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乡村学校需要有效的惩戒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1 次 更新时间:2025-02-20 08:33

进入专题: 乡村学校   惩戒权  

杨华  

 

惩戒权在乡村学校依然需要。

一方面,没有家庭、村社管教的配合,乡村老师的说服教育难起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管教工作量大、压力大,老师在教育中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工作不可能做精做细,只能用抓典型震慑以教育一片的方式。

一、烂校如何变名校

YW老师是湘南某乡镇中学的教师,他说他们校长3年前来到他们这所初中任职。本来这是一所远近皆知的烂学校,学生是一中、二中筛选下来的最落后的学生,二中就在该镇,更显得这所学校学生素质的差距。经过新校长3年的整顿、发展,该初中变成了全县最好的乡镇初中。之所以能有如此翻转,与新校长狠抓学生管理有关系。

二、乡村家长欢迎学校惩戒管教

YW老师说,老师这方面,只要公平公正、奖励到位,都能激发责任心,关键是学生怎么管起来。

这所学校有学生1000余人,是全县乡镇初中人数最多的学校,与该镇是大镇又有矿产有关系。该初中的学生最大问题就是不服管教:上课不听讲、讲笑话、打架、旷课、辍学、穿奇装异服、不尊重老师等,应有尽有。过去有学生跟老师对着干,老师打骂后如果有家长告状,老师就可能受到批评和赔偿,后面也就听之任之了,学校就更加混乱。

新校长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惩戒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拨出十几万元用于惩戒学生后所出现的医院、检查、治疗等费用支出。只要老师打学生后,有肢体伤害问题由学校出钱进行医疗诊断,需要赔偿的经费也由学校出;家长告老师的状,责任由校长来承担。这些政策出台后,教学一线班主任、任课老师有了主心骨,就敢于管教、敢于惩戒乃至敢于打骂。

实事求是地讲,家长对于学校惩戒学生多数是欢迎的。有家长直接就对YW老师讲,只要不打死、不打脑袋,就可以狠狠地打。

该初中的学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父母都在外的占50%,如果单方留守加起来则占百分之七八十。留守学生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家庭父母的管教,而爷爷奶奶又不敢或不能管教,因而很多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则、破坏上课纪律、无法形成社会规范,成吊儿郎当的人。

同时,乡村社会的留守化、空心化、离散化,村庄作为社会也无法对留守学生起到管教功能,学生即便在村庄里不懂礼貌、触犯了规范共识,村庄也不能给予矫正。村庄作为规训个体的场域不再起作用。这样,也就更需要学校在青少年规训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青少年规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道德意识,使学生完成基本的社会化。但是,正是在乡村家庭、乡村社会丧失管教功能的同时,中国基础教育体制也在弱化学校的管教功能,表现为不再对学生进行惩戒,使得乡村留守学生的社会化出现了问题。

对像YW老师他们学校这样的学生来说,教知识考学校不是首要的事情,让其正常社会化、学会做人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惩戒不明就里,偏听、偏信自己的小孩,找到学校“要说法”。学校老师给他们讲明情况和道理之后,不仅不再气势汹汹,还对学校感激涕零。老师讲的道理就是规训的道理。越是留守家庭,越能明白学校惩戒管教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纯农村的家长非常理解和支持学校惩戒,对老师打骂自己的小孩非但不反感,反而会感激老师,而街面上的家长则对老师的打骂有更多意见,“要说法”的多,但是老师说明之后也会服气,最不能容忍学校惩戒的是城镇的家长,他们心疼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骂。

原因就是农村家长留守的多,无法自己管教,学校管教了他们才放心;街面上的家长自己有时间管教,但管教不过来,在学校管教面前底气不足;城镇家长则有时间、有知识、有方法管教,因而对学校“粗暴”的管教需求不大。

三、怎样合理有效实施教育惩戒权

有人可能会说,打骂乃至开除的惩戒过于野蛮粗暴,不符合现代教育民主化的理念,但是在乡村依然需要。

首先是没有家庭、村庄管教的配合,老师的说服教育很难起作用。其次是学校的管教工作量大、压力大,老师在教育中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工作不可能做精做细,做到细水长流,只能用抓典型震慑、教育一片的方式。

YW老师说,在当老师之前觉得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了老师之后才明白确实有教不好的学生。有些学生必须惩戒,屡教不改的则必须开除,否则就不能教育大多数,还会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在一般学校,教师惩戒学生,学生家长告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就会要校长、老师负责。校长不负责、怕被问责,就将责任推卸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就更不负责任,学生更加没有规范规则意识,进而破坏基本教学秩序,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官僚体制的必然逻辑:多数家长赞成学校惩戒学生,但是少数家长不赞成,学校就不敢惩戒,因为多数是沉默的,少数是会告状的,只要一告状,错误就在学校、校长、教师身上,校长不敢担责,教师就不敢惩戒。

典型的是布置作业,多数家长赞同学校布置课外作业,但是只要个别家长认为布置作业占用了学生外出培训的时间而将学校告到教育局,学校就会在教育部门的压力下停止布置作业,而置多数家长的利益于不顾。

YW老师所在学校的新校长之所以能够打破官僚体制下少数决定多数的逻辑,除个性、从教育局空降下来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新校长是本地人。

本地校长对本地教育的责任心强,希望为本地教育做出贡献,因而功夫下得深。

本地校长还了解本地情况,熟知本地家长的教育心态,在工作中能够运用本地规范和共识。

本地校长跟本地乡村两级干部更容易建立工作和私人关系,其工作更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即便在惩戒中出了问题,也可以更好地调动这些关系化解矛盾。

最重要的是,本地校长是本地势力的一部分。在学校惩戒中,只有少数家长会成为“钉子户”“上访户”,他们之所以敢到学校闹事,与其性格暴戾有关,但主要是与其背后的家族势力大有关系。但是本地校长也有家族势力,闹大了校长也可以援引自己的家族势力作为对抗力量。所以闹事的家长会考虑校长背后的这股势力。再者,本地人终究是要给本地人面子。

质言之,本地人当校长,可以将学校管理从官僚体制的垂直管理变成属地管理,在属地逻辑下,校长就敢于站在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担责。

(本文选自杨华著作《县中》,2024年7月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进入专题: 乡村学校   惩戒权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7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