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化作战因共享各类战场信息、有效感知战场态势、准确协调战场行动、同步遂行作战任务,从而把信息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由最有效的作战力量对最高价值的作战目标释放最具打击效果的能量,从而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未来作战中,只有真正发挥体系优势、运用好体系效能,才能有效提升作战效果、达成作战目的。
用好“长板”战力,达成颠覆效果
从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看,不能简单以数量规模论英雄。即便是空军力量稍弱的一方,也可以以预警机为核心、数据链为神经、超视距打击为拳头、电子压制为盾牌,形成对对手“万国牌”装备的降维打击。近期地区冲突的实战经验,深刻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核心逻辑:单一武器性能的比拼,已被体系化作战取代。看似弱小的一方凭借国外引进的“数据链+预警机+防空系统+战机协同”的作战体系,在实战中碾压对手的“万国牌”装备,标志着战争形态已进入空、天、海、地、潜一体化的全新阶段。
体系作战讲究系统制胜,多数人会注重运用“木桶原理”,通过加强“短板”来避免“短板”掣肘。但在实际作战中,我们不能陷入“单纯补齐短板”情结,既要看到自身作战体系的劣势和“短板”,也要看到自身作战体系的优势和“长板”;尤其要充分发挥“长板效应”,围绕自身作战体系的“长板”战力布局发力,巩固和加强“长板”战力,使体系战力的“长板”更长;用好用活“长板”战力,以辐射带动普通战力增值,使体系战力达到最优。虽然“长板”战力不能代替系统战力,但往往能够在某个作战阶段、某种作战行动中产生决定性甚至颠覆性效应。
注重“突然”毁伤,做到出奇制胜
体系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突然性作战行动在“抑制敌方作战能量释放”的同时,能“最大限度释放己方作战能量”,达成出奇制胜效果。在体系作战中,突然性不再单纯依靠单件武器平台或单一军兵种、单个谋略所达成的突然性,体系可使其各要素融合联动,单元之间密切配合,使得作战行动“悄无声息,神出鬼没”,进而达成新的突然性。随着侦察手段和技术的提高,未来战场变得越发透明,作战达成突然性的难度显著增大。但装备技术发展也给作战达成突然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模式。特别是武器平台呈现出隐性化、微型化、精确化、智能化、远程化、全天候等特点,这为通过精妙的战术运用达成突然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现代空战中,要想击落对手的先进战斗机,离不开成功运用体系作战,在对手战机刚刚起飞之时,己方预警机就迅速将其捕捉,并通过引导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在对方飞行员还未觉察危险就将其击落。
现代体系作战中的突然性,其本质是体系对抗下的“OODA循环优势”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信息差”创造与利用。传统的物理突袭已难以奏效,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多域(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社会域)协同行动,综合运用电子欺骗、网络攻击、认知干扰、分布式部署与佯动、跨域协同打击等手段,在敌方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循环的关键环节制造混乱、迟滞和误判。体系提供的全域态势感知、高速信息处理与分发以及多平台精确协同能力,使得己方能更快地压缩自身OODA循环周期,同时破坏和拉长敌方的OODA循环。这种体系赋能的突然性,超越了单维度的隐蔽性,体现为体系整体行动节奏的不可预测性、攻击源的多维模糊性以及毁伤效果的瞬时饱和性。其理论核心在于利用体系的信息融合与行动同步能力,在决定性时空节点施加强压,致使敌方认知——决策系统突破临界阈值。
突出“重心”打击,掌握战场主动
体系作战越来越表现为复杂系统的对抗,要求不打无体系之仗,尽量避免体系构不成或构成不完整而匆忙开战。在体系作战中,打击影响对方系统正常运行的重心是重中之重,作战成败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守护好己方影响和制约系统功能的重心,破坏对方的重心。正如《战争论》中所指出的,用斧头砍伐大树时,就必须注意到每棵大树的形状和方向,还要根据树的位置选择从哪里开始。打击对手的重心,将能使其作战系统功能呈现非线性衰减转移,大幅降低战争消耗和附带损伤。
未来体系作战中,应依据掌握的情报信息,着眼己方作战企图、作战优长和敌方作战体系实际,准确找出敌作战体系的要害节点,如指挥系统、侦察预警系统、通信枢纽、网络节点等,综合使用多种破袭手段,实施精确、连续、有效的打击,进而使对手的作战体系产生结构性破坏,降低其系统作战效能,最终丧失控制战局能力。
“重心”打击的理论基础源于复杂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和基于效果作战(EBO)理论。现代作战体系是由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紧密耦合形成的复杂网络。其“重心”即那些具有高度连接性(度中心性)、处于关键路径(介数中心性)或对系统鲁棒性(Robustness)至关重要的节点。其中鲁棒性是系统抵抗故障和干扰的能力,与之相关的节点如核心指挥节点、关键信息融合中心、战略级后勤枢纽以及基础网络协议节点。针对这些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够触发体系的级联失效(CascadingFailure),导致系统功能以远超被摧毁节点本身比例的速度崩溃。
理论研究表明,成功打击重心不仅能瘫痪对手当前的作战能力,更能破坏其体系的自组织、自适应和恢复能力,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效果。实施重心打击的关键在于精准的体系拓扑结构识别(通过多源情报融合与网络分析)、跨域协同的动能/非动能复合打击能力,以及后续评估与持续压制,以阻止对手体系的重构。这标志着战争从消耗战向结构破坏战的深刻转变。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