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解读温州经济模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62 次 更新时间:2015-04-09 21:03

进入专题: 温州经济模式  

杜润生 (进入专栏)  


温州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广泛注意。温州经济确实值得研究。这里谈一点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个自发秩序


温州经济,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它是自发的,又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


过去,社会上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可以设计一个改造社会的蓝图。未来社会生产和分配是什么样子,文化是什么样子,政治组织是什么样子,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是什么样子,在蓝图中都可以设计得非常具体。持这种主张并作过这样设计的,不少人是一些伟大的学者。另一种主张,认为对于社会发展指出大方向和基本规律,是可能的,但不主张搞很具体的设计蓝图,而任由群众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合力增加社会福利,形成自发扩张秩序。历史证明,在社会发展领域,蓝图和实际,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预先设计得越具体,越难于符合实际,最终陷于空想。比如说,过去曾有过空想的社会主义,并没有成功,结果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代替,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尽管如此,社会主义事业毕竟还是在实践当中,人们受信息供给的限制,总难免犯理想主义式错误。比如说,我们曾要求全社会清一色的公有制和惟一的按劳分配形式并存,不容有其他的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这种设计至少是不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结果在实行了二十年后,不得不进行改革。


历史表明,在自发秩序下,出现先行者的实践样板,产生诱导作用,通过相互博弈,不断扩张完善,形成新的体制、新的制度,这正是一般性规律。


温州经济就是一个实证。在本世纪50年代,永嘉县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那时候叫土地专管制,得到中共县委的支持,温州地区千余村庄群起仿效。不料遭遇挫折,这件事一度被打下去了,县委几位领导人都受了处分。但是温州人并不从此甘心,他们继续走永嘉县的道路,包产到户几起几落,还把这种自发机制引到城市里面去,另辟蹊径。


浙江这个地方土地太少,人口太多。温州人从明清两代起,就到外地经营,有的还出海渡洋,到外国去创业。建国以后外出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就地在农业以外寻找就业机会。从此开始搞小商品生产,如服装、鞋帽、低压电器、眼镜、商标牌等。“小商品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市场取向,家庭经营的个体经济私人企业因而获得大发展,结果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大群体。论其特色,它是一种高于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自发的、扩张的经济秩序。这个秩序从永嘉的农业开始,发展到温州全境,从温州、台州,一直扩展到全省。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经济大省,现在浙江与广东并驾齐驱,国内生产总值达700多亿。


温州能有今天,我以为最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当地政府职能简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及其日常经营,始终不去直接干预,而把主要精力都用来改善宏观环境,搞好建设规划,制定游戏规则,依法实行社会监督,兴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税收制度,充实财政实力,搞好基础建设等方面。从前看到的那种荒凉、脏乱的景象已不复见。现在道路宽畅,市面干净、卫生,交通发达,电力、电讯供应良好。这就实现了中央说的,真正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


中共浙江省委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放手: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放手发展多种经济,放手发展比较优势。“三放手”从宏观政策高度,肯定了自发的发展秩序,使之成为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取向。现在大家都已看到浙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那里的个人经济收益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可谓市场繁荣,社会稳定,前景广阔。


城镇化、聚集效应


商品生产是有成本的,有一种成本叫做交易成本。理论上,只要是自由市场经济,交易成本就是零。但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总是存在摩擦,存在来自多方面非协调阻塞因素。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为避免不公平竞争,协调彼此行为,必需制定游戏规则,讨论,开会,洽商,都得费时间,支付费用,就是说要支付交易成本。实行经济核算又必须节约交易成本。这方面,温州人先是把个体经济组合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体,有股份制、合作制、合资经营等。联合体的出现,一方面体现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社会化,另一方面,也为了体现节约,而使交易费用内部化。此外,适应为小商品扩大交换规模的趋势,进而建立集散中心:小商品专业市场。1999年,各类商品市场4347个,成交额3600多亿元,居全国之首。


过去中国社会有一种流行做法,叫做“扎堆”。做买卖的人找一个地点,同行同业扎在一块,能便利客户。温州有闻名国内外的钮扣市场,就是从扎堆长大的。这些市场带动各乡各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发展小型制造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发扩展,又建造了一些小城镇。龙岗镇就是一个代表作。按温州的建制,镇原来是18个,现在发展到144个,1999年,城镇人口达到40%,比全国的城镇水平30%,高出10个百分点。浙江全省,镇的建制由1978年的200个增加到1998年的1000个。


小城镇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小”,更表现在它是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作为网络结构,发展了不同于农村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对于加入者,有利于取得某些自己缺乏的生产要素,能够比较轻易地学会经营、生产、服务。农民加入,较快改变了农民身份,第二产业进入城镇,可以共同利用服务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乡镇企业,分散部署于乡村田野,不利于服务业成长。乡村里面不可能到处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运输、通讯等机构。如果企业自己设置这些机构,搞小而全、大而全,又将加大成本。所以,聚集到城镇不单有购买服务的便利,同时便于收集信息,据以安排自己的生产、分工,当今还能利用互连网络发布信息,争取社会认同本公司业绩,并得到社会认同与合作。


只靠家庭分工,没有社会分工,经济是难以充分发展的。城镇能够促进生产的社会化,而生产社会化又能促进生产关系的社会化。城镇化、工业化、社会化乃是一个事物的多维表现,是社会赖以取得进步的必备条件。


