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延复:知耻近乎勇——也说“常凯申”丑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81 次 更新时间:2009-08-06 09:39

进入专题: 常凯申  

黄延复  

我们清华大学历史系王副教授在外面丢了丑,把连中学生也应该知道的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弄错,引起学界的一片斥责乃至挞伐声,这是咎有应得。可是俗话说,“行家看门道,离巴看热闹”;又说:“大梁不正下梁歪”,外边的人哄一阵,笑一阵(当然,绝大多数都不只是哄笑,而是为我们学术尊严的陵替而痛心)大都就过去了,而作为“里边人”(其中当然主要是指清华相关各级领导),却是不应该让它轻易滑过,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耳红心跳之余,以“知耻近乎勇”的磊落态度认真思考一下,这种丑闻为什么会出在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特别是竟出在荟聚或造就过陈寅恪、梁启超、蒋廷黻、雷海宗、张荫麟、夏鼐,乃至吴晗……的清华历史系!

这件事确实是够丢脸的,一个堂堂清华历史系教授级人物,而且还具有“骄人”的主任级头衔(相当于足球场上戴着袖标的低能足球队长),竟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实是够“丢人”的。年纪稍大些的人,或者说中学时代稍微念过点英文的人,都应该知道蒋介石的名字有这个“奇怪的”译法。记得我读高中时,那时刚刚“解放”,英文尚未“一边倒”地被“斯拉夫语系”所取代,但“旧”课本一般是被“淘汰”了,常常以“活页文选”的形式应急。在曾念过的一篇文章里(好像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之类)就多次出现过这个译名,课上课下,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译名的后面是子音(k)结尾,在玩笑中就把它记得扎扎实实的了。这位“教授”兼主任级的人物,而且还具有“硕士”、“博士”头衔,而且还留学过国外,难道连中学的外语水平也没有?如果有,难道他在写文章过程中,连一篇英文文献也没有参考过?要知道,他的前辈、老系主任蒋廷黻先生,正是以她所“撰作”的那类专题——如《近代中国外交史》、《中国近代史》等)为学术专长的。

“大梁”不正,“二梁”才歪;现在的“二梁”出了问题,根子正应该从“大梁”方面找一找。

前不久离世的季羡林先生生前有一次感慨说:“我初听说清华历史系主任是学工程的某某某,感到很奇怪,一个学工程的人怎么会当起历史系主任来了?后来一想也‘通’了,清华不都是这样吗?”这段话真是语重心长!就是在季先生说这话的那一阵,清华历史系的的情况确实是够那个的,说是“历史”系,其实人员大都是从《党史》、《中国革命史》(最多也只是粗知点近代史)“转”过来的。季先生所指的这位主任先生经常不务正业——排了课不上(几乎常年交给一个自己指定的专人代理),自己却像一个跑单帮的商人,热中于跑香港,拉赞助,拿提成,以便主要是为自己、顺便也泽及系里搞创收(所以经常“口碑”良好),真是一箭数雕,腰包奇鼓。但正如他“身边”的一位人士所说,他不上课倒好,免得胡说八道“捅漏子”。因为上课时他经常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而公然大放厥词,说什么“慈禧太后也是‘改革家’”;“中国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加孔夫子”;“我们汉族人的本事就是经常把少数民族同化掉”(大意);“釜底游鱼就是拿斧子砍鱼”……等等。最近我们几个退休老头闲聊时都认为,要比起这位“常凯申”副教授来,我们这位正教授兼正主任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幸他没有什么“著作”,否则像“常凯申”这样的丑闻定会成筐成筐地端。所以在这样的系出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值不得大惊小怪的!

但“不幸”的是,我们这位主任先生却经常被学校当做“能人”、“大红人”、“破格提升”对象(他和另一位“押题专家”曾是极少数“破格”提为教授的“新秀”)来使用,有一阵似乎还被聘为“校长顾问”。我无意做“事后诸葛亮”,也不是瞎吹呼,我確曾不止一次对一位曾作过我的顶头上司、我尚能进上片言只语的某校领导“谏言”过,我说学校这么“抬举”这个人,这是和群众舆论背道而驰的,是有损校誉的,总有一天学校要为此而付出代价。无奈“人微言轻”,或“因人废言”,人家不但不予理睬,反而“愈演愈烈”,现在终于品到苦头!但我敢说,如不认真对待,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清华历史系,这是个何等光荣而值得骄傲的字眼!首先,它一向倡导鲜明的知耻感,视荣誉如生命。上世纪20年代末,国内兴起了一股“群趋”国外受国史的风气,陈寅恪先生觉得这是国内史学界的一种奇耻大辱,恰逢北京大学史学系己巳届毕业生邀其作纪念题词,于是挥笔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抗战期间,出身贫苦、大器早成、甚为陈先生赏识的清华历史系俊才、有“第二梁任公”美誉的张荫麟教授英年早逝,陈先生悲伤之余又赋诗两韵,倍赞其学风纯正、人格高洁,曰:“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曾用牍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自叙汪中疑太激,丛编劳格定能传。 ……大贾便便腹满腴,可怜细腰是吾徒。九儒列等真怜丐,五斗支粮更殒驱。世变早知原尔尔,国危安用较区区。闻君绝笔猷关此,怀古伤今并一吁。”读之令人潸然。再如吴晗学长,虽然由于过于轻信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在险恶的政治风浪里出了问题,引起一些非议,但他的学格一向纯正,最近还有人撰文指出,他特别强调学风建设,强调治史要德、学、识兼备。……这样的学系,这类的学人,这样的学风,竟被他们的不肖后代毁于一旦,怎不令人痛心!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翻译出了毛病,固然是由于学者自身的学术水平问题,但是:“……几大名校合力培养出这么一个‘常凯申’的发明者,表明整个学术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巨大的漏洞。……译著错误百出,大不了不买,或者下狠心学好外语,自己翻墙就是。可要是一大批学养匮乏的学者充斥高校,那将是千万学子的不幸。扭曲的学术体制或已造成的恶性循环,使整个学术界面临全面垮塌的险境。……”

诚哉斯言!

清华历史系眼下的情况如何,我不得知,也不敢妄评。但应该结合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予以认真的检讨和整顿,则应该是肯定的。

2009年仲夏于清华园寓所

    进入专题: 常凯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59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