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魅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67 次 更新时间:2000-11-30 01:36

中国茶道委员会常务理事   付爱国  

我们中国是茶的祖国,云南是茶的原产地。我们云南有一株茶树,1700岁了。因此,所有的茶都是从云南传出去的。我作为一个云南人,对云南非常喜爱。我们云南的26个民族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茶的喜爱。我们中国人怎么发现茶的呢?根据《神农百草》“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这说明:一、中国人发明茶是把它当成药用的。二、一开始是嚼茶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喝茶汤。我们现在说鲜叶是茶,茶叶是茶,茶汤也是茶。茶一开始是一种药,而我们现在把茶当作一种生津解渴的饮料。唐朝出了一个茶圣,陆羽,他写了《茶经》,记载了人类过去栽培、饮用茶的历史。以前喝茶是煮茶,但煮茶麻烦,后来出现了泡茶。我国现在习惯用小茶壶来泡茶。后来更方便,出现了袋泡茶。但是这都没有煮茶好。因为在高温下,茶叶的芳香物质能够更好地发挥。我们进行茶艺表演时,很多人在喝了我们的茶后都说,喝了一辈茶,不知道煮的茶有这样好的味道!煮茶虽然麻烦,但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这种喝茶的风俗,而且还以茶为药,以茶为食,这证明云南确实是茶的发源地。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去过云南,在傣族地区,做出的柠檬冰茶特别好,这说明我们中国的茶艺在不断进步。我们与日韩等名师同台表演茶艺,我们表演的五种茶艺都是从人民日常生活中随手拈来的,没有经过舞台化、文学化的,日韩的同行都很惊佩,当然不是仅仅惊佩我们,而是惊佩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艺术来自于生活。

今年我们云南提出一个口与:“99世博会,永久世博圆。”世博园是我们中国建立的最大的永久的园艺园。世博会的茶展不仅是代表我们单位,也不仅是代表云南省,因为世博会的主办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我们接待过无数中外来宾,比如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丹麦王子,美国参议院院长,乌克兰总统等,我都记不清了,反正他们都对我们的茶艺午饭不绝口。

我们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发明了许多炒茶、杀青,烘干的工具,这些工具虽然都是用木头、竹子做的,但却是很先进的,一点也不落后。一个美国搞茶艺的,千方百计要求在我们单位上两天班。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美国写了一本茶艺的书,很畅销,但他没有见过这些工具,因此要求见一下。

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黄茶白茶我们见得较少,因此很少有人提及。我们茶人有一句话:活到老,茶名学不了。什么茶叫绿茶?没有发酵的茶,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经过发酵的茶叫红茶。青茶就是半发酵的茶,如洞庭乌龙、铁观音。什么是黑茶?黑茶就是指普洱茶。同学们或许要问:花茶又是什么茶?花茶就是用香料与茶叶配制的茶。茶叶的吸附性比较强,因此可以把香料的香味吸附过来。因此花茶严格地说不是一种茶,而要归入绿红青黑等种类里,如花绿茶。

绿红青黑是我们常见的四大类茶,我现在想重点介绍一下黑茶,也就是普洱茶。普洱是云南的一个县,距离西双版纳大约两百公里。普洱现在只是一个县,但过去是土司的所在地,统管西双版纳的地方,也是言府所在地。茶虽然叫普洱茶,但普洱基本不产茶,而是出井盐。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官府所在地,普洱茶要经此流通,因此才叫普洱茶。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这种工艺是很神秘的,谁也搞不清楚。而且我跟你们说,就算搞清楚了也弄不出来。黑茶是由绿茶变过来的。很多外国朋友可能不知道云南,但是知道普洱茶。去年一个日本摄影记者到我们那儿转了好久,结果得了日本最高新闻奖,标题就是“普洱茶的故乡——云南。”

普通的茶,第一年是宝,第二年是草,因为茶叶与空气接触会不断氧化,很多芳香物质会挥发掉。但普洱茶与此相反,它是后发酵茶,茶叶越来越好,越来越值钱。我们产的七子柄茶,头年的10元一柄,6年陈的卖180元一柄,20年的卖1200元一柄。好的茶叶应该是芽做的,或一芽一叶,再差的一芽二叶,更差的就是一芽四叶甚至五叶的了。

茶道委员会的头儿们到香港开会时,香港茶艺会用最好的茶来招待他们。最好的茶是什么呢?不是铁观音,不是大红炮,不是西湖龙井,而是60年陈的普洱茶。

云南最高海拔6000公尺,最低海拔60公尺,从南向北呈现立体气候,高海拔低纬度,气候很特别。只有这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才能产出普洱茶这样的好茶来。普洱茶,如果没有什么茶龄,是喝不出什么味道的,而是越好的普洱茶越淡,只能凭感觉喝,但是普洱茶的香味是很突出的。普洱茶功用很多,但没有副作用。我的一个老同学,大吃大喝,还没我胖,为什么?喝普洱茶。

本文责编:王成刚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4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