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漫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39 次 更新时间:2008-12-17 12:29

进入专题: 漫画  

赵汀阳 (进入专栏)  

【概述】赵汀阳的漫画作品,不定期地发布在《读书》杂志、《商务周刊》杂志、《天涯》杂志以及其它刊物上,除了杂志之外,赵汀阳的漫画亦已经多次结集出版,虽然目前都已经售空。《观念图志》(销售中);《非常状态》(目前基本售空);《思想之剑》(目前基本售空);《脑袋书本及其它》(目前基本售空)

【一些评论】

《哲学动态》杂志:

赵汀阳的《思想之剑》闪耀着一种寒光,犀利的思想之光。它专谈哲学中的方法,它认为方法就等于功夫,而功夫是武学的核心。在整套书中,《思》与现代哲学的关联最深,思辨性也最强。赵汀阳的通俗化叙述并没有损害问题的纯洁性,至少没有败坏《走出哲学的危机》的口胃。而他的个人研究的色彩更能凸现在这种通俗读物中,会使学生大有面对一种独门武功的感觉。这更是那些平庸的通俗读物所望尘莫及的。

哲学是一种元"思"状态,它只能被接受,不能被穷尽,也不能被占有;哲学要求的是能被它吸引的人不断走向它,要求被它吸引的人始终在路上。于是,那些被吸引的人首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些有真实价值的起点。《画》就是那种起点。按他们的想法,《画》是写给"聪明的中学生"看的但我想,能消受得起它的大学生也算是有福的了。(广州美术学院 李公明)

《人民日报》:赵汀阳“非常姿态”说哲学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百年来最伟大的智者中,有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毕生的研究结果是——形而上学是废话。在偏激中道出几分人生真谛。这消息该让赵汀阳特高兴,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青年学者非常欣赏维特根斯坦用平实、朴素、生活化的语言叙述哲学的风格。

从1992年开始,赵汀阳尝试用非专业术语表达哲学理念。除“画说哲学”丛书中近一半漫画出自他的手笔,近期又出版了漫画集《非常姿态》。台湾蔡志忠的漫画,用简洁、质朴的画面诠释一种传统、入世的价值理念。赵汀阳却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价值体系,发掘人们熟视无睹的另一面,看似荒唐的背后,别有深意。

赵汀阳用简洁却不单调的漫画表达深刻却不一定深奥的道理。只因为他相信,“长期以来,哲学形成了一个内向性的精神生活空间,专业语言演绎成一种自闭的术语,离实践越来越远,以至于难以用日常语言进行哲学对话,这破坏了哲学与真实问题的直接关系”。赵汀阳认为:“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学是可能的,而语言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如世纪初的白话文革命。”赵汀阳不仅用漫画诠释这一信念,他的一系列著作如《论可能生活》、《人之常情》等都在语言表达和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他说“理论的眼光是灰色的,诗的眼光是绿色的”,诗是灵动和创造的化身,诗意的创造正是新事物降临的预言。(丁洪亮)

《深圳都市报》:枕边书

赵汀阳是哲学家,供职的单位名头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著有《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赵汀阳自选集》等。但碰巧他又是一个爱画漫画的,于是他的哲学絮语和他的线条就待在一块儿了。但赵汀阳解释道:“漫画本来是不需要或者基本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我一直坚持这个传统感觉,总觉得一旦需要文字帮忙,就证明图像水平不高。但是有一些碰巧知道做哲学的赵汀阳和画漫画的赵汀阳是同一个人的朋友们,多次建议我给‘精选的’漫画配上哲学方面的文字,以便增进理解和快乐。虽然这样做了,是否能够因此增进理解,却不知道,因为在观念与图像之间显然存在着距离,即使在同一主题下,它们也各自表达各自所能够表达的东西。加上文字虽然不一定能够增进理解,但如果能够因此增加快乐就好了。快乐比理解重要。”

于是他给漫画配上了文字,但他认为“这些文字显然不是真正的哲学讨论,至多是与哲学有关的议论而已。因为画漫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理论,而是随便碰到什么能够变成快乐图像的事情就画了。漫画仅仅是休息,就像有的人以拉提琴或下围棋作为休息一样,是一件与哲学活动完全无关的事情。如果说这些漫画里面往往涉及一些哲学观念,那是因为哲学观念于我比较现成,是手边的东西而已。”

  

《信息时报》:一幅漫画,一段哲人的隽语,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快乐

如果说漫画仅仅是一种休息,那么在这种休息中加入一些哲学的意念似乎就需要增加一些理解力了。不过观念与图象之间显然存在着距离,即便在同一主题下,文字与图象也似乎能够表达各自的东西。如果相得益彰,那就更好了。一幅漫画,一段哲人的隽语,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快乐,而快乐比理解重要。

“赵汀阳的《脑袋•书本及其它》,却将一些极深奥的哲学问题,通过漫画和大量的故事性叙述生动地传达出来,让你觉得每一个字都闪耀着智慧的光泽。”

  

邱志杰:赵汀阳的漫画为什么流行?  

首先应该指出,赵汀阳一直是一个取书名的高手。他的每本著作都有抢眼的名目,很能制造阅读欲与购买欲,像《论可能生活》,《人之常情》,《一个或所有问题》和最近的《二十二个方案》都是如此。他的书名的特点是往往有点愣头愣脑,既直接又天真,很像他的漫画中那个用鼠标画的光头小胖子。赵汀阳的漫画我们曾散见于《天涯》杂志、《中华读书报》之类的文人读物上。最近,可能是因为他的合集《非常姿态》的取名非常地“非常”,它冲出圈子走向了社会,俨然出现在各大地铁站台的书摊上,与各种教授办公室人际术略的畅销书并肩而立,让人疑心它是不是真有这么流行?

