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印10万到如今加印到18万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图书市场乃至网络间成为了令人瞩目的焦点,作为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这种关注似乎越来越强烈。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唯一参与过这两本书创作的撰稿人宋强,他表示这本书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中国可以说不》。同时他也向记者披露了《中国不高兴》出版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幕后
两本书出自同一策划人
宋强告诉记者,《中国不高兴》的策划就是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出版策划人张小波。去年10月3日,张小波把他和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刘仰等人召集到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家乐一住三天。“这三天,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讨论、神侃。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时候,是从去年10月的两件大事开始的,然后就发散思维说下去,结果三天三夜的讨论,讨论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的内容”。三天“闭关”结束后,学者们各奔东西,宋强和出版社的编辑们则根据这三天的讨论录音进行分类和梳理,整理成文字资料,“书中99%的内容都是这三天讨论的。”对于书名,宋强坦言主要是从图书市场的角度考虑的。至于火爆的原因,他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个内容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二是创作团队阵容豪华,三是这本书是有价值的。
缘起
不平凡的2008年
为什么写《中国不高兴》?宋强说,除了这么多年大家有很多东西要表达外,也缘于2008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宋强说:“2008年奥运前后,当时国际社会抵制中国奥运,虽然没抵制成,但是我们有种判断:中西方事实上已经撕破了很多表面上温情脉脉的东西,进入了现实主义较量的阶段。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觉得需要写一本书告诉中国人,特别是一些爱思考国际时政关系的这些人。2008是特别的一年,国家利益,中国和西方的利益博弈从这一年才真正显露。 ”
“与《中国可以说不》相比,《中国不高兴》的作者和话题更有对接的地方,因为几位作者都适合谈这方面的话题,他们的观点从来没有在公众视野里隐瞒。所以,我觉得《中国不高兴》远远超越了《中国可以说不》,比其更成熟,更理性。书里的一些观点,就是为中国的现在、当下和未来的建言和主张。”
争议
暂无一篇批评值得回应
《中国不高兴》一面市,就在读者中引起各种争议,其中最集中的质疑就是读者认为书中观点太偏激。宋强告诉记者,对于外界的质疑,他们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不管外面说什么,我们都不希望纠缠于这些无谓的解释,我们只是在讲事实讲道理而已”。宋强表示,《中国不高兴》的话语腔调让大家觉得有些不习惯,这是因为“我们从来不用文艺腔调说话,不用大家习惯的那种套路说话,我们只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们的批评和质疑,绝大多数我不认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觉得哪一篇有价值的批评文章值得认真回应的。”
后续
希望“80后”参与写作
《中国可以说不》当年的作者只有宋强一人继续进入《中国不高兴》的创作。对于其他成员的集体缺席,宋强表示,当年那批写《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自得其乐。宋强透露,多年来他依然是一个在北京租房的北漂族。“即使是现在参与《中国不高兴》的这批学者,他们也真的是淡泊名利的,创作这本书时我们功利的目的是很淡的。”
宋强表示,在出版形势利好的条件下,不排除出版第三本同类书的可能,但是他不会再参与了,虽然也有很多话想说。但他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尤其是“70后”、“80后”,如果能够把他们的观点以及更广泛的专家学者观点吸纳进来,那么这本书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不高兴》作者简介
宋晓军:CCTV、凤凰卫视特约军事评论员,曾在军校学雷达和声呐,做过海军通讯军官。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和气味中侦知威胁所在,探寻强国之路。
王小东:1978年考上北大数学系。毕业时去考经济管理,旋即公派日本留学,回国后主攻主流学术的“逆向种族主义”。
宋强:主撰《中国可以说不》作者之一,做过多年记者、图书编辑,认为自虐的历史观篡改记忆,导致失败主义和新的“动物农场”。
黄纪苏:社会学家、剧作家,话剧《切•格瓦拉》编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副主编。
刘仰:学者、资深媒体人,游刃于文化、历史和经济领域,理性剖析和感性表述各有精彩体现。
《中国不高兴》观点摘录
(1)英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心理指标
(2)再不建立大目标,中国就没机会了
(3)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
(4)大时代应有大文化
(5)建立英雄集团从逼迫内部高尚做起
(6)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
(7)“文艺腔”不是我们今天应该玩的
(8)切勿去学香港“管家文化”
(9)一个国家在战术上是可以潜伏的,战略上是没法潜伏的
(10)美国不是纸老虎,是“老黄瓜刷绿漆”
(11)历史会不幸证明,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
(12)金融危机的缘由:不干活想住大房子
(13)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地决裂”
(14)成熟的大国心态不光是“宽容”,也要较真儿
(15)学术腐败如今已严重到了没人拿它当回事的程度
(16)再不抛弃洋奴文化,我们就没得救了
(17)不能听“金融战士”忽悠,制造业才是正途
(18)产业升级首先要克服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理障碍
文章来源:《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