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新浪网管,请你不要再将此文删除。媒体要真正成为社会公器,其前提是为每一个人提供说话的权利。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本文首发于2008年12月12日,一天之内阅读数百、跟贴踊跃且一边倒地声援恩师和师母。但2008年12月13日17:00时许,新浪网管却将此文删除,令人匪夷所思。现再次贴出,希望新浪网管信奉职业操守及开博公约,不要再将此文删除。愿大家温情的话语,能够温暖师母那颗无比悲凉的心。我在默默祈祷着,祝愿师母早日康复。
以下是2008年12月12日贴出的原文。
题记:12月12日,恩师吴志攀教授的生日。以往每年此日,我都会短信遥祝其生日快乐。而今天,我却要撰写长文为其暖寿。因为此时,弟子深知,恩师的心,比往年悲凉。
说几句公道话,否则这辈子难得心安
2008年12月9日,一位署名为“华政学生2007”的学生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毕业一年多了,一直关注罗老师博客。罗老师是性情中人,文章中曾多次提到北大导师和师母的热情与善良。如今季羡林之事沸沸扬扬,不知罗老师现在怎样看待师傅和师母?希望能听到心底的声音。吾爱吾师,但是否还能爱真理?(2008-12-09 21:44:05)”!
事实上,自季羡林先生“假画门”事件进入公众视野、恩师吴志攀与师母杨锐女士被卷入风口浪尖以来,我和所有的吴门弟子一样,渴望能够站出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为他们分担些痛楚和压力。因为我们坚信,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谣言和闹剧。然而,一贯低调、温和而善良的恩师,却一再劝止我们,“清者自清。相信组织的调查和处理,组织会给出公正的结论的”。
于是,我们也善良地相信,谣言止于智者。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日子。2008年10月底,张某那篇充满漫骂、侮辱和诋毁之词的博文,现身新浪首页并被广为转帖之时,尊敬的吴志攀教授正在上海参加学术会议。会后,恩师接受华政邀请,于2008年11月2日晚,为我校广大师生做学术讲演(因吴老师公务繁忙,这是他第一次到华政做讲座)。
当晚华政盛况空前,最大的学术报告厅水泄不通。多年的奔波劳碌、数天紧凑的会议安排和莫须有的精神责难,使恩师早就身心俱疲。然而,当晚他却仍然抖擞精神,为我们师生奉献了一份精采的智慧大餐。在讲座现场,我看他两鬓斑白,银丝稀疏,俨然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惠人无数的恩师,却在过了“知天命”之年后,经受着网络群氓无端的诋毁和谩骂,我的内心已在倘泪。
讲座提问阶段,我悄悄递给恩师一个条子,问我是否能够在这里谈一谈师母,以澄清一些不负责任的谣传。吴老师当即制止。在讲座现场,上海的吴门弟子悉数重回恩师课堂,再次聆听恩师教诲。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在吴老师房间,师生聊至深夜。告辞之时,我们读出了恩师眼中无尽的悲凉。
2008年11月3日早晨,驾车送恩师前往机场的途中,我和就读于耶鲁大学的程金华博士再次征询恩师意见,是否愿意让我们这些学生担当起来,写一些文字,以厘清事实的迷雾,为恩师说一些公道话。吴老师仍然一口回绝。我们何尝不明白,恩师和师母一再隐忍,是为了保全季老的隐私和北大的声誉。在这个网络社会,民众渲泄对社会不满的冲动,似乎总是胜过发现真相的耐心。恩师和师母忍辱负重,不愿把事态扩大。
于是,我们能够做的,似乎只能是在网上不断回复诋毁老师名誉的帖子。然而,奇怪的是,我回复的一些帜子,总会被博主无情的删除,这是一场多么不对称的战争呵!
