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沛:捍卫二战胜利成果迎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28 次 更新时间:2025-01-27 21:13

进入专题: 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  

于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广播了天皇的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从而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束。战争期间,世界各国人民以伟大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取得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光阴荏苒,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中国人民将和世界各国人民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的二战史研究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重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更是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的崇高愿望的表达。

中国是二战亚洲的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形成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战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成为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

二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捍卫二战的胜利成果。这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人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为名,企图否定和篡改历史,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反击军国主义、复仇主义、新法西斯主义攻击,是中国世界史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现实,服务大局,与时代风雨同行,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对二战历史的歪曲与伪造,与任何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行径做斗争。几十年来,日本总有一些政治势力不甘心接受二战失败的结果,鼓吹“皇国史观”“修正派”等右翼史观,肆意否认日本侵略罪行,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变本加厉地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四处游荡,他们把战犯放到靖国神社中,让人们去参拜。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宣扬所谓的“大东亚战争”,是“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殖民主义的战争”,极力篡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1943年11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显现胜利曙光时,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确认了日本侵略和掠夺中国领土的事实,明确提出了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决定。《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永远不容许再发动战争;不准日本拥有发动战争的军事力量;日本必须归还被其掠夺的他国领土;划定日本主权范围;对战争罪犯进行惩戒。《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是用数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这一切拥有国际法的合法性和正义性,也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

日本在战后逆历史潮流而动,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加紧解禁集体自卫权,无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要走“再军事化”的道路。如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制造麻烦,将钓鱼岛“主权”编入教科书。日本在19世纪末窃取钓鱼岛的过程就是侵略行为,如今又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等同于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妄图推翻《开罗宣言》等载明的原则和体现的精神,公然挑战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后近80年,世界还很不太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表达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的坚定立场,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建设者、维护者、推动者和改革者,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

    进入专题: 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14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