原以为赵汀阳的漫画是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喜欢的。显然,从它处理的题材来看,有些是需要相当的知识背景才可能领略到其中妙处的。比如说维特根斯坦撅着屁股给自己打针,后面也有一大串人撅着屁股等他治好自己后给他们打针。如果读者不熟悉维特根斯坦的学说,就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好玩的。在“他人的心”那幅画里,两个人把胳膊穿过对方胸口一个心形的空洞里,耳朵则变成了问号。手穿过他人胸部这个形象,美国的涂鸦画家基斯•哈陵也画过,赵汀阳肯定没见过,因为感觉全然不同。他的出处是哲学史上那个被许多人烦恼不已的“他人灵魂问题”———我通过内省可以明白无误地知道我自己是有意志有心灵的,可是我怎么能证明眼前的这些人也像我一样有他们的心灵呢?他们完全可以是一些行尸走肉,比如说一些互动性和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机器人。赵汀阳没有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反,他杜撰出这个荒唐的动作作为一种画面使这个问题的提问本身就显得很怪诞。再比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形象化表达是大师把双手绞成麻花状在玩魔方。这里所依托的已经不仅是基本的哲学理解,还包括人们阅读黑格尔的大部头或者偶尔想到辩证法这个概念时脑子里那种晕头转向的体验了。一般读书人想必因为读不懂黑格尔,在自卑与厌烦之中,看到赵汀阳这样捉弄他,就有一种替自己出了气一般的快感,难免就幸灾乐祸地喜欢起这种画来。

就此而言,赵汀阳的漫画与蔡志忠的刚好截然相反。当然,蔡志忠画得也很好,他把东方的智者塑造得天真浪漫,很有人情味。而我们从古书上读到的先贤大多数是形容枯槁,深不可测又玄又酷地透着一些阴气的。蔡志忠笔下的老庄和禅僧是幽默坦然的生活的大玩家,很可爱,不会吓着孩子。但从立意上看,蔡的漫画是对哲学的通俗解说,可以看出是一种图像时代的幼学琼林。赵汀阳的漫画则显然是要画给成年人看的,尤其是那些经常逛风入松和国林风,被各种各样聪明的话语搞得很紧张的成人看的(正好我们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知道后现代的某一派文人喜欢把一切都叫做话语和文本,可这些漫画显然无法用这种胃肠来消化。我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为了作为话语的对立面才造出来的。赵汀阳的漫画有好多种,但最好的那些贯穿着一个基本方法,那就是用图像消解话语。有人说过读哲学史最大的体会就是,再荒唐的想法都有人曾经严肃地主张过。话语有无数种,有的深刻有的聪明,有的严谨有的离奇。从画面里我们很难看出作者到底是不是赞同某种说法,很显然在这里作者在装孙子。甭管什么话语,他总是生硬地将其字面意思“准确”地图形化,特别是故意将隐喻装作是物理描述,这有点儿像精神病学中的“机械性错误思维”。这种刻板思维有一种妙用在于,大多数话语会因此变得新鲜,甚至变得好笑起来。比如反思的“反”是由于一个头朝下的动作来图像化的。“Windows各种版本”,Windows生硬地被画成了几种木头窗框,装作对微软的存在一无所知,这显然是成心要气一气比尔•盖茨。凡是有点市场的话语往往很“形象化”,但是“形象化”的话语经不起图像化,这是话语的尴尬,夸张地说,就是思想的尴尬。这样的画面应该被看作是对话语的消毒:别对什么话语都当真,可以形而下地把它看得很搞笑。维特根斯坦有个忠告:不要想,而要看。在他那里,“看”也经常对“想”构成消解。只不过赵汀阳别有用心,看到的尽是荒诞的事。如果说蔡志忠的漫画是要轻松地把小孩教成大人,赵汀阳的画就是要把一肚子话语的大人重新变成小孩般天真。大概因为只有孩子才有能力纯真地、干干净净地看到点什么。

赵汀阳是职业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幽默画与他的身份有些联系。但如果把这画当作与文字一样表达观点的东西,那就全错了。关系是有的,但主要是与赵汀阳的哲学风格有关,而不是某个具体观点。

赵汀阳的《观念图志》

一点点休闲,一点点智慧,一点点戏谑。

原来搞哲学的赵汀阳,不但漫画画得好,文笔也不错。读这本书,就像在晴朗的春日里,信步在空阔的广场上。

他的幽默还有刻意为之的痕迹。不过,这份从容把玩哲学与艺术的心情,确实令人羡慕。

关于这本书,还可以多说一些,诸如举重若轻、独到见解、突然冒出的幽默、封面设计、快乐比理解重要,等等。

我还可以说,这本书在诙谐的漫画和有趣的小故事里,不知不觉就描出了西方哲学与现代艺术的线索。

快乐比理解重要。它是作者的快乐,希望也能带给读者快乐。

然而它的确还是太休闲了。

究竟怎样,还是您自己去读吧。   

比赛

最后的炮弹

孤独之一种

国际合作

海子曰: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面具对面具

普遍方法

他人的心

文化

自杀之一

进入 赵汀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漫画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36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