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094 次 更新时间:2009-07-14 11:15:43

进入专题: 文化传统   专制主义   现代化  

李慎之 (进入专栏)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文化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唱“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最最反动黑暗的东西。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朦朦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I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庞朴同志套用中国古老的说法,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我的看法相似而不相同,至于到底什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庞朴同志并无具体说明。我以为,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其中任何一种,不论从今人看来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只要没有消失,或者基本上没有受到(1840年以来)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彻底改造的都算。但是它又是一个变化的、包容的、吸收的概念。古老的东西只要慢慢失传了,如《周礼》中的许多规矩、制度,也就从传统文化变成已死的“文化遗迹”了;外来的东西,只要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了,与中国文化接轨而融合,它就可以称是融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了。比如西服、芭蕾舞……,我们今天是没有人会把它看成是传统文化的,但是再过若干年,它们就可能像我们今天看胡琴、金刚经……一样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文化传统则不然。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影响几乎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如庞朴同志所说的是一种惰性力量(或日惯性力量),“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因此,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不居的;而文化传统应该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它应该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根据我近年的观察与研究,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一言以蔽之日“专制主义”。为什幺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为什幺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这个问题太大。我只能依靠权威学者的结论来作我的根据,就是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的一段话。他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出的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对于主宰了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三纲六纪,我还要引用中国近代第一位“儒学名臣”曾国藩在他家书里的话再作进一步的说明。他说:“罗婿性情可虑,然此亦无可如何之事。尔当谆嘱三妹,柔顺恭谨,不可有片语违忤三纲之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故传日:君,天也;父,天也;夫,天也。‘仪礼记日: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尔当谆劝诸妹以能耐劳忍气为要。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时)曾国藩这段话把三纲都提到天的高度。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后最高的概念,确实只有希腊柏拉图所说的Idea可以相比,因此,把三纲六纪(六纪指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说称之为“形而上的”也是完全可以的。

  我过去常常引用宋朝文天祥的《正气歌》,以为他所歌颂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也是极具形而上意味的中国民族精神。实际上,它也是专制主义下的爱国忠君的表现。只要再往下看:“……为严将军头,为稽侍中血。为张唯阳齿,为颜常山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就足以证明了。这些话跟明朝人的话“万古纲常维宇宙,一生节烈凛星辰”,再到上引清朝人曾国藩的话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意思。

  当然,经过这一百年的西化,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父母、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历来被认为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一个孝字,现在已经几乎听不到看不见而被洋里洋气的“爱心”代替了。但是只要一加审视,三纲在历史上就不是平等的,作为政治范畴的专制主义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是子事父的“孝”和妻事夫的“顺”可比的,这是没有制约的权力结构的本性决定的。这一点只要看《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这一幕就明白了。不是她先向长辈请安,而是祖母和父母先要跪迎她这位贵妃,这就叫做“未叙家人之情,先行君臣之礼”。因此,在皇帝被推翻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老百姓对人主的“忠”,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长存不衰,而且变本加厉。我是清朝覆亡十二年以后才出生的,然而我记得在小学读书的时候还学过一首歌,虽然连调子都记不起来了,但是有一句“把生命交托给总理”却还记得很清楚。总理指的是国民党的总理孙中山。他都已死了,而他的在天之灵却还要管治着中国的芸芸众生。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学过一首歌,头几句就是“大哉中华,代有贤能,蒋公中正,今日救星”,歌颂的是既非国家元首,又非政府首脑,可是却在实际上统治着中国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至于以后高唱《东方红》,歌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的;怕一直到今天还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说专制主义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还决不是仅指这些形式,而是指它的实际影响。虽然可以同意多数世人的见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宗教的文化,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文化。这个意识形态就是主义,译成洋文就是totalism,autocracy,tyranny,authoritarianism,despotism,totalitarianism,absolutism……这些辞程度有强弱,范围有大小,但是基本意义不多,而中国的专制主义,因为时代的不同,内容也多少有些变化,但是大体上不多。它完全控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各种表现,尤其是支配了中国政教礼俗。它实际上就是历来所说的名教、礼教、礼法。我现在特别拈出“政俗”这四个字,以为可以说得更全面、更明白些。凡是能决定支配一个国家、一社会的政教礼俗的,就是意识形态。

