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磊 张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024 次 更新时间:2024-02-08 14:43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原磊   张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提炼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对于做好我国当前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202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1.26万美元,已经十分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其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实现以全要素生产力提高为核心标志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国必须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发展动力模式的转型,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性、先导性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方面,就在于通过不断创新科学技术、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创造出更高效率的生产力水平,创新驱动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协调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特征。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深层次问题,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综合协调生产力布局提供更多可能性。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外在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生产效能的提升,将助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用更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开放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与此同时,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也将推动我国进一步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新质生产力引致新的更高水平的社会生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推动共建共享,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我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遇到瓶颈,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围绕传统生产力构建的旧生产函数组合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基点,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构建、基础研究突破为支撑,是我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核心环节,是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应有之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新质生产力促进生产要素高效率的组合,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将为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卡点提供持续动力,形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支撑,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升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大工业则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因此,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形成的新要素新生产组合模式,涉及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一系列与生产过程有关环节的根本性变革。

新要素。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为关键的要素,包括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使用,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知识积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的科技要素变革和迭代,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新材料、新能源、数据资源等作为关键劳动对象进入生产过程,特别是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从底层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逻辑,将充分赋能生产活动的全流程环节。人才一直是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技能人才、大学生、研究生成为新劳动者的主体。新时代是高素质劳动者竞争的时代,以脑力劳动者为代表的高质量劳动力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新模式。新要素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包括具体生产环节和生产的管理组织架构,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机制。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是主要表现形式,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工业互联网生产模式是重要发展方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产业链内部以及产业链之间能够形成设备间、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协同能力。定制化生产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的生产方式,高效配置生产资源,高效组织生产能力。绿色生产模式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采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等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涌现、成熟、应用和扩散,必将带来很多新需求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形成新的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既体现为用革命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又体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创新驱动,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产业,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局产生重要积极影响。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孕育颠覆性技术的孵化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元宇宙、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必然伴随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进步,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更多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向新质生产力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具体来看,新动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门类重构和产业结构革命性跃升,从而为经济发展释放全新空间;二是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的集约式发展;三是制度创新能够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而在现有生产要素基础上实现更大规模的产出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牛鼻子,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着力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性的原创成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牢基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小院高墙”的技术围堵,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内生动能。

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国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不仅生产能力强劲,而且配套能力完备。我国还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庞大内需市场。这无疑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要努力破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堵点和障碍,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类要素畅通流动。消除区域、行业壁垒,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跨越式发展。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过去的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高质量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更加开放的环境。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要素在国际国内有序自由流动,形成公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高水平走出去,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途径,更广更深地参与国际市场开拓,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能转化为对外开放的动能,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

加强人才、数据等生产新要素的培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发展平台。数据资源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要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我们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充分激发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对于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创新项目,要改革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灵活机制。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只有科技与企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要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金融》2024年第2期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18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