在忙碌复忙碌之中,一晃一月过去了,我居然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善良地企望,时间可以沉淀真相,阳光终究可以冲破迷雾。
2008年11月5日,北京大学校方发表声明称,学校对季羡林收藏正在逐一进行清点登记,目前尚未发现其藏品外流的情况。声明表示,北大对有关季羡林先生私人藏品外流拍卖的消息高度重视,学校已成立工作小组展开调查。根据季羡林先生意见,目前某些人手中流传的上款为季羡林的当代字画,并非其真藏,学校工作小组正对此进行调查,并希望有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
北大衷心感谢媒体和公众对季羡林先生的关心,学校将始终尊重他意愿,妥善安排好医疗照顾和日常起居,为他舒心愉快地生活工作创造条件。北大同时也呼吁有关媒体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客观报道。
随后,又接到师兄北大法学院教师彭冰发来的短信称,北京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处负责同志来校内通报了有关调查结果,所谓被盗卖的字画完全是假的,与杨锐老师无关。
我想,终于,拨开云雾见日出。社会还给了恩师与师母一份清白。吴门弟子无不明白,名节与清誉,是恩师和师母此生最为看重的。
然而,数天前,我却惊诧地知道,师母几天前昏厥过去了,一度呼吸终止,如果不是邻居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送到医院后,恩师收到了病危通知书。现在师母虽然好转些,但必须每天服用抗抑郁的药。现在恩师不让师母收看短信、不让师母接触网络,因为一看到网上骂人的话,就气得浑身发抖,抑郁症将会加剧……
原来,谩骂与诋毁,并没有因为北大的声明而终止。新的一波暗流在潜滋暗长,甚至又开始兴风作浪。是的,只要阴暗的图谋未能得逞,陷害与诽谤就会变本加厉。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网络,还能够为恩师和师母的温润与善良,提供一片栖居之所吗?
不能再沉默了,不能再习惯于沉默了。我们知道“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然而,我们同时也不该忘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于是,我决定写些文字,在恩师吴志攀生日这一特殊时日,为恩师和师母说几句公道话。否则,这辈子我都不会心安!先说一说我心目中的恩师和师母吧!
如此恩师和师母被“妖魔化”,我们的社会情何以堪?
2000年9月,我考取了北大法学博士,幸运地烙上了吴门的印记。我清楚地记得,2000年9月的某一天,我第一次到恩师吴志攀的家里。中关园某栋单元楼,没有电梯,拾级而上,到了五层,按了门铃,有些忐忑地等待。杨锐师母开门,很热情地招呼我,请我坐下。狭小逼仄的过道厅,放了一张小饭桌,就再也无法容纳两个人同时通过了。过道厅之内有两个不大的房间,一间是卧室,另一间是书房兼工作室,因为堆满了书和资料而略显零乱。或许这就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状况吧!然而,无论如何,房屋之狭小逼仄,令人很难将其与北大法学院院长和知名法学教授的家,划上等号。
第一次见到师母,我略略有些拘谨,就近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这时,一只猫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到我的身上,我吃了一惊,本能地站起来。师母忙安慰我说,不要紧的,是季老送给我们的猫,不会伤人的。当时我还不知道,师母在帮季羡林先生做些事情。而且当时,吴老师并不是北大的校领导。
到上海工作之后,有一次恩师抵沪出差,我送他回宾馆,无意中说起第一次拜访之事,我说“没有料到吴老师您的房子这样小”。恩师似乎有些尴尬,停了两秒,说“房子虽然不大,但我却一直很有成就感的”。我立刻觉得自己把话说错了,窘迫至极。我本意是想表达对吴老师舍私为公的尊敬,但可能表达方式有欠妥当,当时我明显读出了吴老师因无力为家庭提供更好福利的些许愧疚。
师母心脏一直不好,每天爬五层楼,来回数趟,非常辛苦,常常爬到三层楼的时候,就要歇息一下。恩师是好丈夫和好父亲,他何尝不想尽快让家人住上有电梯的房子?!何尝不想让爱妻早日摆脱爬楼吁喘之苦?然而,行政事务繁杂,恩师只能顾及北大法学院这一端了。
终于,此后和北大许多教授一起,恩师和师母住上了蓝旗营的寓所。有了电梯,师母就不用气喘吁吁地爬楼了。搬家那天,学生们去帮忙照看,免得搬家公司有所闪失,搬丢了书本等物件。终于搬完了,师母很高兴,看着一地零乱的书,说“书生搬家尽是‘输’”,呵呵,我们都笑了。师母说,虽然不能做饭,但还是要生个火、煮一锅水,这样来年就能顺利吉祥。
然而,没有想到,恩师让师母住上了有电梯的房子,却在数年之后的今天,居然无力保护爱妻免遭无端的诋毁和谩骂!2008年11月2日,在上海,面对众多吴门弟子,恩师神情无限悲凉:“我现在连我的家人都保护不了”。
恩师为了北大的声誉,不能说,不便说,就让我们来说吧!说错了不能怪恩师,不能怪北大,所有的责任都由我一体担当吧!