  非常特殊的是:就专制主义之作为意识形态而论,不论是中国文化的大传还是小传统,也不论大小传统怎样划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随便举一个例子,一个多世纪以前,被正统的清朝与儒家视为异端的“太平天国革命”,实行的“万事爷哥朕作主”,“敬主方是真敬天。,”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那一套。其它的武林、黑道…”就不用提了。中国人之接受专制主义正是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共元老李维汉在1980年5月24日特意求见邓小平,向他提出,所以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是因为中国的封建遗毒太深。因此建议邓小平“补上肃清封建遗毒这一课”。邓小平完全同意李维汉的意见,并在6月27日指示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报告时,特别提出

  要“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馀影响”。可见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恶梦的中共元老们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毒害是有共识的。他们之所谓封建主义就是我所说的专制主义。不过所谓“肃清”的工作后来也并没有坚持下去,而是不了了之。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专制主义的传统太深,深到不易认识清楚,深到不能真的触动的程度。附带说一句,本来也可以以别的概念来总结中国的文化传统,如由范文澜发明而后来得到顾准赞同的“史官文化”,又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各派各家部标榜的“道”,或者宋以后的“理”,甚至“天人合一”、实用理性、忧患意识、乐感文化……等等。但是认真研究一下,这些概念实在都是过分抽象,因而暖昧不清;或者信口开合;言人人殊(中国人的“道”不知有多少种说法,甚至一个人都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真是“子之所谓道非吾之所谓道也”,只有“专制主义”这一概念才能满足“文化传统”的定义各方面的要求。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正脉正是一种政治的文化,权力的文化。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制主义

  

  “意识形态”一词,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这个解释大概受到日本人的影响。事实上,“意识形态”这个词也正是日本人藉与中国人共享的汉文,对西文ideology的翻译,其实不但文理欠通,意思也不确切。据英国的牛津字典,ideology的解释是:Asystemofideasandideals,especially onewhichforms the basisofeconomicorpolitical theory andpolicy。照美国的韦伯斯特字典的解释是:Asystematic body of concepts especialy about human life or culture。另一个解释是:The integrated assertions ,theories and aims that constitute a socialpolitical program。三者大意差不多。如果用中文简单地横述,就是一整套关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教条和理论。中国的专制主义恰好符合这个解释。

  在上述列举的西文与中文专制主义对应的词中,我的朋友,去年逝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最爱用的是第一个词totalism,他译之为"全能主义。,因为皇帝老子什幺都要管,实际上也就是”权力通吃“。藉此,也可以更清楚地明白专制主义的涵义。不要忘了,不过几十年以前,全国各地,不分东西南北,普通人家的堂屋正中,还都是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的。

  海外华人学者有把ideology按声音译成"意底牢结"或"义谛牢结"的,倒也尚能传神达意。它真是牢牢地固结在一起,不用极大的力量,不经过长期的冲激,不经过内部的腐烂,确实是攻不破的。所以,意识形态很近似于中国古人所谓“道统”。为了与之相区别,又因为近代的西化了的中国人好谈“理论”,我主张译为“理统”。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就以译作《德意志理统》为好。

  所谓专制主义,只是用一个名词来说。它也可以一分为二地说,那就是在上的一方面是专制主义,而在下的一方面是奴隶主义。专制主义就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个合二而一的结构。它决定了中国的政教礼俗,也因之而决定了中国的国民性。在这方面迄今为止看得最深最透的是鲁迅,他所创造的阿Q就是长期的专制主义统治下中国国民性的典型。阿Q明明是奴隶,可又老想当主子,后来又因为加入"革命"而威风了几天,于是又大摆其主子的架子,最后还是以乱党的身份被杀了头。鲁迅说,对中国老百姓而言,中国历史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实际上就是皇权趋于稳定或皇权遭到破坏的时代。这实在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话。

  

  中国专制主义的历史

  

  中国专制主义是从什幺时候开始的呢?我想避开一切可能的争议,截断众流:定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时算起。这样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也已经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了。当然别的国家在宗法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段,也有专制主义的因素,但是它们持续的时间大多没有中国长。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秦始皇以前当然也有根子,然而只有到秦始皇的集中统一,才出现了大成至上的专制主义,以前的那一段算不算都不致影响大局。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只是中国,不过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国了),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李慎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文化传统   专制主义   现代化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综合 > 大师文存-致敬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29074.html

16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