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卫:课题至上与大学精神的式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6 次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9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王晓卫  

 

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课题这个幽灵踱入中国大学。进入本世纪,课题在中国大学修成了现世佛,法力无边,至高无上。不少学校从校长到部分干部教师,对课题顶礼膜拜,唯课题是从。课题有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之分,前者由国家及省部等行政主管部门施舍,后者由企业或某些部门资助。大学教师能否拿到课题,拿到的课题的级别(如同大学也有党政官员级别的区分一样,纵向课题也有国家、省部、地厅的差别),课题数量和经费的多少,成了衡量大学教师水准的基本尺度。就如同前些年首长作报告,经常说计划生育拥有对政绩的一票否决权一样,课题在中国高校拥有了对教师的一票否决权。

在有的高校,教师能否成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各式各样的评估和硕士点、博士点申报,首先要看申请者是否主持了课题。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师能进何岗,课题多少与课题级别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甚至,规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绝大多数必须是硕导、博导课题的分支课题。顺势而下,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但凡有课题的研究生,获高等级奖已是胜卷在握。近两年,课题费的多少,还成了学校衡量各学院工作的重要标准。为了保证课题费的数量,有的学校干脆向校属各学院下达了预定获取课题费的指标。这当然不是个别学校的特例,据说有的是某些主管领导远至他校取来的真经,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先进高校的经验。学校之间,互相效仿,蔚然成风。

平心而论,中国高校并非不需要课题经费。科技攻关,关系国计民生的发明创造,一般确实需要研究过程中的设备、实验耗材及学术调研等费用。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需要课题费支撑,并不是拥有课题就是行家里手,并不是没有课题就拿不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上世纪涌现出王国维、陈寅恪等国学大师,他们都没有拿过纵向或横向课题。现在的中国大学,动辄课题费以千万计,动辄要求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研究也必须有课题,却找不到能与王国维等比肩的真正的大师。我曾经在讨论敝校教师科研积分办法时,针对按课题积分的办法,提出应该以学术成果论英雄,同类成果,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的,应该比有课题经费支撑的积分高,因为他没有用纳税人的钱,却做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就。当然,这只会被视为迂腐的书生之见。

课题至上的表象,是导致对大学教师的不公正待遇。古人云:君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有些本来潜心教学或研究的教师,因此而心寒,而另兼他事,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成了司空见惯之事。由此导致轻教学的风潮,使得当代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已成难以遏止之势。

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课题至上已成为骄恣横行于中国高校的恶魔,正大口吞噬着中国大学之精神。

何谓大学精神?《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论虽未必尽合于今日,但仍有可深思者。

大学精神首先应该存于大学校长胸中。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资源环境、师资特色、教学对象,各有差异。大学校长应充分了解,由此而确定办学理念,制定办学特色,坚持人文精神,融洽师生关系。课题至上的魔手,使得稍有理念的校长也乱了阵脚,生怕课题费总量或纵向课题数少于他校,评估难过,脸上无光,于是上下求索,向有关系的部门求赐课题,向教师们索取到账课题费。学校人文精神之打造已不遑顾及,又何论潜思于教学质量之提高。

大学精神应包括普遍的尊师重道。尊师的实质是尊重知识,重道的关键是重视人文精神。现在变成了尊课题重金钱。善捞课题者高雅点说成了神,世俗点说成了老板,手拿课题数种,如同挥动帅旗,指挥属下教师、研究生乃至本科生,或埋首于纸堆,或奔走于场厂,或通宵搞实验,或累月弄数据。主持人少劳或不劳而成果累累,不是课题组成员的成员得点车马误餐费。劳者当面卑恭无已,导师长老板短,叫个不停;背后向知己抱怨,导师黑老板黑,咬牙切齿。学问大小看课题费多少,还说什么尊师或尊重知识?人际关系变成金钱关系,还谈什么重道或重视人文精神?

大学精神应包括普遍的平等思想。官场有弹冠者、抢冠者、窥冠者、丢冠者,纷纷攘攘;商场有使诈者、行骗者、黑人者、被黑者,烽烟不绝。大学本是清静地,应常有学术之争,不应有官禄之战。今日不同了,校园成了官场,大学有副部级、正厅级之分,校属院部有副厅级、正处级之别,实验室、研究所,因之而有校属抑或院属的差异,权力、待遇,各不相同。课题多者易得官,居官位者易得课题。课题至上与官本位沆瀣一气,弄得校园乌烟瘴气,得课题得官者眉飞色舞,无课题无官者垂头丧气。欲寻平等和谐之境,只能去桃花源了。

大学精神应包括普遍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冥思苦索,从事见解独到的学术研究。第二,持为我而不是为人的立场,甘坐冷板凳,坚持素所从事之研究,不因人言而改变夙志。第三,持曹丕所谓“审己以度人”的态度,尊重并理解他人之研究。课题至上则不然了。纵向课题由各级行政部门拟定指南,确定课题,为政府提供政策参考或趋时者易中标,基础研究中标机会少(姑不论课题申报和评审中有无猫腻);横向课题更不用说,于部门或企业经济发展无助者,人家不会资助。对应用学科而言,当下的课题也许多些;对基础理论和人文学科而言,适合的课题很少(北京等地一些强势大学,也许未必如此)。比如说,当年的陈寅恪如果持写作《柳如是别传》的计划申报课题,肯定立不了项。钱钟书的《管锥编》,大概连申报书都无法填。但《柳如是别传》、《管锥编》,已经传诸后人;靠课题支撑出来的当代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巨制,阒焉无闻。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出陈寅恪、钱钟书呢?肯定不可能了。课题至上,导致一些没有定性的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研究的对象。一直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可能转而弄到关于中东问题的课题;学习语言文学的,甚而研究起乡村旅游交通来了。做学问旁及其它门类,本来是大师之能事,但为了得到课题而临时转向,做自己也弄不清楚的学问,生产自己都不爱看的文化垃圾,岂不令人悲哀。但是,我们又怎能深责他们!没有课题,可能高职低聘;高职低聘,薪金会少许多,购房、子女读书、吃药住院、应付红白喜事,钱从何来?关键还是不能搞课题至上。

大学精神应包括普遍的爱护和尊重学生。今日之大学生、研究生,是我们的希望。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欲造就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校方和老师应在这一方面作出表率。校方和为师者自尊自重,即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学校把如何教好学生放在首位,是对学生的最大爱护和尊重。现在课题成了上帝,校方和教师为其奔忙。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质,鼓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等等,等等,由于与时下盛行的量化体系格格不入,成了徒具的口号,得不到认真的思考与施行,又何谈爱护和尊重学生。更有甚者,有的手握课题的教师,俨然膀圆腰粗的包工头,以学生为廉价的打工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乃至对学生施以奴化教育。笔者曾参加过对优秀本科生推免读硕的综合素质测试,问及一考生传统道德问题,该生连连声称要忠于导师。当时即令笔者不寒而栗,所谓优秀本科生竟被教化成这样,学校教育之失败如此,岂能不令人心酸。

大学精神应包括普遍的求真求实。课题至上使得真实在校园成了童话,是非黑白,已难辨识。我的一位同事教学认真至极,所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历来质量较高,但没有任何课题。按照课题至上的原则,他不是好老师,这真实吗?有的人四面出击,一年抓来几个课题,然后分别发包出去。按照课题至上的原则,他是好学者,这真实吗?课题至上的大学校园,情伪万方,林林总总。用东汉赵壹《刺世嫉邪赋》的话来说,那就是:“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

课题至上,人文衰亡。大学精神,已然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4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