恩师吴志攀教授,“另类”的“官员”
如果说恩师是位官员,在一般人看来,他也颇为“另类”。恩师主政北大法学院多年,招纳贤才,募集资金,凡事亲历亲为:他可以对不屑于职称外语考试的某才俊说,请你参加北大职称外语考试吧,就算是为我考的;他也可以与渐生离意的教授三次推杯换盏,以盛情挽留,说“大不了我们一起去洗胃”……恩师对北大法学院的贡献,有口皆碑,想来对此北大法学院的老师们比我更有发言权。
恩师后来成为校领导,“官”似乎越做越大了,却依然不改“另类”本色。恩师只要有时间,就坚持前来参加我们的“金融法5566读书会”,写出文章,供我们“无情地”批判。讨论得晚了,回家之前,不忘把自己的自行车放倒,说车子放倒了,小偷就不会偷了……
恩师无论是对待下属还是普通教职员工,甚至是普通的学生,他都和风细雨,从不以势压人。我曾多次见到恩师接待教职员工来访,耐心听讲,细致解答,然后一一送出校长办公大楼,礼数之周到,令人感念不已!我问其故,他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是北大的老功臣,我们要敬重他们的。
恩师几次到上海出差,都要求我们带他到书店,我和另一位吴门弟子——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张建伟副教授,曾经充当了几次向导。恩师流连于福州路的书店,也驻足过淮海路地铁里的季风书屋。到书店之后,恩师总是手不释卷,离开时便带着厚厚的几袋子的书了。送他到机场,帮他一起托运行李时,他总要留出几本书,说要在飞机上看的。看着他一手拎着重重的电脑包,另一手提着装着厚厚几本大书的袋子,慢慢消失在安检处,消失于上海这个繁华乃至于浮华的灯影之都,我不禁感慨万千……
恩师淡泊名利,“渡”人无数。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只是他“普渡”众人的一个极小的缩影。
在2004年出版的小书《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后记中,我曾发自肺腑地感激恩师和师母,在此不妨照录如下:
三年来,导师吴志攀教授精心指导弟子的学业。他带着我们南下北上,完成了多次调研。他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的学术风格,给予我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在生活上,他对弟子的百般关照,常常令人忘记他还担任着繁重的行政职务!过度的操劳使他早生华发。最难忘的是2002年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他竟坚持自己开车来接我们几个做课题的同学回北大。我坐在车的后座里,偶然瞥见他的两鬓被风拂动的稀疏的银丝,一时极为感动。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真是此生的至幸!他这种关爱别人胜过自己的博大胸襟,值得我一生学习。另外,师母杨锐女士对我全家的照顾,也让我心存感激。小儿韬韬出生前,师母不止一次地叮嘱我们诸事小心,韬韬出生后她又亲自上门看望,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因而,2008年11月2日,在主持恩师的讲座之时,面对济济一堂的数百名师生,我动情地说:“非常感谢大家与我一起分享我到华政以来的最幸福的人生时刻……我终于实现了代表华政邀请吴老师到我校做学术演讲的梦想。我和在场的今天的所有吴门弟子一样,都把成为吴老师的学生作为此生最大的幸事。吴老师关爱学生之风,山高水长……”
的确,有太多、太多的细节值得我细细品味。我清楚地记得,刚到北大不久,吴老师就送给我一份礼物——一条印有北大logo的领带,他说,这是北大给你的第一份礼物。此后他创造机会让我到牛津大学做短期交流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我有些担心,吴老师看出我的紧张,就安慰我说:“不用怕,英国是小国,中国是大国。”在杏林山庄做课题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很多同学都非常意外地发现,吴老师居然亲自开着车来把我们接回去。那时我因为紧张,居然指错了路,吴老师一点都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说:“不用紧张,路还是能够找回来的。”(现在,我想说,吴老师,不管别人如何诋毁,吴门弟子始终与您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您,把路走下去!)
回到母校华政任教之后,每当我评上教授、博导、“最佳教师”、“上海市优秀法学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甚至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这样一点点小小的成绩,我都及时和吴老师分享,吴老师总是很好地鼓励我。我每每感怀,忙碌得快找不到自己的恩师,就是凭着一颗关爱学生的真诚之心,做到了短信必复!!能有这样的恩师,我这辈子是了无遗憾了。
高山仰止。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位让我敬畏的人,那一定非恩师吴志攀教授莫属了!而在恩师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女性。师母说,做吴老师的学生,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说,吴门弟子非常幸福,而真正的辛苦,却由师母默默承担着。
温润如玉、低调谦和、关爱学生的恩师和师母,怎么能够就这样被“妖魔化”!这是一个由媒体主导的群氓的时代么?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对政府、对教育体制的怨尤和不满,却不分情事地释放到这两位好人头上,实在于理不公呵!
