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学术标准助推国际关系专业健康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26 次 更新时间:2025-02-27 00:51

进入专题: 国际关系  

阎学通 (进入专栏)  

 

虽然我国有三所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国际关系专业,但由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个专业中断了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该专业得到了持续的实质性发展。此后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学界公认的学术标准引导下取得的。故此,借《国际政治科学》谈一下学术标准在国际关系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讨论学术标准的作用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何为学术。“学术”这个词在汉语中至少使用了两千多年。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学术以干韩昭侯”。宋朝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中有“梵相奇古,学术渊博”。清末梁启超的《梁启超全集》中有“汤斌、李光地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201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学术”定义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2001年版的《新华词典》将其定义为“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两本词典对学术的定义都只有一个解释,可见“学术”不是多义词,学界对其含义是有共识的。

既然学术是指系统性的专业知识,那么国际关系专业的学术标准也是为了提高该专业系统性知识水平而设定的。随着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不断提高,学术标准也是不断地调整和细化。观察一下我国国际关系期刊发展进程,就能发现学术标准对于推动学科进步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许多单位创建了国际关系的期刊。这些期刊在初期是不分类的,没有学术期刊和非学术期刊之分,普遍以知识界大众为阅读对象。所发表的文章包括国际时事报道、国际评论、会议综述、理论介绍、政策报告,各种各样。例如,当时新创办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与早已就有的《世界知识》并无大的区别。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期刊才有了专业期刊和时事期刊的区分。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国际关系专业期刊又有了理论期刊和政策期刊的区分。和自然科学专业期刊一样,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也是小众的,其读者群是国际关系专业人士,期刊是他们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

国际关系期刊有了专业和非专业的定类标准后,顺应我国学术界制定专业期刊学术水平标准的大趋势,也开始参加到专业期刊学术水平的排名。国际关系专业期刊并没有独立的学术排名标准,都是依据国内通用的学术标准排名。例如,曾依据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的学术标准排名,后来依据引用率高低的学术标准,现在使用A、B、C等级的学术标准。目前,一些学术机构依据这样的学术标准给予本单位发表文章的作者以奖励。本人并不是提倡依据期刊排名奖励作者的做法,而是说学术标准具有推动学术进步的作用。虽然目前各种期刊排名的学术标准都有缺陷,但这并不能否定学术标准具有引导学术水平提高的作用。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对所发文章的学术标准是不断改进的。以注释标准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际关系专业期刊对于文章的注释没有体例要求,进入21世纪后开始有了体例要求,并且有了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等要求。目前一些期刊的主编们开始商讨如何推进国际关系专业期刊注释体例统一标准的问题。由于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对于注释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发文章的注释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抄袭、编造假数据、主观臆断等现象,提高了学者们对学术研究的严肃态度。

国际关系专业学术标准的变化不仅促进了专业期刊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我国国际关系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例如,国际关系理论的学术标准要求有明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变量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自洽,变量的衡量需要使用可靠的操作化方法,基本观点需要经受事实检验,等等。在这些学术标准的引导下,我国学者创建的国际关系理论已经产生了国际影响,虽然其理论影响力还弱于欧美学者的某些理论,但远远领先于其他亚非拉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水平。

正是因为学术标准对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我们不宜模糊学术标准和非学术标准的区别,更不宜用非学术标准取代学术标准。明确了学术标准,才能知道什么样的研究可以作出增加国际关系知识的学术贡献,什么研究没有学术意义;依据学术标准判断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学术标准才能判断研究创新成果的可靠性。

由于学术是指系统的知识,而具体的学术标准经常只适于学术的某一方面,因此用单独一个学术标准难以评判整体学术水平。不过,这种缺陷可以通过学界的集体讨论和研究综合性学术标准来改善,而不宜因噎废食,以不能唯某一学术标准为由而否定学术标准的重要作用。国际关系的学术标准是为该专业学者制定的,与非专业的社会标准有巨大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如果以接地气为名降低学术标准,甚至用非学术标准取而代之,那么我国的国际关系专业将难以健康发展,甚至有倒退的危险。国际关系学者个人不遵守学术标准,可能会脱离学术研究;一个国际关系专业期刊失去了学术标准,很可能走向非学术性;而国际关系学科放弃学术标准,则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困境。

学者是否依据学术标准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有学术情怀。而学术情怀是崇尚学术知识的情感,是非常个人的事情。学术情怀强烈的人,会自觉依据学术标准做研究和搞教学。故此,为了增强学术标准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国际关系学者保持一定的学术情怀。我国国际关系学者能否用学术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关系到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进步速度,而且还关系到该学科在国内的社会声誉。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来源:《国际政治科学》2025年第一期

进入 阎学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9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