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榴莲与多款马来西亚传统美食一起出现在了国宴餐桌上。作为东南亚丰富物产和多元文化的象征,榴莲深受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共同偏爱。这颗小小的水果,为何拥有如此大的魅力?
热带水果,热度水果
2003年,也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的第二年,泰国成为首个获准向中国出口鲜食榴莲的东南亚国家,自此开启了东南亚榴莲输华贸易的先河。此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相继在2022年获得中国海关总署许可,加入区域榴莲出口赛道。老挝、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积极推进对华榴莲出口准入,榴莲逐渐成为打入中国市场最成功的“水果大使”之一。
现在,榴莲输华已有二十余载,热度居高不下。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206.25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达92亿美元。2015年至2024年,榴莲贸易总量增幅达590.28%,贸易总额增幅高达1520.74%。榴莲作为东南亚特色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持续高涨的热度与消费潜力。
在榴莲对华出口市场中,泰国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稳居第一。2024年,中国从泰国进口榴莲的数量占榴莲进口总量的52.63%。与此同时,越南依靠近两年的强劲出口势头,成为第二大供应国。2024年,越南对中国榴莲出口额达到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7.56%,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33%上升至41.5%。目前,泰国、越南两国合计占据了中国榴莲进口市场98.5%的份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则共同占据剩下的1.5%。马来西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2024年6月获得鲜食榴莲输华许可后,短短五个月内便出口了总价值571万美元的鲜食榴莲。马来西亚农业和粮食安全部长穆罕默德·沙布表示,马来西亚更专注于高端市场,通过保障榴莲品种与品质,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和品牌竞争力。
随着榴莲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通过品尝榴莲接触和了解东南亚文化。这种以味觉为媒介的文化认同,悄然改变着中国消费者对东南亚的感知和想象。
“吃”出来的东南亚认同
据马来西亚官方媒体报道,2024年马来西亚国家元首易卜拉欣访华时,特意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两箱A级品质的猫山王和黑刺榴莲,被媒体形象地称为“榴莲外交”。同年举行的中国—东盟部长圆桌会议期间,东道国马来西亚也特别安排了国产榴莲,款待来自东盟各国和中国的高官。作为东南亚文化的独特象征,榴莲见证着区域友谊在味蕾和交流中生长,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情感与合作的新纽带。
“榴莲外交”也正成为中国—东盟国家民间交流、民心相通的独特机制。去年5月,中国抖音电商平台发起的“东南亚直播节”活动带动了榴莲销量上涨,销售额近3亿元人民币。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榴莲也成为线上直播和线下推介会的明星产品。马来西亚品牌BERTAMBEST的销售主管努法哈娜表示:“很意外有这么多中国顾客喜欢我们的榴莲咖啡,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激动。”“榴莲外交”突破了正式场合的边界,化作在线上线下共同选购、分享同款榴莲的消费体验。它既得“民胃”,也得“民心”。
“水果大使”与“榴莲外交”
在马来西亚榴莲厂商总会的会标上,一颗榴莲和一个地球镶嵌在齿轮轮廓之中,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榴莲外交”的意义——榴莲象征着东南亚优质热带产品,地球代表着全球市场,而齿轮则意味着区域产业链的环环相扣与协同运作。东南亚国家对华贸易的“榴莲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区域合作、食品外交、人文互动等多重要素在合作齿轮驱动下顺利运作的缩影。
“小水果”之所以能够有力配合中国与东盟“大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南亚国家在榴莲出口上形成了一种“无缝衔接”的合作关系。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作为榴莲主要出口国,其产季错峰与品种差异保证了中国市场上几乎全年没有榴莲“空窗期”。而这些品种丰富、品质上乘、时间差协同的特征,也使榴莲成为东南亚地区对华食品外交的统一的区域形象名片——榴莲不仅代表某一东盟国家,而且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果产业链顺畅联动的成果。
在这种模式之下,“榴莲外交”不是单向的买方需求或者卖方推动,而是一种供需方双向驱动的关系。东南亚国家依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出口榴莲,而榴莲在中国的热销也倒逼东南亚榴莲产业对生产方式、出口形式和标准体系进行升级。为了适应海外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购买热情与多元需求,东南亚各国形成竞争优势,都在努力加强对榴莲品类品控、供应周期和物流时效等方面的优化与升级。例如,中国海关总署在今年1月发布新规,对进口榴莲的碱性嫩黄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全覆盖检测,这对东南亚出口的榴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榴莲外交”也在同步影响着东南亚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模式,成为“食品外交”的先导性产品。
民以食为天。“榴莲外交”培育的是一种“吃”出来的友好关系,是把国家间关系、区域认同感和消费体验交汇起来的文化交流新形式。目前,榴莲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对“东南亚”这个意象最日常、最亲切的文化认知符号之一,而且拥有巨大的延展空间。目前,国内已有茶咖品牌率先启动新品研发,给本土饮品融入东南亚榴莲的风味。从鲜食榴莲、冷冻榴莲走向榴莲茶咖、榴莲餐饮,从水果贸易扩大到食品、旅游业、文化产品乃至生活方式的全产业链,中国—东南亚正在构建起跨越国界却又基于切身体验的区域文化网络。未来,相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会有更多“吃出来的友谊”与“喝出来的认同”,以及由味蕾、体验和生活方式搭建起的友好桥梁。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