媒体缺席审判,真相却只有一个
媒体一度被信奉为议会、政府、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无冕之王”,然而,正如绝对的权力终将走向绝对的腐败一样,缺乏制约的媒体,也终于难逃滥用权力而面临的重重责难。
“假画门”事件中,在多个网络媒体添油加醋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在骂声滔天的网络上,师母似乎成了十恶不赦的毒妇,恩师成了知情不语的共犯,北大成了助纣为虐的贼窝……
然而,不管流言飞天,真相始终只有一个。凭着与恩师、师母多年的交往,我本能地拒绝这些恶毒的飞短流长。其实,沉下心来细思慢想,正如现在许多理性的网友所说的,至少有以下疑点:
其一,一生视清誉如生命的恩师和师母,会在区区6万余元的蝇头小利面前,迷失自己的人生信条吗?恩师作为北大校领导和国内权威的金融法教授,其收入足可使自己和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何至于罔顾自己和北大声誉、铤而走险去赢取些许市井小利?
其二,季羡林先生是“国宝”级大师,其收藏的书画虽然并非每一幅均可列入国宝级,但想来价值不菲,可几十幅字画只拍卖出6.1万元这么低的价钱,委实令人匪夷所思。毕竟,“被盗”书画均出自名家,比如费孝通、臧克家、廖汉生、艾青……另外,张某声称买到了季先生被盗的字画,却在艾青家人等出面证明其为赝品之后,仍然始终不肯主动拿出来公开鉴定,在逻辑上已经很难圆畅。
其三,某网络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08-11-05/040614680091s.shtml)称:据报道,师母此前长期担任季羡林秘书,但却对这位今年已97岁高龄的老人疏于照顾,甚至拿吃剩的鸡骨头给老人当午餐。这将善良的民众的愤怒引向了高潮,竟然敢这样虐待一个老人!而且是一位国宝级的大师。然而,仔细想想,师母只是秘书,不是保姆,老人的一日三餐自有医护人员监督,是谁用哪只眼睛看到她抱着鸡啃再把骨头给老人?师母跟季老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满怀怨恨要虐待公公的儿媳妇!别说季老,就算是一般的老年公寓,你给食堂负责人员十个胆,他也不敢把“吃剩的鸡骨头给老人当午餐”。
后来一些记者了解到,季老早年留学海外,对西式食品,尤其是乳鸽、羊肉、罗宋汤等,很喜欢。但季老所住的北京301医院,一般不提供这样的饮食。因此,师母偶尔会从外面的饭店带一些季老喜爱的餐食回去,给他尝尝。那些所谓“吃剩的鸡骨头”,是师母从五星级饭店带回去的乳鸽。至于师母打开301医院的窗户,想冻死季老的传闻,更是子虚乌有,连七岁孩童都不会听信的了。
我们的“无冕之王”,请慎用权利!不负责任的缺席审判,终将使自己遭受道德伦理与职业操守的双重审判!我们都要警惕,新闻伦理的彻底失范,将使媒体公器演化为媒体暴力!
最后,回应文首署名为“华政学生2007”学生的留言:“我爱吾师,亦爱真理”。因为我从不怀疑,在假画门的闹剧中,恩师吴志攀教授和师母杨锐女士的言行,是一道真理之光,终将使阴谋家的卑劣行径大白于阳光之下!隐忍不等于怯懦。我愿意和所有的吴门弟子一道,为了恩师吴志攀教授和师母的名节与清誉,去战斗到底!祝愿尊敬的师母杨锐女士早日恢复健康!
(另外,这篇小文,只想为恩师和师母说几句公道话,无意亦无力承载太多,例如,对于季老的继承人资格等问题,因为事涉法律程序,本文不予置评)。
附:以下的媒体报道和评论,有助于大家了解事实真相: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08-11/11/content_42530.htm
新闻出版报的评论
http://e.cdqss.com/html/2008-11/05/content_6507.htm
《三联生活周刊》王小峰的评论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zm/content/20081106/ArticelA030
03FM.htm
南方周末的调查
http://www.gmw.cn/content/2008-11/10/content_857720.htm
北大的声明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11-12/1446788.shtml
人民政协报的报道
http://www.dswhb.com/news/gzhu/20081114/0811141134466045.html
都市文化报的调查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11-05/1437645.shtml
人民网的评论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ulture/2008/12-10/008@021407.htm
新京报最新的报道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8-12/10/content_373563.htm
京华时报最新的报道
两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andaren08
http://blog.sina.com.cn/dapianzi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