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兴:科学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04 次 更新时间:2024-04-17 16:02

进入专题: 人民至上  

戴立兴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对一个政党而言,有什么样的人民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位,充分彰显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前提是必须科学理解其深刻内涵,即坚持人民权力至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人民评判至上,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一、必须坚持人民权力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首先要坚持人民权力至上。人民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主体。新时代,坚持人民权力至上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核心内容,深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

一方面,坚持人民权力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的具体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最强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离开了人民,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将无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充分论述,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建立在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其次,人民群众是精神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对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同时,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也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提供了丰富素材和依据。最后,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坚持人民权力至上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民本指人民是国家社稷的根本,重民、爱民和惠民是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尚书》很早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者,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就是以人为本,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发端。孟子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其意是说,若要得天下,先要得到百姓的支持,而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要赢得民心。荀子提出,“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君道》)。朱熹提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尽心下》)。王夫之提出,“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周易外传》卷二)。这都体现了以民为重的观念,是我们党提出人民至上的思想滋养和文化根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人民至上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为公思想境界、务实思想方法,摒弃、超越了“君本”“官本”等错误思想,承续和弘扬了民本思想中合理、有益的精华与要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和发扬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把人民提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已经逐渐发展成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重要内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要确保人民充分享有公民权利、行使国家权力,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最大程度反映人民意见、体现人民诉求,确保人民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一,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执政党,我们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刻思考自己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所用,必须坚持为党分忧、为国干事,掌权为民、用权为民,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第二,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要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严格监督,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者进行必要惩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

第三,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人民至上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时代,必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真正主人。

第四,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既为人民夺取政权打江山,又为人民巩固政权守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人民夺取政权打下江山不容易,为人民巩固政权守住江山更不容易,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确保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二、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要求和重要体现。任何政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一个政党是否具有人民性,关键看这个政党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由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站在了整个无产阶级一边,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肩负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追求和历史使命。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不管如何自我标榜,其必然是站在少数社会利益集团或特权阶层的立场上,始终代表的是一部分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遵循。这一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党造福人民的历史。从历史来看,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造福的努力是一以贯之的。毛泽东思想产生于解放民众、造福人民的革命实践。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最核心构成要素,毛泽东人民观的思想精华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强调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政治底色。邓小平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以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标准,在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基础上,把为人民造福和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确定为新时期衡量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既明确了新时期党的价值追求,又深化了对党的宗旨思想的认识。邓小平人民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的根本观点,又有新的发展,体现了党的理论人民性本质要求。

坚持造福人民,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第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第三,“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第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跑,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二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三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四要保持历史耐心,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坚决反对资本至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至上,个人的自由、民主、人权至上,并把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普世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并非平等享有权利,只有资本才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支配权,自由、民主、人权往往变成资本主导、主宰和享受的一种特权,个人至上的本质就是一种资本至上。一方面,他们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帜,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压迫和剥削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诩为“自由世界”,试图将自己的利益定位为“普世利益”,以此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眼里只有资本,考虑的都是垄断资本乃至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他们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是建立在掠夺和剥削各国人民利益之上的价值,而中国弘扬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则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将人民利益置于资本利益之上的价值,这也是两种核心价值的根本对立所在。

三、必须坚持人民评判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积极践行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将其落实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取得一系列成就。在经济建设上,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社会建设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真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好的方针政策应该来自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第一,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热爱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有清醒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必须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像焦裕禄同志等先进榜样一样,始终葆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第二,贯彻群众路线,核心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绝不容许把党和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要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贯彻群众路线,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起来,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第四,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及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判社会舆情动态,准确把握群众心理情绪,尽量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五,贯彻群众路线,必须由群众来评判工作成效。贯彻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

(作者简介:戴立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年第4期

    进入专题: 人民至上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77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