人们向城镇聚合,取得聚集效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产生对周边的辐射作用,从而把周围的乡村经济带动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温州人每到一地就相互扎堆,到了北京就创造了浙江村,有一个,就带出多个,到了意大利又创造了许多浙江村。温州现在有100多万人在全国,30多万人在国外,创造了一个大网络。它为温州人互助互学,相互策应,协调对外交往,在异域经营事业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样一个人,离开网络,就会失去一切既得利益和机会。这正反证了网络存在着强有力的凝聚力。


混合型经济:结构与功能


温州经济主力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分属乡镇所有、个体所有、合伙及个人所有,是混合型所有制。它们已在全市GDP中占到了最大份额。产业革命兴起时,人们都说企业“大的是好的”。今天信息革命兴起,应该说“小的也是好的”。小企业把物质劳动和经济决策统一于一身,利于萌发创新意识;而创新机制又接近生产单位,利于提高技术更新速度,争取市场先机;在温州,50万块钱就可以办个小企业,利于吸纳分散于全社会的人才和资本。小企业为数众多,每个企业又是一个小学校,可以培养大批的企业家。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实现充分就业。


大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也不可缺少。温州也生长出一批民营大企业。鉴于国内大企业,规矩很多,阶层等级严格,行动僵化,办事迟缓,形成路径依赖,很难改变。温州为避免这些弱点,正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的新途径。例如天正集团,调整股权结构,成立董事会、监事会、企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企业法人治理秩序。浙江其他地区的乡镇企业也带有“小全民”的负面影响。前几年也实行了体制改革,推行了股份合作制,社员自由持股,允许干部持较大股权。据调查,改革后,经济效果明显提高。在全国市场景气欠佳时期,浙江的乡镇企业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浙江国有大企业,资产总量是增加的,在全省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由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机构,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目前还需要精简人员,以利提高效益。此时,发展中小企业可为下岗人员再就业提供机会,减少就业压力,利于政府利用这个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正如省领导人所说,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乃是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


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新


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老百姓自力更生求生存、求发展。多干少说,或者只干不说,用一种平常心埋头苦干。可惜这种努力曾一度遇到姓资姓社、姓私姓公之争的干扰,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80年代初,有几个人向中央告温州的状,在这种情况下,温州人还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照旧实事求是、埋头苦干,这是温州的一个好传统。好传统不能丢,但更要记住:不可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已有的成功,只不过创造了一个新起点,断不能使之成为发展的终点。须知,自我满足情绪发生之日,也就是落后的开始之时。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


最近有报纸报道,有好几个企业从温州撤退了。有人问:温州那么好,为什么要撤退呢?那个企业说,我在温州,因为土地问题请政府解决,结果5个月都没解决。还有一个企业说,这个地方原来负担不重,现在各种摊派增加了。报纸这么说,是否属实,我没考证,我只把这个信息原封反映,供参考。


温州已取得很大成绩,必须面向未来,必须面向国际,不但要参加国内的市场竞争,也要参加国际的市场竞争。我国加入WTO的时间已经迫近,加入WTO,我国要降低关税,从31.5%降到14.5%,一般工业品从24.6%降到9.4%,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信息技术降到0。今后将更多地允许外国货进入中国。我国也可利用同样的优惠条件,向100多个WTO的成员出口商品。这表明:从此,我们将走向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温州过去在国内竞争中是很有力度的,今后要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必须主动地、有准备地接受这一考验。如果温州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可以给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平衡我们的国际贸易,使我们放开门户不受损失,少受损失。


加入WTO既不是一个陷阱,也不是免费午餐,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面对现实必须加紧工作,工作的总目标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因此我建议:


第一,为更新产品质量,温州有过两次创业史,其中一次是纠正假冒伪劣行为,改进质量,取得信誉,值得称赞。今天,现有产品的现有技术又需进一步提高,使质量升级,成本降低,创造品牌,打进国际市场。为此要成立一个技术服务中心,开辟一个产品目录,更新生产技术,更上一层楼。


第二,树立创新意识,更新生产技术。为此,一定要大批引进与培育人力资本。当代市场上的商品竞赛同时又是技术科学的竞赛,而技术科学的竞赛又是人才的竞赛。温州工业,从个体经济起步,以家庭经营形式为主,有优点,也有弱点。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经济起动能力。弱点是,它被血缘关系所束缚,妨碍多方引用新的人才。为引入人才,必须向五湖四海开放。今后的经济将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不是消灭物质,而是改进生产投入品比例,把产品中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把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为此,必须把教育事业建设提到应有的地位。政府办学,民间也要办学。正泰集团、东方集团办学校,是很有眼光的举措。


第三,知识经济,需要进行风险投资,开发高新技术,重点推广计算机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设计产品。学会利用互联网络,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发现商机,创造商机。


美国的新经济以硅谷为代表,企业都是小企业,但它的创新能力很强,企业成员大部分都是大学以上学历。他们在酒吧里自由讨论,交换思想,形成许多技术构思,很快把想法变成实际。硅谷还有一批风险投资组织,专门支持正在研究和发展当中的科技项目。项目有成有败,只要成多于败,收获大于支出,就要冒点风险。现在那里的风险投资已在120亿美元以上,并且还在增加。


温州市政府与企业界都应该考虑设置风险投资,支持一些正在创新之中的项目,准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小学课本上,龟兔竞走的故事很好。兔子跑得很快,但是它路上睡觉了,乌龟走得慢,但是它一路不停。最后是兔子败于乌龟。温州人是不会自满的,假如自满也不会有今天。不过,除了谦虚以外,还要加强一个东西,就是创新意识,走创新之路。巩固已有的成就,必须创新。创造未来,更需创新。

进入 杜润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温州经济模式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