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超:推动党的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09 次 更新时间:2024-05-27 17:13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建超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党的对外工作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政治共识、夯实民意基础、壮大同行力量,携手有关各方共同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历史”思想,结合我们党对当前时代本质、时代特征、世界格局的深度思考及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关怀,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带领中国人民把本国发展寓于各国共同发展之中,把自身前途命运与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用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的深邃历史眼光和博大天下胸怀,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区别于以零和博弈为基础的对立性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天下大同”的秩序观、“以和为贵”的安全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等,主张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以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视角,倡导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理念,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内涵,为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世界带来新风尚、注入正能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重视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携手广大进步力量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奋斗的坚定意志和庄严承诺,已被写入宪法和党章,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奋斗目标。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切实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增进民生福祉,使各参与国及人民在合作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最大合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作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有大党的眼界、气度、胸怀和境界,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更是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硕果累累,国际共识日益扩大。中国已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层面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连续7年被写入联合国大会相关决议,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已成为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的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交流互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价值共识,汇集了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党的对外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引领前进方向,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参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多场全球性政党盛会,与其他国家政党领导人深入交流,发出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诚挚呼吁。积极通过党际渠道推动重要文件的签署,助力双边、多边、区域和全球层面命运共同体建设,着力增进各国政党共识,使国际社会更加理解、尊重、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道路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特色,为国际社会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发挥重要示范效应。

广交深交朋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面加强同各国政党交流合作,巩固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关系,不断深化同周边和发展中国家政党团结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政党战略沟通,拓展同新兴政党交往,深入推进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框架下的政党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和地区多边政党交流活动,持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圈”。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不断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上聚民心、集众智、汇众力。党的对外工作积极探索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助力完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巩固政治基础。

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发展繁荣。持续通过政党交流合作助力经济复苏、减贫脱贫、粮食安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务实合作,同各国政党等加强政策理念沟通、合作规划对接,深化“政党+”交流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为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汇聚更多力量。近年来,党的对外工作主动服务党中央关切,积极发挥特色优势,统筹地方和企业资源,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对话渠道,不断完善政党共商机制和工商界对话平台,有效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党对话沟通、交流合作,引领和调动更多政治和社会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实现理念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分享思想理念,不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回应各国政党的期待和诉求,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地方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和党的重大政治议程专题介绍会等平台,主动“请进来”,积极“走出去”,向各国政党全面系统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共同提升领导和治理能力,在携手推进现代化道路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着力推动政党领导和影响下的社会组织开展人文交流,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智库学者等开展友好往来,增进民心相通,推动形成包容互鉴、和合共生的世界文明交流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国际共识。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新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年来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党的对外工作将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新精神,持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牢记“姓党”属性,持续加强对国际社会的思想引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对外工作来说,是管根本的一条。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党的对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服务好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外交议程,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着力在国际交往中突出党的特点和属性,做好对各国政党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感召,充分用好各类交流机制和平台,创新运用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把深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党的对外工作全方位、全过程。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理解和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凝聚更多支持者、同行者、同路人。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对外工作将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发挥促进合作共赢的桥梁作用,同各国政治力量加强发展理念、战略和政策沟通,不断推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同步推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利益深度交融。发挥“以政促经”“以民促经”“以智促经”作用和对外经济联络平台优势,深化“政党+”务实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向纵深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进一步优化对外交往布局,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特色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政党力量。政党是国家政策的源头,与各国政党互学互鉴、交流合作、共同进步是国家总体外交在政党层面的体现。党的对外工作将不断优化交往布局,打造交往平台,创新交往形式,持续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以构建新型政党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依托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三位一体”格局和全党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布局和重大外交部署,不断丰富、拓展党际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塑造力,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汇聚政党力量。

从思想和政策源头凝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识,推动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落实,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气度风范。随着国际社会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挑战日趋严峻,人类再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党的对外工作将继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精髓,彰显“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同各国政党坚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引导各国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传承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诚为本、以信为先,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全球发展大历史出发,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与广大进步力量携手并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党的对外工作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政党一道,共同做国家发展方向的引领者、现代化新途径的拓展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和实践者,为世界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刘建超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8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