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新精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7 次 更新时间:2024-09-04 23:45

进入专题: 浪漫主义诗歌  

崔丹  

 

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举足重轻。两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无论在诗歌创作主旨还是形式上,都力求革新传统,摆脱欧洲新古典主义的束缚,彰显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

英国浪漫主义致力于反拨深受法国古典主义影响的英国古典主义,在诗歌创作主旨、内容与形式方面皆力求突破原有创作传统,推陈出新。英国浪漫主义之父华兹华斯渴望摆脱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之风与贵族现实主义,转而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并将大众语言入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突出异国情调,在诗歌中融入异国风情,其中不仅包括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代表性国家,也包括遥远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柯勒律治善于刻画东方园林,创作断章《忽必烈汗》,突出东方古国建筑的宏伟与文化的神秘性。拜伦周游东方列国,异国情调在其笔触间铺陈开来,展现出欧洲对东方国家文化的热爱与好奇。雪莱对印度情有独钟,其长诗《阿拉斯特》展现出对东方智慧与古代庙宇的崇尚之情。诗人借同名主人公阿拉斯特对印度女神的追求来突出异域风情。济慈尤其喜好印度与阿拉伯国家,在其《印度小夜曲》中展现印度风情,在《圣阿西尼节的前夕》中刻画东方古国舶来的干果香料,再现了欧洲的“中国热”,其长诗《拉米亚》展现出独特的蛇女形象——拉米亚。

值得一提的是,济慈的长诗《拉米亚》对蛇女形象的塑造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美洲与中国关于蛇妖的传说,突出跨文化性。同样,济慈在《恩底弥翁》中也塑造了集希腊月亮女神与东方印度女神于一体的女神形象,前者突出精神之恋,后者彰显肉体之欢,从而隐喻性体现并置对峙的东西方文化。济慈在《恩底弥翁》中塑造了恩底弥翁对神圣女神的眷恋与追逐,而这一主旨与雪莱笔下的阿拉斯特对神圣女神的追求不谋而合:雪莱笔下的女神既彰显了希腊女神的神圣理性,又彰显了印度女神的世俗感性,两位作家的并置书写体现出异域文化的共生性特征。诚然,不能否认,无论是雪莱还是济慈,其笔下女神仍难逃东方主义视域下的范式:以贬低东方来褒扬西方。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政治学、经济学、建筑学、文学地理学、心理学、法律、音景、图景等交叉书写特征十分鲜明。华兹华斯通过书写英格兰乡村、苏格兰独特的地理地貌与居民,刻画独特的历史遗址与人文景观,进而书写英格兰政体建构问题,诗人通过刻画欧洲大陆与英格兰地方性特征来书写不列颠性与英格兰性。华兹华斯将英格兰乡村视为不列颠的核心,刻画乡村自然风光、农人的善良秉性,以此突出英格兰其地其人的地方性特征。如在《迈克尔》中,华兹华斯刻画了两代乡村人,父辈牧羊人迈克尔性子刚强,身体硬朗,勤劳本分,善良质朴,儿子路克渴望逃离乡村,进入城市闯荡,但却被城市的污浊风气所戕害,致使其道德滑坡,最终,路克返躬乡村,与父亲共同完成修葺羊圈的任务,由此展现出乡村自然对人类道德秉性的修复功能。华兹华斯通过对乡村自然地方性的书写,来突出英格兰性,即展现国家身份建构的核心要旨。

华兹华斯善于捕捉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并将其融会贯通,与历史联结,从而展现国家政权之争与殖民之为。在《孤独的割麦女》中,华兹华斯刻画了风尘仆仆的旅人形象,他在苏格兰高地上听到割麦女的歌声时内心为之震撼,从而联想到阿拉伯大漠的绿洲。美妙超绝的歌声唤起了旅人对歌唱内容的思忖,疑惑不知其所唱何事。因语言不通,旅人只能对其歌唱内容进行猜度:是古老、遥远的悲欢离合之情,抑或往昔久远的战争?最终,苏格兰独特的山地风貌、不列颠悠久的历史,乃至阿拉伯大漠异域风情皆融汇于其歌声中,而诗人在走笔行文间激发读者思考苏格兰与英格兰的政权之争,乃至大不列颠帝国对远东地区的殖民行径。华兹华斯善于刻画历史遗址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其诗歌《威斯敏斯特桥上》厚描伦敦,刻画旭日金辉下伦敦自然地理与人文建筑风貌:旭日金辉洒满峡谷山陵,明艳晨光包裹住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叙事者将伦敦比喻为不列颠的心脏,充满着蓬勃生机。华兹华斯着重刻画历史古堡,并将其视为不列颠军事力量与国家精神的源泉,进而从文学地理学视角来探讨国家身份建构的核心命题。

政治性命题书写也在柯勒律治笔下凸显,其对英帝国殖民问题的关注突出体现在《古舟子咏》中。诗人通过刻画主人公古舟子离奇幻妙的南下行程,从而刻画出诗人对英帝国在殖民地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忏悔与反思。同样,济慈关注不列颠国家的内部自由,在《快乐的英格兰》中突出英格兰的自由决定着欧洲大陆的自由,由此表现英格兰在欧洲的核心地位。他在《圣阿西尼节的前夕》中以隐喻手法刻画英格兰与苏格兰之争,在《伊莎贝拉》中刻画了英格兰内部政体的构建。

在音景与图景方面,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创作各有千秋,却又异曲同工。就音景而言,浪漫主义诗人善于捕捉自然声、生物声等,突出自然的神圣、庄严、肃穆与宁静。人类之声比比皆是,或为华兹华斯笔下孤独的割麦女的歌声,宁静致远,寓意深远;或为济慈笔下歌舞晚会的嘈杂之声,人声鼎沸,暗藏玄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浪漫主义诗人善于刻画闹中之静,无声胜有声,人类歌声远超夜莺,而静谧之境遂为人间仙境。

在图景方面,浪漫主义诗人与绘画流派紧密联系,他们的诗歌创作突出图画性,弥合莱辛所谓的叙事动态性与绘画静态性,从而彰显出鲜明的绘画特征。济慈遵循弥尔顿、斯宾塞、拜伦、雪莱等前辈与同侪诗人的绘画风格,刻画丰富绚丽的色彩与明暗对比,以文字为媒介来突出绘画性,实为浪漫主义诗歌图景特色的创作典范。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充满深邃与永恒的生命力,为跨文化与跨学科视角的文学创作树立了典型,其诗歌创作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突出文学深厚的社会功能。

(作者系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语言文化研究院教授)

    进入专题: 浪漫主义诗歌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外国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83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