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昀 龚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93 次 更新时间:2024-02-01 17:58

进入专题: 金融发展  

董昀   龚云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事关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和民族振兴。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都需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资金融通是金融的基础功能,资源配置是金融的核心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能够发挥连通器和放大器作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资源配置的加速器效应。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金融体系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支撑。金融市场规模大功能强,就能为国际储蓄者和投资者、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甚至主权国家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统筹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现代化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表现。建设金融强国,为全球金融繁荣和稳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艰苦探寻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认识到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在带领人民探索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创造性地开展金融工作。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现代化之路,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都未能成功。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肩负起探索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之路的重任。要把我们这个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的落后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供给机制作为支撑,也必须有稳健的、行之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作为保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对敌货币斗争,成功打破敌人封锁围堵,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大一统”的金融体系,推动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改革开放时期推动金融改革开放,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有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到新时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着破解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这条主线来展开,围绕探寻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进行。这充分表明,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我国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奋力开拓出来的,是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倍加珍惜。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使命所在,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政治保证,彰显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突出,对金融工作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才能破除既得利益的藩篱,突破部门与地方的职能局限,避免金融政策的碎片化和零散化,从而确保各个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朝着党中央确定的金融发展目标协同发力,更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金融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同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金融发展道路的显著区别。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我国的金融发展必须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摆在最高位置,切实为提高民生福祉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金融共生共荣”重大理论判断表明,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业的立业之本。金融必须通过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媒介功能来助力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并且只有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才能实现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始终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发展,既通过有效动员金融资源助力经济高速增长,又注重夯实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避免走某些发达国家“脱实向虚”的老路。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避免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一方面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增长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充足弹药。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党中央尊重经济运行和金融发展规律,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动利率市场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与此同时,将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放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推动中国步入世界金融大国行列。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党中央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金融领域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实施结构调整,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金融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安全是开放的前提条件,开放是安全的必要条件,二者统一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新时代金融工作,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筑我国金融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金融发展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基调。扩展开来说,就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要以稳定立大局,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创造基础条件;同时以进取谋未来,为稳增长、稳预期、稳金融注入新动能;努力实现既“稳”且“进”。

我们要将“八个坚持”贯通起来,从党中央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大逻辑中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系统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全面加以贯彻落实。

全力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强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在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要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丰沃的文化土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转化为金融强国建设的强大内生动力,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董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原文载于《红旗文稿》

    进入专题: 金融发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03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