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书家文化化与学者艺术化

——生命的艺术悟性与文化修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93 次 更新时间:2009-05-08 10:51

进入专题: 书法  

王岳川 (进入专栏)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书画家几乎没有单一的所谓职业书画家,即使有所谓的职业书画家,在当时的地位大抵也是不高的。只是到了近代,中国因袭现代西方才有了所谓的职业书画家。其实,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不是职业画家,他还是发明家、工程师、军事制造学家等等。到了近代以后,人类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了,大工业生产以后,出现了所谓的职业书画家。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可以说,中国出现了职业书画家以后,中国书法绘画的文化底蕴反倒消失不少。当代中国书法和绘画如果丧失了文化,丧失了金字塔的底座而只要那个尖的话,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自己就很喜欢书法和绘画,它们成为我大文化的一个底座,成为文化打通的一个维度。

职业书画家不能无视文化漠视文化,否则行之不远。反过来,今天的知识分子或学者,其艺术审美感觉在迅速衰落,很多人的视觉感受力苍白萎缩,同样成为严重的文化颓败问题。古人目击而道存,看到大自然一物一景心中就勃勃然有生气。今天一些学者过于重视本本主义,觉得天下山水美景不过如此,欣赏一幅画看不出笔墨、线条、构图,看不出师承是哪家哪派,或有什么过人之处和创新之地。这是学术的异化。

当代学者的生命和艺术感大都在萎缩,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在我看来,学者必须要有艺术感觉,才能不萎缩他的创新性,生命灵魂才有灵性。反之,艺术家需要吸取学术文化,吸取思想文化的底蕴,才能使自己手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勃勃生气,才能使手下的笔墨线条、起承转合中有大气盘旋的文化的魅力。对于双方的文化缺失或审美受损如何补救呢?我认为,学者需要更多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感觉,而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国际文化大视野。如果对艺术、书法史、美术史毫无了解,只是做单一学问的学者就有可能萎缩了艺术感悟性,从而缺乏艺术文化丧失的疼觉神经。艺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感受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蓬勃的诗意氛围,感受艺术家创作的艰难我自我新的创造的激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用心感受的那种亲合力。

中国人对书法的看法事实上形成了两个极端,一部分人极为喜好,全国爱好书法的不下百万书法大军。另一方面,大中小学和大多数成人对书法十分隔膜。在我看来,传统书法的断代,主要是全盘西化造成的。韩国日本在西化过程中保存了从中国汉唐以来继承的好东西——日本继承了汉唐传统,韩国继承了宋明传统,而中国的西化派恨不得将孔子以降骂翻骂倒,完全抛弃,然后抄袭西方。但任何他者都必须经过本土的和谐碰撞才能形成新的东西,而不是把本土的东西掐灭了,然后从外面去硬性移植。这是邯郸学步,必然出现文化断根状态。其实,日本不把书法看成是盈利的工具,他们更看重书法人生的修为,享受一种心灵坐禅般的宁静。而中国书家稍微写的有点规模,马上考虑怎样买个大价钱,信仰的东西就是钱。现在有禅意和佛性的书法家,已然开始反思书法这种急功近利的弊端。

中国文人境界高的作品,西方人不一定欣赏,那东方艺术境界怎么输出传播出去?同样,艺术也不应以美国艺术成为世界中心,世界艺术不应该成为波普艺术、流行艺术、行为艺术的天下,东方艺术中国艺术也应该成为人类欣赏的艺术。书法文化绘画代表了东方精神,这种精神正在引起西方的兴趣。其实,东方文化在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成为西方人重要的文化财富,从而为中西文化精神互动留下诗意空间。

书法是一种慢进的文化修为过程。西方人学汉语增多就会有一部分人学习书法,他们拿了毛笔在中国的宣纸上书写,会发现这种东方经验非常神奇——笔一上纸,所写的字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不断膨胀的神奇线条,这“一次性的徒手线”特别具有东方魅力。以汉字这一东方魔方为中心的艺术书法,当然应该成为人类的境界艺术。

中国书法向世界显示其魅力,应注重其生态文化理论的普世性——阐明书法是健康的绿色精神生态——以一支毛笔在洁白宣纸上书写,在黑白二色的徒手线书写中,感受妙造生命之魅力,体悟书法作为人生渐进提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是把握住了中国书法文化的脉络,书法家和学术家殊途而同归。

进入 王岳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书法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04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