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研韬:中国媒体需要全盘体检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5 次 更新时间:2009-09-20 20:32

毕研韬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先生建议,\"用一种量化指标对中国所有外宣媒体做全盘体检,不合格的全都收摊关门,一定会有不少人财路被断,荷包大缩水。\"(《上海政协网》2009年7月31日)曹先生认为,对外传播是对内传播的延伸;连自己国民都不屑一顾的东西不会\"被其它国家的老百姓欣然接受\"。

我的理解是,曹先生不单纯是从媒介经济学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官方媒体,他实际上是从国际传播学的视角关注传播效果。曹先生此论的前提是,中外新闻媒体的受众具有某种共性。在很大程度上,我赞同曹先生的观点,因为一般而言,媒介的国内公信力和国际公信力是一致的。

那么,中国有必要劳师动众为外宣媒体全盘体检吗?我看没必要,因为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早有结论了:\"中国这么多的报纸、这么多的广播、这么多的电视、这么多的互联网,能够影响到国际舆论的东西很少,统计一下,百分之几都不到。\"(《星岛环球网》2008年10月29日)

和曹景行先生的建议相反,那些本该\"收摊关门\"的外宣媒体正在大肆扩张。笔者承认,目前的中国亟需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这也正是在下近几年的关注重点之一。但是笔者相信,目前的中国需要提升的是外宣媒体的品质,而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更准确地说,中国需要重新认识新闻的本质。

在中国,新闻媒体被称为舆论机关,官方媒体的负责人隶属于各级党委政府。换言之,新闻媒体是统治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本质上看,这并没有错。政治学者MichaelHardt和AntonioNegri就曾指出,\"传播系统是与军事和金融力量并列的帝国的三股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问题是,政府与媒体的一体化阻碍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当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较弱时。由于缺乏独立性,此时媒体对政府的宣传恰如法庭上儿子为老子的辩护。如此,不仅政府利用新闻媒体提高管治能力的愿望无从实现,新闻媒体的其他功能也难以发挥。此时的官媒已濒临死亡,变革求生也就迫在眉睫。

(作者系旅欧中国传播学者、海南大学副教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4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