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类型化审判思维是破解同案不同判难题的有效策略

——《常见罪名类型化审判技能与实操指引》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7 次 更新时间:2024-11-23 22:12

进入专题: 类型化审判思维  

高铭暄 (进入专栏)  

 

在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司法审判作为维护正义、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环节,其公正与效率直接关系到法律权威的树立和社会公信力的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法律实践的深入,对司法审判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罪名类型化审判技能与实操指引》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司法实务者提供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常见罪名审判规律与特点的专业著作。

本书以我国现行刑法为依据,选取了当前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17个罪名,通过类型化的方法论,对这些罪名的立法嬗变、构成要件、法律适用、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主编、编委会委员与作者均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立足于理论研究的高度,更注重实践操作的深度,试图搭建起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得司法审判工作能够在确保法律统一性的同时,更加贴近司法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类型化思维在刑法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问题,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作者通过对同一罪名不同类型化的详尽分析,展示了类型化方法如何在实际审判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例如,书中通过分析金融诈骗罪的八种具体类型,明确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共同特征,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学术争议。

本书中,首先,明确了类型化司法审判的概念与意义。类型化的司法审判,是指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案件归纳为同一类型,并针对该类型案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审判规则和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案件“定性”准确的问题,为法官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提供清晰而简便的模型,有利于法官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把握关键;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裁判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强法律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其次,对每个常见罪名进行了深入的类型化分析。例如,在分析盗窃罪时,不仅深入分析了各种盗窃行为的司法认定,还详细讨论了如何区分盗窃与侵占、抢劫等相近罪名的界限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准确适用法律条文。

最后,重点探讨了证据的收集与审查,证据是司法审判的基础,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无法作出公正的判决。本书从证据的合法性、相关性、充分性等方面入手,在同一罪名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中如何寻找和锁定关键证据给予了指引。书中对每个罪名的不同类型的具体裁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到洗钱罪,再到集资诈骗罪等,均有深入探讨。每一部分不仅包括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的索引,还对每个罪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类型参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类型化的规则。这种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作出更为科学和理性的判断,也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路。

在讨论了具体罪名的审判规律后,本书又将视角转向了司法审判的整体流程。指出一个完整的司法审判过程不仅包括对事实的查明和法律的适用,还包括对审判程序严格遵守和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因此,法官在进行审判时,应当严格遵守诉讼法规定的程序,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的行使和保护。

本书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丰富的实践和明晰的操作指南,为司法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它不仅能够帮助法官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更能够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司法审判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推动我国司法审判事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对于司法实务工作者还是学术研究者,这本书都是一部较好的参考作品。

作为一名法学研究者,我深感本书的出版是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领域的一件好事,它不仅丰富了刑法司法实践的研究成果,而且为我国司法审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类型化的司法审判将更加科学和精准,优化审判资源的配置,提高司法审判的整体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类型化审判并非万能,法官在实践中仍需严谨思考,防止机械化审判导致的个案不公。我相信,每一位阅读此书的法学学子和司法实务者,都将从中受到启发和思考,共同推动我国司法审判事业迈向更加公正、高效和智慧的未来。在此,我希望更多刑法研究者都能在法治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为构建更加公正的司法审判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进入 高铭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类型化审判思维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84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