究。

柳红的《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以80年代为背景,以经济学家为主线,涉及了那个10年内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及其贡献。她把80年代的经济改革置于中国30年改革的历史中,用大历史的尺度来看80年代;再用10年,来看它承前启后的作用,给读者牵出了一个历史脉络。对于80年代的亲历者,柳红做了大量采访和考证,这是十分可贵的。历史不可以大而化之。中国是一个有记载历史传统、讲究考证和考据的国家。如何评价80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论你有什么样的判断标准,都必须基于事实。本书涉及的人物很多,是80年代经济学家的群像。从中可以看到,她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强调分歧和所谓“斗争”。在历史转折中总会有分歧、矛盾、争论,总会有人成为一个历史遗产的继承者,也会有人被淹没。她把那些曾经做过历史贡献,知名的、不知名的、已经作古的人物挖掘出来,表达了崇敬和纪念;对今天明星般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没有因其今日光环,美化其80年代的角色。柳红并非历史专业,但是遵循了治史的基本原则。

作为体制改革的直接参与和实践者,我了解它的发展过程,目睹它的成就,体验了它的缺失。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我所熟悉的。读来一是亲切,二是感慨。希望柳红能把这个研究继续做下去。研究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80年代的精彩和丰富,非一本书所能容纳。我希望,这是一本记载80年代经济改革历程、经得住历史和后人检验的书。

2010年8月18日于北戴河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生于1929年,上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1985—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进入 高尚全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9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