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行钺:好莱坞电影的兴起

——戴行钺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节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00 次 更新时间:2003-07-16 13:39

进入专题: 戴行钺  

好莱坞电影能在全世界不同政见、不同文化的人群中间引起兴趣,有它的历史渊源。

——戴行钺

伊拉克战争已接近尾声。尽管小布什和萨达姆都把对方当成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个共同点:对好莱坞电影情有独钟。谓予不信,有例为证。去年,塔利班政权土崩瓦解之时,本·拉登逃之夭夭。小布什发表全国(亦是全世界)电视演说时引用一句美国西部片警长抓捕罪犯时的常用语:“I want him,dead or alive!”(我非逮住他不可,死的活的我都要!)小布什出生在美国牛仔之乡德克萨斯州,又爱看好莱坞电影,在彼时彼刻引用这一脍炙人口的“警”句,恰到好处,自能引起国人的共鸣。萨达姆虽然视美国为头号敌人,但没有拒绝美国的一切。萨氏热衷看美国电影,每年生日则播放美国著名影星和歌星弗兰克·席那屈拉的歌曲为自己助兴,年年如此,乐此不疲。好莱坞电影能在全世界不同政见、不同文化的人群中间引起兴趣,有它的历史渊源。

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兴旺发达并在国际上取得显赫地位的发祥之地。好莱坞成为世界第一影都是一个“逼”字造成的。拥有1500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这场制片厂从繁华的纽约西迁“边区”洛杉矶的行动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影初创时期,爱迪生功不可没。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历代伟人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夹杂一些令世人惊讶的阻碍历史车轮向前的举动,爱迪生也不例外。

电影业襁褓时期可观的经济效益招徕了蜂拥而至的新从业人员,在纽约和新泽西州,新制片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此情此景令爱迪生难以容忍:自己的发明居然成了别人牟利的工具,而且他们后来都成了他的对手。爱迪生联合美国和法国的7家大制片公司组成“电影专利公司”,垄断欧美电影生产。中小电影公司和独立制片人为了逃避专利公司的高额分成和课税,携带摄影机、放映机西迁洛杉矶。逃亡者选择加州的初衷是因为它远离专利公司并靠近邻国墨西哥,易于逃避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加之南加州不乏廉价劳动力,可以降低制片成本。经过仔细踏勘,他们发现南加州另有得天独厚之处:日照长,几乎终年都可以进行户外摄影;景色多层次,堪称“有美即备,无丽不臻”;景点之间相距咫尺,摄制组转换场地只是举手投足之劳,既可免除长途跋涉之苦,又可节省拍摄费用。原本是牧场的好莱坞是理想的拍片基地。20年代前后,对于美国电影业而言,是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年代,经过一番较量与兼并,最后只剩下8家大公司,即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联美、雷电华、环球和哥伦比亚。

制片厂制度的产生

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复杂化促使电影的制作日趋专业化。最终,制片人决定采取工厂的流水线方式制作电影,这就产生了制片厂制度。这一制度的中心人物是制片人,他一边控制影片的拍摄费用,一边对影片应该如何拍摄实施举足轻重的影响。故此,导演的风格往往消融于制片厂的风格之中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让导演集中精力指导演员的表演并指挥摄影机的运作,制片人对制片班子进行了精细的分工。布景、美工、服装、特技、录音等部门长年雇用各行专家专司其职。制片厂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施明星制。电影公司发现明星的魅力对票房的巨大影响后,决定实施明星制,突出演员的作用。制片人雇请编剧为特定明星编写特定剧本,使演员定型化。于是,玛丽·璧克馥始终是一位天真可爱的姑娘,嘉宝是神秘莫测的深沉女子,丽泰·海华丝是性感的荡妇,而凯瑟琳·赫本则是贤妻良母。

制片厂制度有利于用比较统一的规格大量生产标准化影片;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导演和演员的创造性,使他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施展自己的才能。30年代著名导演刘别谦在执导嘉宝的最后一部影片《妮诺契卡》时,发现她居然演喜剧也是一把好手,自然会莫名惊诧!

喜剧大师卓别林和冷面笑星基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曾在电影业雄踞前列的法、英、德、意等欧洲国家相继卷入战争后,它们的制片厂因缺乏煤、电和制造胶片的原料而纷纷倒闭。然而,欧战的爆发却无意中促进了美国电影业的发展。外来影片的锐减,形成美国影片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而在欧战的精神压力下,美国军民也企盼每周有几个小时的轻松时刻。观看本国那些异彩纷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影片满足了他们的这份心愿。喜剧片和西部片是默片时代最受欢迎的两个片种,尤其是前者。查尔斯·卓别林和勃斯特·基顿则是喜剧明星中的佼佼者。查尔斯·卓别林(1889-1977)生于英国伦敦,自幼随父母登台表演歌舞和杂耍。1913年,卓别林随哑剧团赴美参加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辉煌的电影生涯。1914年,他在拍片中自行设计头戴圆顶礼帽、足登豁口皮鞋、手持竹杖、迈着鸭步的流浪汉查理的形象。此后数十年,这一形象就成了卓别林影片的最重要标志。卓别林一生共计拍摄了八十余部喜剧片,他的代表作包括《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等。

卓别林影片的主题通常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1、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2、反对法西斯独裁,谴责侵略战争;3、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4、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卓别林影片的艺术特点,在他最钟爱的杰作《淘金记》中可窥见一斑:首先是以喜剧为载体表现悲剧。此类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例子在影片中俯拾即是。其次是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叙事。三是运用哑剧手法,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喜剧气氛。四是恰如其分地掺入杂技动作,使其同剧情融为一体。五是绝大部分镜头使用全景,中景不多,少量远景,特写镜头屈指可数。

20年代是喜剧的黄金时代。美国四大谐星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劳埃德和哈莱·兰登中,前两位是具有创造力的表演艺术家,后两位则是天才的演员。在当时,只有基顿(1895-1966)的声望可以同卓别林媲美,因为惟有他同卓别林一样成功地创造了同内心感情状态相适应的视觉形象。基顿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他扮演的角色,脸部毫无表情,即使在“卿卿我我”之时,也是肃穆凛然的,于是得一雅号:“石面人”。《将军号》是基顿艺术事业鼎盛时期的得意杰作。影片笑料百出,其中既有精心设计的诙谐,又有即兴抖出的幽默。基顿高超的表演艺术既丰富了同时代人的演技也延泽于后来者。几位国际著名的荒诞派剧作家从基顿身上频获启迪和灵感,其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山缪尔·贝克特特意创作了一部电影剧本《电影》奉献给这位巨星。

类型电影的形成

类型电影是一种影片创作方法,是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它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发展。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类型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12类: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犯罪片、喜剧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惊险动作片、灾难片、儿童片、恐怖片。

类型电影是对第一部成功电影的模仿,观众在同一类型影片中往往会发现许多似曾相识之处。类型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和犯罪片。

1、西部片。西部片犹如意大利的歌剧、中国的京剧和前苏联的芭蕾舞,美国的西部片堪称美利坚表演艺术的“国粹”。

美国的类型片中,西部片的特点最为明显。1903年,埃德温·鲍特推出《火车大劫案》,奠定了西部片的基本特点;1939年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问世,西部片的特点始告全面形成。

    进入专题: 戴行钺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59.html
文章来源:新华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